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冠脉内注射依替巴肽与替罗非班对STEMI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0 06:20
【摘要】:目的:我们选取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罪犯血管内血栓负荷较重STEMI患者。在其实施急诊PCI过程中,联合抽栓导管抽吸血栓并向罪犯血管内应用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观察和对比各组间STEMI患者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出血并发症、术后30天主要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以及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的差别,最终分析评定替罗非班与依替巴肽在STEMI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只2016年2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且诊断为STEMI的入院患者共120例。入院后给予所有患者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300mg和波立维600mg共同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所有患者急诊冠脉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靶病变血管内血栓负荷较重,且都同意行经抽栓导管血栓抽吸术和PCI术。据前瞻性实验的要求,我们把入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依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对下一步治疗方案获得知情同意。对照组为单纯抽栓组(1组),实验组依据患者急诊PCI时冠脉内使用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类别不同再次分为:抽栓-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组(2组)和抽栓-冠脉内应用依替巴肽组(3组)。其中对照组40名,行血栓抽吸术后,不予特殊处理;实验组分为:依替巴肽组患者40名,行血栓抽吸术后,再经血栓抽吸导管内应用依替巴肽180ug/kg,在2至3分钟内推注完毕,术后继续以2ug/kg·min滴速,静脉持续泵入36小时。替罗非班组患者40名,行血栓抽吸术后,经血栓抽吸导管内注射替罗非班10ug/kg,在2至3 min内推注完毕,术后继续以0.15ug/kg·min滴速,静脉持续泵入36小时。同时三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0.75~1.00mg/kg)进行抗凝治疗(根据患者凝血常规及血常规等指标,一般应用5-7天);应用阿司匹林100mg/d和波立维75mg/d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并维持一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随访6个月,记录三组患者基线资料,评估分析三组患者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出血并发症、术后30天主要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以及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的差别。所有的数据都是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则被认为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基础数据的比较:入选的120例患者明确诊断为STEMI,男65例,女55例,平均年龄61.46±10.30岁,其中对照组:单纯抽栓组(1组n=40),实验组:抽栓+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组(2组n=40)和抽栓+冠脉内应用依替巴肽组(3组n=40),三组患者之间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白细胞计数、MPV、PDW、FIB、PLT、IRA没有统计学差异。2.经血栓抽吸导管给予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及植入支架前后IRA的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及支架置入后心肌灌注TMPG情况比较:在经血栓抽吸导管给予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及植入支架前,1组、2组及3组各组之间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的占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血栓抽吸导管给予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及植入支架后,在患者的TIMI血流3级方面,3组较2组恢复好,2组较1组恢复好,且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和3组的CTFC值均较1组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但2组和3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血栓抽吸导管给予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及植入支架后,心肌灌注TMPG3级的占比,3组大于2组,2组大于1组,且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左室收缩功能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入院24h内行超声心动图示:1组、2组、3组各组之间的LVEF及LVDd等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6个月时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示:在患者的LVEF及LVDd方面,3组较2组好,2组较1组好,且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患者MACEs事件发生率的比较:统计术后患者30天内总MACEs事件发生率,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MI、梗死后心绞痛、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出血事件、慢血流及无复流等。其中对照组出现:心力衰竭10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典型心绞痛3例,慢血流2例;两个实验组情况如下:2组出现心力衰竭2例,典型心绞痛1例,牙龈出血2例。3组出现心力衰竭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典型心绞痛1例,牙龈出血2例。实验组两组患者都未出现慢血流、无复流、大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总的术后30天内MACE发生率3组和2组都较1组低,且都与1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组和3组之间的术后30天内MACE发生概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造影提示血栓负荷较重的STEMI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中,实验组使用常规剂量的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与对照组相比,均能够提高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增加梗死区域心肌的再灌注水平,减少冠状动脉慢血流及无复流现象的发生,进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患者术后30天的MACE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并未增加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及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在造影提示血栓负荷较重的STEMI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中,依替巴肽较替罗非班在提高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增加梗死区域心肌的再灌注水平,减少冠状动脉慢血流及无复流现象,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等方面更具优势,但是,在降低患者术后30天的MACE事件的发生率及用药安全性方面,依替巴肽与替罗非班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厉保秋;杨桂芹;王红霞;魏玉华;;依替巴肽一级结构的确证[J];药物分析杂志;2007年07期

2 史小莲;申昕;荆晶;廖怡然;赵兴华;苏晨灿;魏来;刘利月;车金;王冰;;国产依替巴肽抗犬血小板聚集作用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3年04期

3 黄震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药依替巴肽[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年02期

4 Latsch A.,Suselbeck T. ,Muth N. ,王永兴;应用依替巴肽是治疗严重动脉夹层的补救性措施[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01期

5 张春;;冠状动脉支架术前联合使用噻氯吡啶和依替巴肽效果更好[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8年02期

6 Kirtane A.J.;Piazza G.;Murphy S.A.;C.M. Gibson;马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依替巴肽治疗的中高危患者中出血事件的相关因素:来自PROTECT-TIMI-30试验的观察[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年11期

7 杜令;王琳;;依替巴肽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18期

8 Mahmud E.;Cavendish J.J.;Tsimikas S. ;韩瑞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预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予单次和两次依替巴肽快速推注后的亚最佳治疗反应[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7年09期

9 金爱民;王春玲;王翠玲;李琴;胡春勇;;依替巴肽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方法研究[J];药物与人;2014年06期

10 刘嘉;;依替巴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一氧化氮、过氧化物及核转录因子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4年2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Tim radshaw 编译 施樱子;PhRMA插手依替巴肽超适应症宣传案件[N];医药经济报;2014年

2 记者 周莹 通讯员 唐训;豪森成为首个获准生产企业[N];连云港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潘军;依替巴肽与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晓娇;依替巴肽人体内定量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段金生;冠脉内应用依替巴肽联合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4 廖永祥;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依替巴肽的合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73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473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6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