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静息态下强迫症的脑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22:39

  本文关键词:静息态下强迫症的脑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脑功能网络 似然同步法 闭眼 睁眼 强迫症


【摘要】:大脑是自然界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至今仍有很多的神经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近几年脑功能网络已经广泛地被用来描述大脑的功能和结构体系,研究者们在实际研究中利用图论知识将实际神经元间或大脑区域间的相互关系抽象成一个网络或图模型来对网络的结构进行分析,极大地促进了脑功能网络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检测大脑的组织、拓扑结构、复杂动力学的一个有力工具。本文首先对似然同步法的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利用此方法来衡量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这种非稳定信号间的相关性,从而构建出脑功能网络;再通过图论原理对脑功能网络的拓扑特性进行分析。其中本文首先探讨了正常人在闭眼(eyes-closed:EC)和睁眼(eyes-open:EO)两种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网络间差异。结果表明:从EC到EO过程中,theta波和alpha波脑功能网络的平均聚类系数、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全局效率、局部效率都有所变化,同时睁眼后theta波在额叶区域以及alpha波在大脑中后部双侧区域的显著结点和显著连接边的数目也大量减少。其次,本文主要还对静息态下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EC与EO状态两种状态下的脑功能网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OCD患者在delta、theta、alpha波的脑功能连接无论是在网络参数还是在网络的拓扑结构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此外,结果还显示OCD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及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也表现出异常。这项研究有力的表明,OCD患者的强迫行为可能是由于OCD患者全脑功能连接异常所造成的,这也为这种疾病的诊断、预防及其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脑功能网络 似然同步法 闭眼 睁眼 强迫症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38;TN911.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11-15
  • 1.1.1 强迫症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11-12
  • 1.1.2 脑功能网络的研究现状12-14
  • 1.1.3 强迫症脑功能网络的研究现状14-15
  • 1.2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15
  • 1.3 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15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15-17
  • 第二章 脑功能网络的构建及分析方法17-30
  • 2.1 脑功能网络的构建方法17-20
  • 2.1.1 脑功能网络构建的常规方法17-18
  • 2.1.2 似然同步法的原理及实现18-19
  • 2.1.3 Cost阈值法(稀疏度)19-20
  • 2.2 常分析的网络参数20-24
  • 2.2.1 结点度、度分布及网络的度21-22
  • 2.2.2 结点的中心性和核心结点22
  • 2.2.3 聚类系数和网络的平均聚类系数22-23
  • 2.2.4 特征路径长度和网络的路径长度23
  • 2.2.5 全局效率和局部效率23-24
  • 2.2.6 网络成本(Cost)和成本效率24
  • 2.3 小世界网络特性24-26
  • 2.3.1 网络的不同类型25
  • 2.3.2 小世界特征参数25-26
  • 2.4 脑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26-30
  • 2.4.1 基于卡方检验的差异连接图26
  • 2.4.2 网络统计方法-NBS26-28
  • 2.4.2.1 NBS的原理及实现27
  • 2.4.2.2 NBS在脑功能网络的应用27-28
  • 2.4.3 网络模块化方法28-30
  • 2.4.3.1 边介数和网络模块化的原理28-30
  • 第三章 静息态下正常人和强迫症脑功能网络的分析30-59
  • 3.1 静息态下正常人从EC到EO脑功能网络的变化30-40
  • 3.1.1 实验范式和被试信息30-31
  • 3.1.2 脑电数据记录及预处理31-32
  • 3.1.3 脑功能网络的构建及分析32-33
  • 3.1.4 闭眼到睁眼Theta波脑功能网络的改变33-35
  • 3.1.4.1 网络参数的改变33-34
  • 3.1.4.2 拓扑结构的改变34-35
  • 3.1.5 闭眼到睁眼Alpha波的脑功能网络的改变35-37
  • 3.1.5.1 网络参数的改变35-36
  • 3.1.5.2 拓扑结构的改变36-37
  • 3.1.6 闭眼到睁眼Beta波的脑功能网络的改变37-38
  • 3.1.6.1 网络参数和拓扑结构的改变37-38
  • 3.1.7 闭眼到睁眼各频段的显著差异节点38-39
  • 3.1.8 闭眼到睁眼各频段小世界特性的改变39-40
  • 3.2 静息态下强迫症脑功能网络的改变40-53
  • 3.2.1 实验范式和被试信息40-41
  • 3.2.2 脑电记录及数据预处理41-42
  • 3.2.3 脑功能网络的构建42
  • 3.2.4 强迫症和正常被试的临床量表统计结果42-43
  • 3.2.5 闭眼状态下强迫症脑功能网络的改变43-48
  • 3.2.5.1 闭眼状态下强迫症Delta波和Theta波的网络参数43-45
  • 3.2.5.2 闭眼状态下强迫症Delta波和Theta波的拓扑结构改变45-46
  • 3.2.5.3 闭眼状态下强迫症Alpha和Beta波的网络参数46-47
  • 3.2.5.4 闭眼状态下强迫症Alpha和Beta波的拓扑结构改变47-48
  • 3.2.6 睁眼状态下强迫症脑功能网络的改变48-52
  • 3.2.6.1 睁眼状态下强迫症Delta波和Theta波的网络参数48-49
  • 3.2.6.2 睁眼状态下强迫症Delta波和Theta波的拓扑结构改变49-50
  • 3.2.6.3 睁眼状态下强迫症Alpha和Beta波的网络参数50-51
  • 3.2.6.4 睁眼状态下强迫症Alpha和Beta波的拓扑结构改变51-52
  • 3.2.7 静息态下强迫症脑功能网络小世界特性的改变52-53
  • 3.3 静息态下强迫症闭眼与睁眼的脑功能网络分析53-59
  • 3.3.1 闭眼到睁眼Delta波和Theta波的脑功能网络改变53-56
  • 3.3.1.1 Delta波和Theta波的网络参数改变53-55
  • 3.3.1.2 Delta波和Theta波的拓扑结构改变55-56
  • 3.3.2 闭眼到睁眼Alpha波和Beta波的脑功能网络改变56-59
  • 3.3.2.1 Alpha波和Beta波的网络参数改变56-57
  • 3.3.2.2 Alpha波和Beta波的拓扑结构改变57-59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59-64
  • 4.1 正常人从闭眼到睁眼脑功能网络的分析结果及讨论59-61
  • 4.1.1 闭眼到睁眼Theta波脑功能网络的改变及讨论59-60
  • 4.1.2 闭眼到睁眼Alpha波脑功能网络的改变及讨论60
  • 4.1.3 睁眼后小世界特性改变及讨论60-61
  • 4.2 静息态下强迫症异常的脑功能网络结果及讨论61-64
  • 4.2.1 强迫症Delta波和Theta波脑功能网络的变化及讨论61
  • 4.2.2 强迫症Alpha波脑功能网络的变化及讨论61-62
  • 4.2.3 强迫症异常的小世界框架的分析及讨论62-64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4-66
  • 5.1 本文总结64-65
  • 5.2 工作展望65-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73
  •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文涛;冯又层;;静息态人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特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夏阳;董凯;赖永秀;罗程;雷蕾;尧德中;;大鼠感觉运动系统静息态脑网络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06期

