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心内膜起搏系统的性能评估及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7 19:48
【摘要】:第一部分传统心内膜起搏系统的持久性与可靠性评估目的:起搏器已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手段,但目前关于脉冲发生器及心内膜导线的长期性能评估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本研究旨在分析过去24年内临床应用的心内膜起搏系统的持久性及可靠性。方法:本研究入选自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阜外医院完成首次植入及更换起搏器脉冲发生器的成年患者,回顾性分析脉冲发生器与心内膜导线的使用寿命及长期性能,明确起搏系统发生更换的原因。结果:本研究共入选1403例患者,植入2369根导线。在长达9.1±3.1年的随访时间内,一共发生1538台脉冲发生器及120根起搏导线更换。脉冲发生器的平均寿命为8.3±2.4年,超过92%的更换是由于正常的电池耗竭。非正常原因更换,包括电池提前耗竭、起搏器生产厂家召回、感染及起搏系统升级,分别导致了4.0%、1.6%、1.1%及0.5%的脉冲发生器更换。每年因正常电池耗竭而发生更换的起搏器比例逐年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心内膜导线而言,5年、10年及1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9.0%、93.7%及84.9%。在120根发生更换的导线中,主要原因是起搏与感知参数异常,占总更换的38.3%。其次是导线功能障碍,占总更换的31.7%。其他更换原因,包括导线脱位、感染及起搏系统升级分别占总更换的10.8%、10.8%及8.3%。对于使用超过10年的导线,电生理参数相较于植入时仍然保持稳定。结论:在过去24年中,临床应用的起搏脉冲发生器及心内膜导线性能令人满意。脉冲发生器的使用寿命较为持久,并且可靠性逐年提升。心内膜导线也表现出了长期的可靠性与电生理参数的稳定性。第二部分心内膜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的研究目的:心内膜导线的植入是传统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会造成三尖瓣结构的损伤,引起三尖瓣反流。本研究旨在探讨心内膜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及长期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本研究入选了自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次植入心脏植入性电子器械并至少发生一次更换的患者,回顾性分析了植入手术及更换手术前的超声检查结果,并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记录入选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心脏性死亡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入选了705例患者,其中245例(34.8%)患者在植入导线后8.0±1.8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程度加重至少两个等级)。相较于未出现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而言,植入导线后三尖瓣反流明显加重的患者出现了右房与右室的明显增大。年龄(p=0.012)、房颤(p0.001)以及植入前的三尖瓣反流程度(p0.001)是出现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经过4.5±2.4年的随访,未出现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的患者的生存预后,无论是全因死亡还是心脏性死亡,均明显优于出现导线相关三尖瓣反流的患者(p值分别为0.019与0.044)。经多因素校正回归分析,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是全因死亡与心脏性死亡风险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7与0.026)。结论: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与年龄、房颤及植入前患者的三尖瓣反流程度有关。出现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的患者,其长期临床预后,包括全因死亡与心脏性死亡,均差于未出现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的患者。