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年内再入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9 20:16
【摘要】:研究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患病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全球每年有超过750万的人群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仅美国每年就超过60万人以上。近30年来,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快速增长趋势,占中国所有心脏病死亡的47%;另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院后,由于生理、心理、病理、环境、行为方式、用药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容易出现病情的加剧,而导致反复入院的情况,这样不仅增加了其经济负担、家庭负担以及患者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并且增加死亡风险。因此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再入院风险及相关因素,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性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患者寿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的探讨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再入院主要相关的危险因素,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和防范措施,指导高危人群的院内治疗及院外康复,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再入院和反复入院率,从而减少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获取2015年6月1日至2015年10月30日于济南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首次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后,经过治疗出院的患者276名,通过问卷调查和健康随访掌握其1年内再住院现状。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住院情况、行为状况、体格及实验室检查、自我管理情况、疾病管理情况、精神情绪状况(采用Kessler10量表)、生命质量(EuroQol健康指数量表)等八个部分。结果1.新发276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院后1年内有114人发生了再入院,再入院发生率为41.3%。2.通过对未再入院和再入院两组的人口学资料分析显示,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婚姻状况、职业、居住状况、家庭及个人经济收入、家庭人口数、治疗经历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研究对象在学历构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792,P0.05);3.有高血脂和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和有高血脂、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家族史的患者,再入院率高于未再入院组患者(X2 高血脂病史=11.920,X2糖尿病病史= 4.304,X 高血腹病=8.070,X 脑卒中=13.221,X 心肌梗死=19.287,P0.01);4.出院后患者吸烟、饮酒,对肉类的摄入频率、盐的摄入量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发生率均有所降低(P0.01);5.再入院组忘记服药发生率、不注意服药量与服药时间的发生率、自感症状改善后自行停药发生率等医嘱遵情况,均低于未再入院组(P0.05);6.在药物处使用中,再入院病人β受体阻断剂药物、ACEI或ARB类药物的使用率要低于未再入院组(X2β受体阻断剂=8.881,X2ACEI或ARB=4.539,P0.05);7.再入院组病例在首次出院后,定期的身体检查(心电图、听诊等)、测量脉搏或心率、测量血压、测量血糖、心脏彩超的检查率均低于未再入院组的病例(P0.05);8.再入院组在出院时的收缩压值、血糖值、总胆固醇值、甘油三酯值、低密度脂蛋白值、糖化血红蛋白值、肌钙蛋白T值、脑钠肽值、肌红蛋白值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值等水平均要高于未再入院组的病例(P0.05);9.运用Kessler10量表评分显示,未再入院组得分为18.54±6.12分;再入院组为22.13土6.20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73,P0.01);10.运用EuroQol健康指数量表分析显示,再入院组在EQ-5D五个测量维度中度问题和严重问题的比例均高于未再入院组,通过卡方检验显示,在行为、自己照顾自己和焦虑/抑郁三个测量维度,两研究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未再入院组得分为65.28± 16.53分,再入院组为58.79±17.23分,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56,P<0.01);3.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受体阻断剂的使用(OR=0.97)、定期测量血糖(OR=0.97)、文化程度的增高(OR=0.87)、有基层医生的管理(OR=0.01)、定期有随访(OR=0.83)、定期进行心脏彩超检查(OR=0.08)是减少再入院的保护性因素;而有心肌梗死家族史(OR=9.45)、高脂血症病史(OR=1.69)、糖尿病病史(OR=1.49)、冠心病史(OR=2.43),忘记服药(OR=3.46)、Kessler 评分(OR=1.60)、EQ-5 焦虑(OR=5.38)以及出院时肌红蛋白(OR=1.15)、脑钠肽(OR=1.43)、糖化血红蛋白(OR=1.16)、肌钙蛋白T(OR=1.95)、总胆固醇(OR=1.24)、血糖(OR=1.73)等指标的过高,是增加再入院风险的危险因素;各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策及建议为提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该病导致患者的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预防其再次复发。建议政府、医疗服务单位和相关部门从加强卫生知识宣教及健康促进工作;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健全社区健康监护网络的职能,拓宽工作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医院医务工作人员运用三级预防思想解决临床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出院病人的随访和监控工作;完善医疗保险统筹机制,提高医疗基金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制定有效的措施,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再入院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英玉;氯吡格雷硫酸氢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作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2年06期

2 李小丽;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炎症[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年01期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2年04期

4 李天德;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变化[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8期

5 奉佳山;急性冠脉综合征二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3年06期

6 张艳,张宁坤;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健康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7 王紫逸;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15例[J];中医研究;2005年05期

8 邓学军,覃数;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杨雪,柴艳芬,崔书章,寿松涛;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5年02期

10 郜玉珍;张颖;;年龄及婚姻状况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海峰;;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急救与护理[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李海燕;;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彭民安;刘传垠;万凤福;王雪樵;易志强;;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患者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庞永诚;刘明;龚瑞芸;陈斌;魏丹霞;杨汝文;;五项炎性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韩君;陈玉成;宋莹;黄浩;曾智;;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现状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夏鹄;冯凯;刘利峰;张军;王明志;金姗;路浩军;;应用蛋白质谱技术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标记蛋白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炳海;吴金;黄鑫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睡眠紊乱调查[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邓秋迎;邓燕妹;;急性冠脉综合征“绿色通道”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9 谢培怡;许秀娟;姚宇玫;李静芝;沈盛晖;茅国群;陈瑶;;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相关的临床研究[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何炳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综合治疗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孙进军;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应重视介入法[N];健康报;2009年

2 记者周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莎莎;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后治疗美欧达成共识[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闻一;及早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5 周自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新观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王雪飞;拜瑞妥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率[N];健康报;2012年

7 李杰;警惕无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8 张旭;新型抗凝药物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复发[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刘伟 向小峰;上海医生解剖急性冠脉综合征[N];健康报;2004年

10 李颖;克赛将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彩娥;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标志物的筛选与临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康琳;老年人冠心病与衰弱相关性的单中心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沈明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年MACE随访的危险分层及STEMI的诊断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4 陈欣;淋巴毒素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5 许竹梅;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反应及他汀类降脂药的抗炎机制[D];中南大学;2003年

6 戴健;基因、蛋白标记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评估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7 杜绮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13年

8 袁敏杰;无创心电标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价值[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郭敏;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h分化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孙雪岩;辽宁地区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现状调查、预后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天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IL-17的表达[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杨柳;急性冠脉综合征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陈洁;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杨宝刚;应用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赵东升;缺血修饰蛋白、胱抑素C、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余阳阳;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许晶晶;不同强度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张明明;急性冠脉综合征二级预防用药现状调查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9 卫海松;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潘彩虹;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抑制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67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567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e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