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不同给药频率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6 07:29

  本文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不同给药频率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 安全性


【摘要】:[研究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rhTPO)不同给药频率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试验为多中心、随机、开放性、平行对照研究,严格按照入选及排除标准,选取18岁以上符合条件的ITP患者20名,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连续给药组,rhTPO给药方案:300 U/Kg,每日1次,用药14次;随访12周。B组为隔日给药组,rhTPO给药方案:300 U/Kg,隔日1次,用药7次;随访12周。主要终点为首次给药后第14天及第14周PLT水平相对于基线的变化值,次要终点为:1)首次给药后第14天及第14周达到有效和完全有效的受试者的比率;2)随访期间PLT计数的均值(中位数);3)试验期间PLT30×109/L的天数。治疗前、治疗及随访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清生化检查、出血评分、心电图、凝血功能等项目,协助评估疗效及试验安全性,评价不良事件的种类及发生率、严重程度、与试验药物的相关性、转归等。[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共计20例,其中A组11例,B组9例,A组1名患者治疗期观察值缺失过多,2名患者因更改治疗方案过早退出,有效病例8名;B组1名患者治疗中改变诊断出组,有效病例8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病程、治疗前出血评分、治疗前血小板水平等基本信息均无明显差异。治疗阶段,A组血小板升高值中位数为74.5×109/L(0~306×109/L),明显高于B组血小板升高值中位数0×109/L(-5~166×109/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治疗14天后,A组治疗完全有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B组(完全有效率为12.5%,总有效率为37.5%),但统计学分析未见明显差别(P=0.119)。随访阶段两组血小板变化、完全有效率及总有效率、PLT30×109/L天数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所有纳入最后疗效评估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在安全性分析上未见明显差别。[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快速提升血小板水平,有较好的疗效;rhTPO连续给药相比隔日给药对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有更高的提升作用,两组的完全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rhTPO两种给药方案具有相似的3月缓解率及远期疗效;在降低出血风险和用药安全性方面,rhTPO两种给药方案无明显差别。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5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惠小阳,李巍;血小板生成素随儿童年龄增长的变化[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年04期

2 赵东,卢柏松,陈琳;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00年01期

3 刘勤;林雯;肖燕;金润铭;;血小板生成素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15期

4 马莉;苏丽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并文献复习[J];山西医药杂志;2009年05期

5 陈剑芳;杨林花;冯建军;刘秀娥;申秀敏;;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J];血栓与止血学;2009年03期

6 禹环;;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成功维持激素骤停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荟萃;2011年01期

7 张忠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年14期

8 刘隽;程毅敏;邹丽芳;汪蕾;姚一芸;唐勇;庄衍;励菁菁;朱琦;;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13年03期

9 黄成龙;促血小板生成素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情报;1995年05期

10 郝思国;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循环中血小板生成素的水平[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宝来;邹农;樊晓红;赵永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多疗程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张晓丽;刘延方;孙慧;谢新生;姜中兴;孙玲;万鼎铭;刘林湘;;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刘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的测定[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丁汀;金洁;;20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生成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魏昱;侯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6 魏昱;侯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7 芮志莲;;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关系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妍;马怀幸;刘天舒;;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荟萃分析[A];第八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郑杰;马静瑶;苏雁;杨菁;张瑞东;吴润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7例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10 陈坚;瞿琴;孔祥军;;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肿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对照研究[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咏梅;促血小板生成素临床应用前景广阔[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记者 张艾阳;“863”新成果“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沈诞生[N];辽宁日报;2005年

3 ;国家一类新药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研制成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4 记者 金振蓉;国家一类新药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研制成功[N];光明日报;2003年

5 杨玲玲;世界首个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获准上市[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吴瀚;血小板减少不再可怕[N];医药经济报;2002年

7 记者 聂翠蓉 何建昆;自主创新使三生领先国际市场[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利刚;血小板生成素、右丙亚胺在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2 杨惊;血小板生成素及T、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宏岗;地塞米松联合促血小板生成素及环孢素A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韩盼盼;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不同给药频率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魏昱;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付娜;促血小板生成素及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5 陈芾珩;血小板生成素对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汕头大学;2008年

6 张丽娟;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对骨髓抑制小鼠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7 苏冬梅;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组细胞的培养工艺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8 张影;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宪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生成素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10 陈艳;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系统评价[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257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257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b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