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样温度对朗格汉斯细胞表面抗原递呈相关分子及Toll-like受体表达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发热样温度对朗格汉斯细胞表面抗原递呈相关分子及Toll-like受体表达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发热样温度 朗格汉斯细胞 抗原递呈相关分子 Toll-like受体
【摘要】:目的探讨发热样温度对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LCs)表面抗原递呈相关分子CD40、CD80、CD86、HLA-DR以及Toll-like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3、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Cs,CD14免疫磁珠分离CD14+细胞。应用含细胞因子(rhGM-CSF 1 000IU/ml,rhIL-4 1 000IU/ml,TGF-β10ng/ml)的RPMI-1640培养基诱导培养CD14+细胞,第3d补加细胞因子,培养7d后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Langerin,鉴定细胞为LCs。将LCs分别置于37℃、39.5℃、41℃、43℃5%CO2细胞培养箱中处理30min,37℃过夜恢复培养后台盼蓝染色法检测LCs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LCs表面抗原递呈相关分子CD40、CD80、CD86、HLADR以及TLR-3和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细胞因子诱导培养7d后细胞出现典型的树枝状突起,表达Langerin,表明LCs诱导成功。发热样温度处理后LCs存活率从37℃时的96.86%分别降至39.5℃时的90.09%、41℃时的86.11%和43℃时的76.78%。检测两份样品的LCs表面分子的变化。结果显示39.5℃处理的LCs表面CD86、HLADR、TLR-4的表达较37℃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其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值较对照组均值分别增加1.38、1.3和1.78倍;CD40、CD80、TLR-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处理的LCs表面TLR-3及TLR-4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其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值较对照组均值分别增加18.96和15.75倍;CD40、CD80、CD86、HLA-D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处理的LCs表面CD40、CD80、CD86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其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值较对照组均值分别增加5.32、1.36和1.63倍;HLA-DR、TLR-3、TLR-4表达显著变化(P0.05)。结论发热样温度处理能增强LCs部分表面抗原递呈相关分子CD40、CD80、CD86、HLA-DR以及TLR-3、TLR-4的表达。其中43℃处理能显著增加CD40的表达,41℃处理能显著增加TLR-3及TLR-4的表达。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中国医科大学临床三系;
【关键词】: 发热样温度 朗格汉斯细胞 抗原递呈相关分子 Toll-like受体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472439,81101989)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CD86,HLA-DR,and TLR-4positive cells increased 1.38,1.3,and 1.78-fold,respectively,in comparison to the controlgroup.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expression of CD40,CD80,and TLR-3.In LCs treated at 41℃,the level of expression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虹飞;王畅;于洁;王丽;徐晓燕;戴淑真;;单纯HPV感染病毒负荷量及年龄与宫颈病变关系[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 聂双双;丁显平;陈祖翼;魏霞;张辉;;成都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年龄分布、多重感染及相关趋势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22期
3 王嘉怡;黄儒霖;陈峥嵘;;p16基因在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3年20期
4 孟凡祥;;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与分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5 崔燕红;宛传丹;赵一琳;黄少芝;;常熟地区女性HPV感染及亚型分布调查研究[J];安徽医药;2014年01期
6 尤志学;;HPV16、18高危亚型的风险分层管理作用——更加有效的宫颈癌筛查举措[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7 石艳艳;罗红权;;成都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布[J];广东医学;2014年04期
8 陈亮;黄健初;姜碧;姚倩瑜;吴剑英;;广东省各年龄段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情况[J];当代医学;2014年09期
9 于妍妍;曹颖;金哲;林彤;;清毒栓对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阴道免疫微环境调节作用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4年08期
10 赵醒;赵宇阳;王军;程玉;焦春敬;李春辉;;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E6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Cyclin D1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4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卫霞;罗俊;张学愈;潘年松;盛勇;陈哲洪;涂明旌;;莪术油干预宫颈癌荷瘤裸鼠组织中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观察[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丹;人乳头瘤病毒16在宫颈癌整合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郭燕;NDRG2在热应激抗肝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3 陈志芳;新疆不同民族宫颈HPV感染现状及与Treg细胞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贾英;液基细胞学、HPV及hTERC、C-MYC基因检测在宫颈癌筛查和随访中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5 莫小亮;HPV16E6和hTERT在宫颈癌致癌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6 张东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食管癌不良预后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常莉莎;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TLR4介导的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8 董建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9与宿主细胞蛋白pRb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肃霞;甘肃省武都区宫颈癌危险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朱伟红;PERK、c-fos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3年
3 张咏梅;7455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临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4 黄蓉;PCR方法测定尖锐湿疣疑似患者HPV的结果分析[D];蚌埠医学院;2013年
5 卫玮;1040例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状况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6 许君艳;hTERC、C-MYC基因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7 朱旭明;4EBP1和P70S6K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3年
8 朱琳;某地区农村妇女子宫颈癌与妇科疾病筛查现状及意愿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9 胡杰锋;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杨霞;GRIM-19对子宫颈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衰老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林军;冯丹;;朗格汉斯细胞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理与临床[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2 Ferringer T.;Banks P.M.;Metcalf J.S.;朱国兴;;朗格汉斯细胞肉瘤[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年12期
3 廖文俊,高天文,赵小东,张海龙,卢涛;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10期
4 王丽;汪说之;陈新明;李原;;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中朗格汉斯细胞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5年06期
5 符美华;顾黎雄;陈伟;陈辉;李和莲;刘维达;孙建方;;老年慢性多灶性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年10期
6 Régnier M,Staquet M-J ,Schmitt D ,Schmidt R ,夏隆庆 ,徐文严;将朗格汉斯细胞整合到有色素的重建人表皮中[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06期
7 郭智;何学鹏;陈惠仁;张媛;陈丰;马德彰;;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0年04期
8 王婷婷;王昭;熊梅;崔华;周小鸽;杨凌志;;朗格汉斯细胞肿瘤4例临床报道并文献复习[J];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01期
9 张嘉;王旖旎;王昭;;朗格汉斯细胞源性肿瘤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年04期
10 缪旭,骆丹;朗格汉斯细胞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耀华;王红军;王平飞;胡筱;王廷杰;;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合并双侧气胸及广泛器官浸润1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赵艳伟;刘逢辰;潘瑞丽;;23例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病的观察与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董刚;齐清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李晓东;高兴华;洪玉晓;祝立丽;王雅坤;刘宇博;霍伟;王晓琴;张丽;陈洪铎;;温热对HPV感染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磷酸肌醇3-激酶活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冯进云;彭振辉;王梅菊;唐小平;黄晓峰;刘玉萍;肖生祥;;尖锐湿疣皮损朗格汉斯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6 高兴华;;致敏期局部温热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冯雪梅;胡玉敏;王泳;张学光;冯雪梅;王宝涛;谢芳;顾永平;詹升华;;朗格汉斯细胞在神经性皮炎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建云;尖锐湿疣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异常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亮;朗格汉斯细胞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形态变化[D];吉林大学;2015年
2 柳敏;砷剂对小鼠皮肤朗格汉斯细胞数量与功能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2012年
3 郑军;正常人表皮内朗格汉斯细胞表达CD1a和CD68抗原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姜晓玲;解毒祛疣方对HPV感染表皮中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洪玉晓;局部温热对小鼠表皮朗格汉斯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81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781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