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EV71病毒两种结构形式的免疫学特性比较

发布时间:2017-09-03 22:38

  本文关键词:EV71病毒两种结构形式的免疫学特性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EV71 上层毒粒 下层毒粒 免疫原性


【摘要】:手足口病于近年来频繁爆发于我国及周边亚太地区,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也均有流行报道,已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难题。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属成员,同时也是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因此EV71的免疫学特性及其疫苗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现有的资料已证实,EV71具有典型的20面体外壳结构,由其正链RNA基因组所编码形成的多聚蛋白链经不同阶段酶解形成了4个结构蛋白VP1, VP2, VP3和VP4。这一结构十分类似于小RNA病毒属的其他病毒的结构特征,如脊灰病毒,导致其在细胞内可能形成类似脊灰病毒C抗原颗粒和D抗原颗粒的实体结构及空壳结构,因此,本文相关的工作是基于灭活疫苗开发中,病毒结构与免疫学特征相关研究的需求,于5个时间点(10h、16h、22h、28h和34h)收集EV71感染的KMB17细胞,并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获得EV71的两种结构形式,然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EV71病毒的两种颗粒形态,应用亲和素-生物素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ELISA)测定病毒抗原量,使用病毒微量滴定法测定病毒感染性滴度,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两种颗粒在蛋白结构组成上的差异,并分别用5个时间点的EV71两种颗粒形式免疫ICR小鼠,研究EV71病毒两种结构形式的免疫学特性,同时进行了乳鼠保护性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发现,透射电镜中离心后位于上层的病毒结构组分基本以空壳衣壳颗粒形式存在,而位于下层的病毒结构组分则以实心颗粒为主,后期伴以空壳颗粒存在,同时感染动力学分析表明,实心颗粒维持明显上升的趋势,其感染性滴度相较空壳颗粒高2-3个log值,ELISA显示随着病毒感染的过程,两种结构形式的抗原滴度均呈增加的趋势,SDS-PAGE胶检测发现实心颗粒中VP0均已裂解形成VP2和VP4,而空壳颗粒其中的VP0依然以VP0成分为主。与下层毒粒相比,以空壳颗粒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上层毒粒具有同样的抗原性及较低的感染性,但二者均可诱导动物的抗体阳转;虽然下层毒粒成分诱导中和抗体效价(GMT)的能力显著高于上层颗粒,但免疫保护实验的结果发现两种结构形式成分都具有100%的免疫保护效率,提示二者均能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反应及有效的免疫记忆。 对EV71病毒结构特征的分析提示,两种毒粒结构形式的直观区别明显集中于实心和空壳颗粒之分,VP0裂解为VP2和VP4与否亦是二者的重要差别,而EV71增殖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结构形式在作为病毒疫苗抗原用于免疫时,均具有免疫学的意义。
【关键词】:EV71 上层毒粒 下层毒粒 免疫原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22
  •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22-33
  • (一)、实验材料22-23
  • (二)、实验方法23-33
  •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33-39
  • (一)、EV71病毒增殖过程中两种结构形式形成的动力学特征33-34
  • (二)、EV71病毒两种结构形式的抗原性34-36
  • (三)、EV71病毒两种结构形式的免疫原性分析36-38
  • (四)、EV71病毒两种结构形式的免疫保护效率38-39
  • 三、讨论39-42
  • 四、小结42-43
  • 参考文献43-50
  • 论文综述50-57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一 主要缩略词表57-58
  • 附录二 主要溶液配制表58-61
  • 致谢61-62
  • 研究生简历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永祥,管政德,胡晓玉,王明秀,董德祥;人二倍体细胞KMB—17株和MRC—5株生物学性质比较[J];动物学研究;1985年04期

2 宋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12例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0年04期

3 周世力;李琳琳;何雅青;;肠道病毒71型SHZH03株VP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杨帆,金奇,何雅青,李良成,侯云德;肠道病毒71型中国分离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1年02期

5 黄小琴;李彦涵;陶玉芬;林克勤;易文;史荔;褚嘉yP;;KMB-17细胞株的遗传稳定性[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年02期

6 江雪娟;张艺;;清开灵治疗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10期

7 刘丽艳;朱启昒;;肠道病毒71型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10年01期

8 田波,段海生,荣一兵,周世力;肠道病毒71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病毒学;2004年04期

9 李秀珠,胡家瑜,丁晓光,张家琪;上海市手足口病患者肠道病毒71型的分离[J];中国计划免疫;2003年01期

10 林思恩,章青,谢华萍,谢健萍,何家鑫,董巧丽,方肇寅;我国广东、福建地区2000~2001年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种系进化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787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787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4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