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的突变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24 08:06

  本文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的突变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高血压 β1肾上腺受体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C9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K-ras基因 基因多态性检测


【摘要】:个体化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理念,是21世纪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因其在病人使用药物之前,对患者的某些药物相关基因进行检测,不但可以降低患者医疗成本、改善药物疗效,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针对以上考虑,本文借助焦磷酸测序平台及PCR-电泳技术,对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及K-ras基因进行检测方法研究,主要工作如下:第二章:ADRB1是β1肾上腺受体阻断药的作用靶点,ADRB1基因型突变杂合子(Gly389Arg)和突变纯合子(Arg389Arg)对β1受体阻断药较为敏感,而野生纯合子(Gly389Gly)对药物不敏感。对ADRB1基因型进行检测可帮助高血压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本文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ADRB1基因多态性,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测序技术对本文中建立的焦磷酸测序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正确率为100%,可以作为科研或临床中ADRB1 Arg389G1y基因多态性检测的一种新的检测方法。通过对184例高血压患者的ADRB1 Arg389G1y等位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G1y389G1y基因型的频率为924%,Arg389G1y基因型的频率为38.04%, Arg389Arg基因型的频率为52.72%。第三章: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2C9(CYP2C9)(Ile359Leu359)突变导致CYP2C9酶活性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CYP2C9*3突变可降低E3174的血药浓度,导致洛沙坦降压效果减弱;CYP2C9*3突变可增加缬沙坦和厄贝沙坦的血药浓度,导致缬沙坦和厄贝沙坦降压效果增强。对CYP2C9*3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可以指导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本文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CYP2C9*3基因多态性,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测序技术对本文中建立的焦磷酸测序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正确率为100%,可以作为科研或临床中CYP2C9*3基因多态性检测的一种新的检测方法。通过对184例高血压患者的CYP2C9*3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3基因型的频率为7.6%,*1/*1基因型的频率为92.4%。而*3/*3基因型没有出现,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第四章:在人体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水平受控于ACE基因,不同的ACE基因型ACE水平的差异明显,ACE基因多态性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降压效应可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同ACE I/D基因型的个体对特定ACEI类药物的敏感性显著不同。为了取得最好的疗效,选择药物之前应该明确患者的ACE I/D基因型。本文采用PCR-电泳分析方法检测高血压患者ACE I/D多态性,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测序技术对该PCR-电泳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正确率为100%,可以作为科研或临床中ACE I/D基因多态性检测的一种新的检测方法。通过对184例高血压患者的ACE I/D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I基因型频率为44.57%,I/D基因型频率为40.76%,D/D基因型频率为14.67%。第五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的作用靶点,K-ras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西妥昔单抗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K-ras基因最常见的突变发生在在1号外显子的第12位密码子[35GA、35GT、35GC、34GA、34GT、34GC]和第13位密码子[38GA]上(约占突变的90%),另外,有约5%的突变位于2号外显子的第61位密码子上。检测K-ras基因突变可以预测患者使用西妥昔单抗的疗效。本文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K-ras基因突变,并通过室间质评对该焦磷酸测序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通过了室间质评验证,其检测正确率为100%,可以作为科研或临床中K-ras基因突变检测的一种新的检测方法。通过对230例结直肠癌标本进行K-ras基因焦磷酸测序,发现K-ras基因总突变率为14.34%,低于以往学者的报道数据。
【关键词】:高血压 β1肾上腺受体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C9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K-ras基因 基因多态性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40;R544.1


本文编号:1087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087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e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