3 谢洪武;罗天友;陈日新;方维东;徐放明;宋云娥;吴飞;吕发金;;慢性疼痛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的默认网络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叶泳松;杨忠诚;刘波;陈志光;李晓凡;;静息态脑功能成像评价平衡针对正常人的中枢作用[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1年04期

5 黄文涛;冯又层;;基于静息态fMRI的人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特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钟元;赵翠花;陶玲;张志强;戚荣丰;卢光明;;静息态fMRI分析方法及其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物理学报;2013年10期

7 陈章耀;张晓芳;毕勤胜;;广义Chua电路簇发现象及其分岔机理[J];物理学报;2010年04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红;李峰;周福春;李丽君;张宇;董杰;马辛;王传跃;邬霞;;抑郁患者及其同胞的静息态脑活动的改变[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晓微;汪祚军;原献学;;静息态下的无意识决策[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戴西件;龚洪翰;刘碧霞;肖香佐;王思勇;;静息态下正常人睡眠剥夺前后脑局部一致性的性别差异[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魏丽丽;章迎春;原彬科;屠玲玲;藏玉峰;陈炜;;记忆自巩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肖雅琼;;儿童静息态网络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孙岩;;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的聚类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汪晨波;韩世辉;;自我构念启动调节静息态神经活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周友龙;刘首芳;靳翔愚;苏程果;段艳丽;;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手太阴肺经在大脑中的功能网络[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周建松;张英东;宋西俊;陈琛;王红;李纯;吕颖;翁旭初;刘东强;李凌江;王小平;;青少年暴力犯罪者冲动性及其脑静息态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殷莉;梁素改;黄晓琦;张华为;龚启勇;黄颐;;抑郁症自杀相关静息态神经影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天明;静息态fMRI在脑功能皮质定位及脑功能重塑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熊坤林;扩散张量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李玲;静息态下汉字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谢小平;基于静息态脑fMRI数据的时空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5 杨丽琴;重度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分析及大鼠脑磁共振解剖图像模板的制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3年

6 张小崔;抑郁认知易感者脑结构及静息态脑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7 张文悦;抑郁状态人群针剌早期干预及静息态磁共振成像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刘志蓉;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PRRT2基因检测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张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10 宋寅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改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钱森;2型糖尿病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董德波;限制性饮食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暴食和体重增加的风险[D];西南大学;2015年

3 张茜;有先兆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梓青;静息态大脑fMRI数据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

5 李静;基于静息态fMRI的ICA方法的研究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6 刘代洪;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的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杨君;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脑部功能异常的静息态fMRI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8 冯帅;早产儿与足月儿静息态功能磁共振默认网络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9 马许静;基于静息态磁共振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脑功能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洁;模拟低氧暴露对飞行员静息态脑功能及脑血流灌注影响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49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749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b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