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微伏级T波电交替和窦性心律震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发布时间:2017-12-08 19:30

  本文关键词:微伏级T波电交替和窦性心律震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微伏级T波电交替 窦性心律震荡 冠心病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及窦性心律震荡(HRT)的变化及单一指标和联合指标检测在评价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方面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l 0月至2014年1 2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疑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住院患者共76例。采用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为Valt(交替压)大于或等于7.6uV和40uV,交替率K≥3.0,持续1min以上的两种时域检测方法以及如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到微伏级T波电交替即为阳性标准。检测到窦性心律震荡相关参数震荡斜率或震荡初始均记为阳性,未检测到窦性心律震荡记为阴性;同时检测到MTWA及HRT为阳性,未检测到MTWA及HRT为阴性。经冠脉造影正常或者冠脉狭窄50%且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为3级者为对照组,经冠脉造影证实相关冠脉狭窄75%且血流分级≤3级为病变组,其中根据临床诊断将病变组分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同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分析二组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比较微伏级T波电交替和窦性心律震荡指标的变化。结果1采用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为Valt(交替压)大于或等于7.6uV的时域检测方法,对照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为66.6%,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为60.8%(P0.05)2采用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为Valt(交替压)大于或等于40uV的时域检测方法:2.1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41.3%高于对照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6.6%(P0.05);病变组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63.0%高于对照组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16.6%(P0.05);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23.9%高于对照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6.6%(P0.05)。2.2心绞痛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75%高于心梗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4.5%(P0.05);心绞痛组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91.6%高于心梗组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31.8%(P0.05);心绞痛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41.6%高于心梗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4.5%(P0.05)。2.3单支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为30.0%,双支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为40.0%,三支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为47.6%;单支病变组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为40.0%,双支病变组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为40.0%,三支病变组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为90.4%;单支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为10.0%,双支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为26.6%,三支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为28.5%。其中3组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微伏级T波电交替、窦性心律震荡、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室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分别为50%、70%、75%;特异度分别为61.1%、38.8%、68%。结论1 MTWA、HRT指标均是评估冠心病危险程度较好的无创电生理指标。2 MTWA与HRT联合运用可提高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3对于冠心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联合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高于单一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4对照组与病变组MTWA阳性率无差异,采用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为Valt大于或等于7.6uV时域检测法有待进一步确定,认同采用微伏T波电交替阳性为Valt大于或等于40uv时域检测法。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郭媛,王秀琴;罕见的QRS电交替现象[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4年05期

2 白素云,齐晓红,卢喜烈;T波电交替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05期

3 张石;佘黎煌;徐中强;宋宇宁;;心电T波电交替检测算法综述[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4 朱瑞珍;孤立性T波电交替[J];苏州医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5 陈炳熄;单纯性T波电交替[J];实用内科杂志;1983年02期

6 钱秉源;U波电交替[J];中国循环杂志;1988年03期

7 李馥和;李月梅;;心脏电交替6例分析[J];广西医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8 吴祥;陈端;;心脏电交替现象[J];心电学杂志;1991年03期

9 王华亭,裘琛富;心脏电交替[J];临床荟萃;1993年22期

10 唐海滨;电交替1例报告[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段秀丽;;心脏电交替与临床[A];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学会全国第一届心脏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2 陈震;侯小锋;章宏祥;张锋;刘群;姜晓宏;邹建刚;;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后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C];2012年

3 陈菊花;;复合性电交替[A];2007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刘俊;侯煜;李智;李晓枫;曹东芳;雷森;袁建松;吴元;陈珏;李建军;张澍;方丕华;;基于动态心电图检测微伏级T波电交替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猝死[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杨卫星;;自发性气胸致4:2QRS-T波群电交替1例[A];2006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薛社亮;侯小锋;尹红丽;张荣;邹建刚;曹克将;;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对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危险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C];2012年

7 吴祥;蔡思宇;陈珊;陈慧;;房室传导间期的电交替[A];2012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宇蕾;钙通道阻断剂对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T波电交替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敏;微伏级T波电交替和窦性心律震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5年

2 于珂;微伏级T波电交替对非缺血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D];青岛大学;2012年

3 何琛;心电信号中T波电交替的检测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陶传亮;T波电交替和心率变异分析方法及其对恶性心律失常预测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0年

5 康宏;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微伏级T波电交替[D];兰州大学;2008年

6 薛社亮;右室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时域法T波电交替特征及临床随访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7 杨萍;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出心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8 刘卫涛;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年

9 张德勇;PCI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影响的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10 杨银凤;应用信号叠加法探讨运动试验复极电交替的变化及其在诊断心肌缺血上的价值[D];遵义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267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267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