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血液透析时间对改善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系统评价
本文关键词:延长血液透析时间对改善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系统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血液透析 左心室肥厚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高频透析 延长透析时间 常规透析
【摘要】:目的左心室肥厚是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一个独立的预测指标。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延长每次透析时间或者增加每周透析频次可以改善心脏的形态和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延长每次透析时间对改善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英文关键词包括“daily HD"、 "quotidian HD"、 "frequent HD"、 "nocturnal HD"、 "extend HD", HD指‘'hemodialy sis/haemodialy sis",中文关键词包括“血液透析”、“透析时间”、“延长”、“高频”,检索起始至2015年9月的全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择合适纳入的临床试验,对于纳入的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分别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和Jadad评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5篇文献(队列研究11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其中一篇RCT为两篇RCT的合并研究,仅提取数据一次)。2、对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了评估的文献有11篇(503例),meta分析统计其非常规透析组基础LVMI均数(Baseline mean LVMI)为141.0g/m2(95%区间,122.4 to159.6)。从普通透析(CHD)转为延长透析时间或增加透析频次后,LVMI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FNHD+NHD+FHD:-23.8; 95%区间,-32.2 to -15.5;P0.001)。进行分组比较,延长透析组(NHD:3次/周,6h-8h/次)与常规透析组(CHD:3次/周,4h/次)相比,或者高频延长透析组(FNHD:5-7次/周,7h-8h/次)与高频透析组(FHD:5-7次/周,1.5h-3.5h/次)相比,95%区间均有重叠,无法直接判别两者存在差异(NHD:-25.8;95%区间,-34.5 to -17.1;P0.001。CHD:-7.7;95%区间,-21.6to6.2;P=0.28oFNHD:-17.3;95%区间,-28.1 to -6.5;P=0.002。FHD:-31.6;95%区间,-62.0 to-1.3;P=0.041)。而去除小样本研究后发现,NHD vs.CHD,95%区间不相重叠,说明NHD对LVM改善更优,具有统计学意义(NHD:-25.8;95%区间,-34.5 to-17.1;P0.001。CHD:-0.03;95%区间,-4.23 to 4.18;P=0.991)。FNHDvs.FHD,仍无法直接判别两者差异(FNHD:-15.9;95%区间,-27.0to-4.9;P=0.005oFHD:-25.8;95%区间,-63.9 to12.3;P=0.185)。3、对左心室质量(LVM)进行了评估的文献有6篇(274例),非常规透析组基础LVM均数(BaselinemeanLVM)为160.1g/m2(95%区间,128.3 to191.8)。从普通透析(CHD)转为延长透析时间或增加透析频次后,LVM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FNHD+NHD+FHD:-16.1;95%区间,-23.5 to -8.6;P0.001)。进行分组两两比较,NHDvs.CHD,95%区间重叠,无法直接判别两者对LVM改善的优劣性(NHD:-22.7;95%区间,-54.1to 8.7;P=0.156。CHD:0.8;95%区间,-2.8 to4.4;P=0.67);FNHDvs.FHD,95%区间部分重叠,无法直接判别两者对LVM改善的优劣性(FNHD:-14.6;95%区间,-25.7 to -3.6; P=0.009cFHD仅一篇:-16.3;95%区间,-23.2 to-9.4)。4、对左心室射血分数(EF)进行了评估的文献有2篇(143例),非常规透析组基础EF均数(BaselinemeanEF)为63%(95%区间,54.3 to71.7)。NHD与CHD相比,两95%区间仅极小部分重叠,NHD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更明显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NHD:4.2;95%区间,2.3 to 6.1;P0.001。CHD: 1.4;95%区间,0.1 to2.6;p=0.035)。5、对死亡患者有明确指出的文献有9篇,可供meta分析的文献为7篇。共1140例可分析,RR=0.52;95%区间,0.28 to 0.94;P=0.030。其中各组糖尿病病人所占比例相似,无统计学意义(RR=1.03;95%区间,0.85 to1.24;P=0.760)。分组分析,对比CHD,在减少全因死亡率上,NHD比之CHD具有优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两组无统计学意义(FNHD组:RR=2.20;95%区间,0.34to 14.48;P=0.411。NHD组:RR=0.31;95%区间,0.12to0.76;P=0.011。FHD组:RR=0.66;95%区间,0.25 to1.74;P=0.402)。统计3篇RCT研究(383例),RR=0.774;95%区间,0.32to 1.87; P = 0.570; I2 =0.0%, x2 P=0.433o6、不同测量方式(超声UCGVS.磁共振MRI),分析所得结果不同。LVM组、LVMI组中,两种测量方式95%区间均不相重叠,具有统计学意义(LVM组:MRI:-12.7;95%区间,-17.0 to-8.3; P0.001o UCG: -40.0; 95%区间,-56.5 to-23.5; PO.OOlc LVMI组:MRI:-6.5;95%区间,-9.5 to-3.5; PO.001, UCG:-31.5; 95%区间,-38.9 to-24.1;P0.001)。7、进一步行测量方式为UCG的分组统计,发现LVMI组,FHD与FNHD和NHD比较,其95%区间不相重叠,提示FHD对LVMI的改善效果优于其他两组;而FNHD与NHD对比,95%区间大部分重叠,不能直接判别其优劣性(FNHD: -28.0; 95%区间,-35.7 to-20.2; PO.OOlo NHD: -25.8; 95%区间,-34.5to-17.1; PO.OOlo FHD: -48.2; 95%区间,-59.9 to-36.5;P0.001)。其他组因研究数量不足无法统计。结论1、在普通透析基础上,增加每周透析次数或者延长每次透析时间,都可以改善左心室肥厚。但在亚组分析中,增加每周透析次数之后再延长每次透析‘时间反而减少了对左心室肥厚的获益。2、在普通透析基础上,延长每次透析时间可以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全因死亡率。3、在普通透析基础上,增加每周透析次数,或者增加每周透析次数之后再延长每次透析时间,均未见明显降低全因死亡率的获益。4、指标的测量方式(磁共振法、心脏超声法)是异质性的一个原因,对分组统计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血液透析 左心室肥厚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高频透析 延长透析时间 常规透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92.5;R54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3
- 前言13-15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危险因素15-27
