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olyHb对于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pPolyHb) 大鼠H9C2心肌细胞 血红素加氧酶-1 线粒体自噬 出处:《西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急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是指由血管内形成的血栓或栓塞引起急性器官循环障碍造成组织损害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缺血性心力衰竭、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癌症,仅有少数急性病人可在发病3小时以内被确诊并接受血管再通治疗。95%以上的病人因其病程/病情发展,丧失了进行最佳的血管再通治疗机会。另外随时间的推移即使打开栓阻,由于血和氧的突然增加也会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治疗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核心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被阻塞的组织和器官及时提供氧份以减少由于缺氧所造成的器官和组织坏死,保护缺氧的组织和器官,延长最佳治疗时间;同时也要控制氧的供应量以避免溶栓时的再灌注所引起的氧、炎性因子和自由基等所引起的再灌注损伤。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针对时间窗内的溶栓和疏通梗阻的一些方法,如溶拴剂和支架介入治疗,而缺乏在最短时间内对缺氧组织直接供氧的药物。血红蛋白类氧载体(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s,HBOCs)是在游离的去膜无基质血红蛋白分子基础上,添加交联剂或者聚合剂,形成分子内交联或者分子间聚合的一类具有类似于红细胞携氧释氧以及扩容功能的的大分子聚合物。具有无需交叉配型、便于运输、稳定储存、且不易受病毒微生物感染等一系列优点,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实验室采用的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polymerized porcine hemoglobin),是在猪血红蛋白分子基础上添加戊二醛交联剂合成的一种血红蛋白类氧载体,因其远远小于红细胞(7-8um)的分子直径,仅为20nm左右,当血管发生病变形成栓塞时,其可通过血管腔内的狭窄间隙,及时为缺血区域的细胞和组织供氧。此外,pPolyHb含有heme基团,heme被报道可诱导血红素加氧酶HO-1的合成,HO-1具有抗氧化应激与抗炎能力,此外,缺血/再灌时会产生大量的ROS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进一步损伤细胞。因此,功能紊乱的线粒体必须得以及时清除以减少ROS的大量生成。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能够有效清除功能紊乱的线粒体以及过量产生的ROS,确保细胞内线粒体功能正常稳定。本论文首先选择大鼠H9C2心肌细胞系建立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根据MTT分别检测pPolyHb对于正常细胞以及缺氧复氧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LDH和CK活性,选择最适pPolyHb1OuM和20uM两个浓度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其次,探究pPolyHb对H9C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主要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1β、抗炎性因子IL-10的表达,采用Annexin V-FITC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和CytC以及HO-1的表达水平;最后为了揭示pPolyHb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线粒体自噬的诱导分子机制,检测线粒体自噬蛋白Parkin、Pink1表达的变化以及线粒体自噬抑制后细胞凋亡情况。实验结果显示,pPolyHb能够有效提高缺氧复氧后细胞生存活力,细胞毒性检测指标LDH以及损伤指标CK活性相较于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呈明显降低趋势,并且pPolyHb能够有效恢复缺氧/复氧后细胞生长形态。AnnexinV-FITC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pPolyHb能够改善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ytC的表达水平显示,pPolyHb复氧后能够提高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同时降低促凋亡蛋白CytC和Bax的表达量,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同时,pPolyHb可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1β、以及升高IL-10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并且能够通过诱导HO-1的表达参与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调节。此外,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表达结果显示,pPolyHb复氧后,能够有效诱导这两种蛋白的表达,并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采用线粒体分裂抑制剂抑制线粒体自噬后,结果显示细胞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含量下降,促凋亡蛋白Bax、CytC表达上升,证实pPolyHb复氧可能通过激活适度的线粒体自噬调节细胞凋亡,进而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
[Abstract]: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emoglobin oxygen carrier which is prepared by adding a crosslinking agent or a polymerization agent to the tissues and organs blocked in a time window to reduce oxygen ,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free radicals caused by reperfusion in the shortest tim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PolyHb can improve the expression of Bcl - 2 , Bax , Bcl - 2 and CytC . The results show that pPolyHb can improve the expression of anti - apoptotic protein Bcl - 2 and decreas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poptosis - related protein Bax , Bcl - 2 and CytC .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启锋;刘明;刘玉河;陆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6年06期
2 王宇歆;马涛;李凤娟;杨成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对策的初步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S1期
3 陶平;雌激素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3年05期
4 胡佳乐;血管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与临床[J];海军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5 怡悦;续命汤预防脑缺血再灌注损伤[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年05期
6 谢明剑,薛伟新,岑家福;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华夏医学;2005年05期
7 鲁力;张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年06期
8 文静;钟森;董继萍;陈丽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7年06期
9 王燕荣;爱民;谢军;周建秀;李兰诚;丹丹;;蒙药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年08期
10 张帮健;刘进;;抗坏血酸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机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宇歆;马涛;李凤娟;杨成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对策的初步探讨[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2 吴艳;李春英;贾旭峰;何颖;;椒苯酮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3 莫书荣;李德剑;;诺迪康对离体豚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心血管、呼吸和肾脏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朱贤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于吉人;严盛;刘小孙;郑树森;;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减轻移植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黄贤华;黄常亮;宋微微;方伟;杨芳炬;;迎春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A];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刘德强;赵德化;盛宝恒;;呋喃二氢吡啶Ⅰ对离体兔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8 刘建修;;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及防治最新进展[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唯佳;陈寿权;李惠萍;程俊彦;赵初环;李章平;王明山;王万铁;王卫;;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F_(1α)的变化及醒脑静的保护作用[A];2005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四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高立建;谢荣爱;田建会;;四氢生物喋呤在新西兰兔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衣晓峰 岳金凤 记者 李丽云;我科学家揭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奥秘[N];科技日报;2007年
2 衣晓峰 靳万庆;静脉麻醉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被揭示[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抗呆I号可恢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功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张中桥;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张中桥;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张茨;扭转的睾丸切还是保——医生有新说[N];健康报;2005年
7 聂松义;血红素加氧酶研究成绩卓著[N];健康报;2000年
8 张建松 汤颖;“复氧船”为苏州河输氧[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聂松义;哈医大血红素加氧酶研究成果丰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生命学院;俞立课题组在《科学》发文揭示自噬调控的重要机制[N];新清华;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薇园;功能MRI动态监测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与预后相关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震;不同药物干预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凡进;自噬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4 杨伟;miR-208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5 姚勇刚;MG53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6 侯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缝隙连接蛋白43对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及丹参多酚酸干预[D];吉林大学;2016年
7 刘桂勇;右美托嘧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8 邢泽刚;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及经典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高翔;甘氨酸—氮氧自由基缀合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10 张骋;TSGL-Ig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盼;肢体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蒲举;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相关VEGF、MMP-9表达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5年
3 王富明;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清SOD、MDA、miRNA-126及VEGF表达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赵层闪;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曲欣;解偶联蛋白2通过线粒体介导参与高血糖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6 程浩;1β-羟基土木香内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吴建龙;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雌二醇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李婷婷;安菲博肽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吴加元;Omi切割Hax-1加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朱田丰;PDCD4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87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48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