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血液病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血液病临床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对照分析,观察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治疗重症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自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行自体及亲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共36例,其中与供者骨髓来源MSCs联合移植的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28例单纯行外周血HSC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时间截止至2015年12月31日。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移植后早中期感染发生率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及复发率等,并观察输注MSCs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发热、氧饱和度改变等相关反应。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并结合相关文献对MSCs在HSCT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移植后除了对照组一例患者移植后22天因肺部真菌感染死亡外,其余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植入证据检测均提示完全供者嵌合状态。移植后造血重建过程中,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3(8-17)d及1 1(9-18)d,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61);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两组分别为17(7-25)d及11(7-22)d,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6)。23例异基因HSCT患者中,100天内研究组Ⅰ-Ⅱ度aGVHD发生率为28.6%,无ⅢI-Ⅳ度aGVHD发生;对照组Ⅰ-Ⅱ度和Ⅲ-Ⅳ度a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6.3%。cGVHD发生率研究组为57.1%,对照组为25%,其中广泛型研究组为28.6%,对照组为18.7%;局限型研究组为28.6%,对照组为6.3%,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后4个月内研究组和对照组重症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46.4%;其中研究组CMV及EBV感染率分别为62.5%和75%,对照组分别为25%和35.7%,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1年OS、1年PFS和1年复发率分别为75%、75%和0,对照组分别为60.7%、53.6%和17.9%;两组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SCs输注期间及观察期间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HSCT未见急慢性毒副作用和近期原发病复发。2、本研究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HSCT组造血恢复时间较单纯移植组略有延迟,但由于移植类型差异明显、病例数偏少,有待进一步研究。3、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HSCT后aGVHD的发生有减低的趋势,但由于病例数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4、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HSCT后感染发生率、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复发率等无明显影响,但由于病例数偏少,随访时间短,其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临床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5;R733
【目录】:
- 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前言10-12
- 研究资料与方法12-19
- 结果19-29
- 讨论29-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7
- 综述37-43
- 参考文献41-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3-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我国首家间充质干细胞库在天津落成[J];中国药业;2006年07期
2 张鑫;赵桂秋;;间充质干细胞在眼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6期
3 史春梦;;间充质干细胞表述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4期
4 瞿海龙;边剑飞;张冰;王颖;周英莲;;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前景与困惑[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年05期
5 郭子宽;;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01期
6 李炳尧;武晓云;吴岩;;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从实验室到临床[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14期
7 吴实;邓列华;;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在促进皮肤愈合中的作用[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3年03期
8 吴清法,王立生,吴祖泽;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及临床应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2年03期
9 黄定强;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10 付文玉,路艳蒙,乔东访,朴英杰;运用组织工程学原理构建间充质干细胞的三维培养体系[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可;王丁;韩之波;朱德林;韩忠朝;;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发挥免疫活性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金明顺;张毅;贾秀芬;周燕华;闫妍;刘慧雯;;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以及多潜能分化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争艳;刘杨;翟丽丽;杨迷玲;王立峰;;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彦;李尚珠;;间充质干细胞在血管工程中的机制及应用[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石玉;戴\戎;;周期性拉应力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影响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黎娇;朱争艳;杜智;骆莹;王鹏;高英堂;;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对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谭远超;Kevin;姜红江;黄相杰;周纪平;;间充质干细胞在骨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唐佩弦;;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临床应用前景[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戴育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胡琳莉;王昕荣;钱坤;李舟;杨薇;朱桂金;;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向子宫内膜分化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满学杰;天津滨海新区建最大间充质干细胞生产基地[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满学杰;津昂赛打造间充质干细胞生产基地[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输血科 李忠俊 整理 吴刘佳;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又见新方法[N];健康报;2013年
4 上海生科院 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 曹楷;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中的孙悟空[N];上海科技报;2014年
5 记者 陈建强;首家间充质干细胞库在津建成[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冯国梧;细胞产品国家工程中心建设方案获准[N];科技日报;2007年
7 实习生 刘霞;间充质干细胞有望用于面部整形[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新佳;我国“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进入临床研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冯国梧;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规模化运营[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刘莹清;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泰达规模运营[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皓;五指山小型猪OCT-4、SOX-2基因在骨髓间充质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过表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 孔德晓;间充质干细胞及胰岛素分泌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及应用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董苑;SDF-1复合PDPBB的构建及对间充质干细胞趋化影响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磊;诱导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牙骨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房贺;连接黏附分子A在促进MSC修复CC14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6 陈洁;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7 许婷;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蟑螂过敏原诱导的哮喘中对间充质干细胞募集迁移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8 周雅丽;携氧间充质干细胞对胃癌化疗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沈舒宁;CKIP-1负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姚惟琦;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肾损伤[D];武汉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立超;BTK抑制剂对间充质干细胞miR-21的调节作用[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王文杰;鸭胚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移植修复肝损伤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张猛;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马丽媛;利用MyoD基因诱导绵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肌细胞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宋维文;MicroRNA-133诱导绵羊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肌细胞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韩丽鑫;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耐维甲酸的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7 陶利;绵羊脐带和羊水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禽培养及鉴定[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陈以胜;亚低温对颅脑创伤微环境下温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夏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抑制HepG2作用优化方法探索[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罗永慧;Pax6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087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08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