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R对冠状动脉造影临界病变PCI诊疗的指导研究
本文关键词:FFR对冠状动脉造影临界病变PCI诊疗的指导研究 出处:《青岛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心肌分数流量储备 冠状动脉造影 临界病变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冠脉造影对于冠脉临界病变判断存在精度低、无法量化等不足。FFR通过在冠脉血管最大扩张和心肌充血状态下,测定冠脉狭窄近端及远端压力,通过计算有效地检测狭窄冠脉支配区心肌的分数流量储备,量化冠脉病变程度,为治疗提供良好的临床数据,同时也为临界病变PCI的研究提供了科研数据。方法:选取2013.1-2013.12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均系单支血管的局限性临界病变的89例冠心病病人。随之分别测量其FFR值,并采用0.75作为区分治疗的指标。随之将患者分为三组,情况一即C组,若所测的FFR值小于该区分点,归为延迟PCI组,在保证患者安全情况下,先给予药物治疗。情况二即B组,若属于即刻PCI组,及时处理病变的血管。情况三即A组,若所测的FFR值大于等于该区分点,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为达到最佳随机抽样效果,三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的病史等)无显著差异,入组患者冠脉病变部位、靶病变直径狭窄率、参考血管直径数据调查均无统计学差异。即刻PCI者,术前、术后按指南应用药物。术后随访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数据采集一年,最终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的方法包括,均数±标准差代表连续变量,且连续变量间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中的t检验。百分数代表计数变量,其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显著性差异。结果:研究发现,即刻PCI组与药物保守治疗组相比,具有更低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8.70%vs.27.27%,P=0.036)。药物保守治疗的A组同C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的几率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4.54%vs.27.27%,P=0.005)。结论:从以上的结果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当FFR值作为判断的有效指标时,0.75是临界病变与评价能否进行PCI的可靠分界点,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2,针对FFR值大于分界点与小于分界点的患者来说,可以分别选择药物治疗和进行PCI治疗,两种方案的效果相当,疗效都很好。3,针对FFR值小于临界点的患者来说,选择即刻PCI治疗患者的康复率以及疾病的治愈率相对PCI延迟治疗的患者更好。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泉,刘丙木,刘艳茹,田春英;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室颤一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年06期
2 董小玲,许锋;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的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2年06期
3 溥红波,石延科,苗云波,黄春涛,徐小南;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年01期
4 Hoffmann M. H. K.;Shi H.;Schmitz B. L.;任付先;;应用多层CT进行无创冠状动脉造影[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10期
5 朱连蕊;;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8年32期
6 张惠玄;方基瑞;刘洪;冯祥太;彭卫军;;用国产器材行冠状动脉造影[J];石河子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7 王丽姿,蔡宝珠,万虹;冠状动脉造影致室颤一例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1999年09期
8 余建明,吴红英,曾军,徐才元,冯敢生;电影片、磁带、光盘对冠状动脉造影记录与存储的对比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年11期
9 高骏,朱彩红;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一例[J];中华眼科杂志;2000年05期
10 吴淑杰,荆全民;冠状动脉造影66例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娥;杨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2 戚跃勇;周宇;王智平;陈林;余仕勇;席道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宫建丽;许法运;朱兴雷;张兴华;刘同宝;唐元升;陈良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造影41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魏盟;马士新;葛雷;蔡忷绳;Harry Hemingway;Kim Greaves;;中国上海和英国伦敦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比较[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5 赵学萍;;浅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A];第二十二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五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程涛;刘迎军;彭婕;;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失败的原因分析[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伟华;顾俊玮;杨燕敏;;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运用及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魏盟;马士新;葛雷;蔡忷绳;Harry Hemingway;Kim Greaves;;中国上海和英国伦敦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比较[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9 夏建元;傅慎文;;77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分析[A];2007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赵然尊;陈剑玲;许官学;石蓓;沈长银;;冠状动脉造影1800例临床回顾分析[A];贵州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佟子川;冠状动脉造影[N];家庭医生报;2006年
2 凯时;为什么要做冠状动脉造影[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3 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 心内科主任 程晓曙;冠状动脉造影[N];家庭医生报;2005年
4 吴天宇;冠脉造影该做还得做[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5 安康市中心医院 任晖;确诊冠心病需行冠状动脉造影[N];安康日报;2009年
6 ;冠脉造影对心梗病人意义大吗?[N];天津日报;2005年
7 王皎 本报记者 张金书;州医院成功实施首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N];黔西南日报;2009年
8 北大医院三部 余光明 (主任医师);不宜做“搭桥”的患者怎么办[N];家庭医生报;2009年
9 陈U,
本文编号:1334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334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