第三部分右心室中多个无导线起搏器装置对心功能的影响目的:作为一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新方法,经导管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目前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许多接受起搏器治疗的患者在其一生中可能会接受两次甚至是更多起搏器的植入。同样地,患者也有可能植入两个或以上的无导线起搏器,但尚未有研究讨论右心室中植入多个无导线起搏器是否会对心功能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以中华小型猪为动物模型,探讨右心室中植入多个无导线起搏装置对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选了25只中华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4只接受了无导线起搏装置的植入(实验组),另外11只接受了除颤导线的植入(对照组)。每只动物均在右心室中分别植入两个无导线起搏器或两根除颤导线,每次植入间隔时间为1个月。所有动物在完成第二次植入后随访6个月。在基线、第二次植入及实验结束时通过超声心动图来评估实验动物的心功能情况。实验结枣后解剖动物尸体,比较附着在无导线起搏器和除颤导线的纤维物长度,并评估三尖瓣的受损情况。结果: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动物,自基线至实验结束,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均无明显变化。附着在无导线起搏器上的纤维组织长度为14.3±7.8毫米,明显短于附着在除颤导线上的纤维物长度(85.6±26.1毫米,p=0.01)。对照组有4只动物发生三尖瓣损伤,包括3只瓣膜穿孔,1只粘连,而实验组动物均未发生三尖瓣损伤(p=0.004)。相较于除颤导线,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所需的手术时间及射线时间并未有明显增加。结论:相较于除颤导线,在右心室中植入两个无导线起搏器装置并未对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无导线起搏器装置对三尖瓣的损伤明显小于除颤导线。此外,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并未增加手术操作及X线暴露时间。在右心室中植入多个无导线起搏器装置是安全的。
【图文】:
在这1471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首次植入时年龄未满18周岁,26例患逡逑者植入了邋ICD,及21例患者植入了邋CRT/D。在排除上述患者后,本研究最终共入逡逑选了邋1403例患者,植入年代如图1所示。首次植入时的平均年龄为60.8±13.9逡逑岁,男性比例为48石%,左室射血分数平均值为64.4±11.8%。病窦综合征是患者逡逑植入起搏器的主要指征(68.7%),而68.9%的患者在首次植入时选择了双腔起搏逡逑器。其它临床特点见表1。逡逑15-1逡逑^邋10-逦^邋IW 多逡逑S邋S-逦W咖逡逑jrtliliilllW国U涡腻义希保梗梗板危保梗梗靛危玻埃埃板危玻盎义现踩肽甏义贤迹保保矗埃忱颊叩闹踩肽甏植煎义显谒停保矗埃忱颊咧校仓踩肓隋澹玻常叮垢汀⒛谀さ枷撸ǎ保埃埃掣ǎ矗玻常ィ义希保埃埃常玻暗模┮卜康枷吆停保常叮陡ǎ担罚罚ィ保常叮叮玻车模┮彩业枷摺4蠖嗍枷哂慑义纤窍戮猜龃┐倘肼匪腿胍睬唬ǎ罚福罚ィ辔ゼ枷撸ㄇ桑常ィ┖捅欢潭ǚ藉义鲜剑ǎ梗罚玻ィ>途挡悴牧隙裕ń和坎愫途郯反淄坎愀髡迹罚常罚ズ停玻常罚ァe义系枷咛氐慵爸圃焐滔昙恚病T谥踩牒螅梗
本文编号:2585473
【图文】:
在这1471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首次植入时年龄未满18周岁,26例患逡逑者植入了邋ICD,及21例患者植入了邋CRT/D。在排除上述患者后,本研究最终共入逡逑选了邋1403例患者,植入年代如图1所示。首次植入时的平均年龄为60.8±13.9逡逑岁,男性比例为48石%,左室射血分数平均值为64.4±11.8%。病窦综合征是患者逡逑植入起搏器的主要指征(68.7%),而68.9%的患者在首次植入时选择了双腔起搏逡逑器。其它临床特点见表1。逡逑15-1逡逑^邋10-逦^邋IW 多逡逑S邋S-逦W咖逡逑jrtliliilllW国U涡腻义希保梗梗板危保梗梗靛危玻埃埃板危玻盎义现踩肽甏义贤迹保保矗埃忱颊叩闹踩肽甏植煎义显谒停保矗埃忱颊咧校仓踩肓隋澹玻常叮垢汀⒛谀さ枷撸ǎ保埃埃掣ǎ矗玻常ィ义希保埃埃常玻暗模┮卜康枷吆停保常叮陡ǎ担罚罚ィ保常叮叮玻车模┮彩业枷摺4蠖嗍枷哂慑义纤窍戮猜龃┐倘肼匪腿胍睬唬ǎ罚福罚ィ辔ゼ枷撸ㄇ桑常ィ┖捅欢潭ǚ藉义鲜剑ǎ梗罚玻ィ>途挡悴牧隙裕ń和坎愫途郯反淄坎愀髡迹罚常罚ズ停玻常罚ァe义系枷咛氐慵爸圃焐滔昙恚病T谥踩牒螅梗
本文编号:2585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5854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