- 第二章 延长血液透析时间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系统评价27-45
- 1. 方法27-28
- 1.1 文献检索27
- 1.2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27-28
- 1.3 统计学方法28
- 2. 结果28-42
- 2.1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和质量评价28-30
- 2.2 初步结果30-37
- 2.3 进一步分析37-42
- 3. 讨论42-44
- 4. 结论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53
- 附录53-56
- 附录1 中英文术语缩略对照表53-54
- 附录254-56
- 作者简介56
- 发表文章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桂英;左心室肥厚二代7例报告[J];中国综合临床;2000年06期
2 陈全福,陈晓虎;中药治疗左心室肥厚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2年02期
3 陈长勋,方文贤;心室肥厚动物模型及中药抗心室肥厚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04期
4 ;左心室肥厚研究近况[J];高血压杂志;2005年06期
5 李尚艾,张文杰,钱焕德;药物逆转左心室肥厚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年09期
6 周孝珍;;“累积计点法”在诊断左心室肥厚上的辅助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1980年01期
7 Frohlich ED;杨兴生;;左心室肥厚构成危险因素的机制[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7年04期
8 刘桂芝,杜学峰,阎玉兰;心电向量诊断左心室肥厚评价[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9 刘相星,任法鑫;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机制与对策[J];临床荟萃;1996年21期
10 钟西平;曹东平;缴涛;;老年人的左心室肥厚[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燕秋;魏日胞;陈香美;谢院生;;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和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绍良;刘尚武;王永铭;辛楠;鲁晓琳;施旭耀;徐祖玲;;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标准探讨[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3 刘培庆;;肾性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及药物相关靶点研究[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叶准松;汪一波;钟婷;董小群;罗小芬;;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变化特点[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祝江;柴大军;林金秀;宁若冰;;视黄醇X受体激动剂抑制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和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王云开;付熠;魏云峰;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彭小平;;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参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伟光;刘培良;;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平均脉压与左心室肥厚关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琦;张佩生;;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电图看法[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9 王云开;付熠;魏云峰;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彭小平;;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参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云开;付熠;魏云峰;王梦洪;郑泽琪;;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参数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吴一福 段晓宏;心室肥厚者要勤测血压[N];健康时报;2009年
2 北大医院三部 余光明 (主任医师);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左心室肥厚[N];家庭医生报;2009年
3 ;选好降压药逆转左室肥厚[N];保健时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俊梅;必须遵守程序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杨锋;左心发“福”及早减“肥”[N];医药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辛颖;高血压继发左心室肥厚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赵晓民;血压波动性增高致微循环异常和左心室肥厚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家晴;慢性肾脏病患者血锶水平与血脂及左心室肥厚相关性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刘强;基础心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孙丽;原发性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其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4 董红静;延长血液透析时间对改善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系统评价[D];东南大学;2016年
5 练小铭;MHD患者LVH危险因素分析及Hb达标对其逆转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耿燕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和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7 王东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室肥厚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的探讨[D];中南大学;2007年
8 王莉;Sirt3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高表达与左心室肥厚相关[D];山东大学;2012年
9 肖芝秀;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_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10 邓翠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逆转的研究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08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008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