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服用不同类型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卧坐位血压变化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0-03-25 02:00
【摘要】:目的:血压的体位变化应涉及卧位-坐位以及坐位-立位之间的血压差异。目前综合现有的关于体位性低血压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直立位低血压,而关于坐位血压及正在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从卧位改变至坐位所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的机制及现象尚不明确。本研究对临床工作中服用同种降压药物且不少于2周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以探讨服用不同降压药物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从卧位主动变换至坐位时所诱发的体位性低血压的相关机制。方法:1.本研究入选2017年03月01日至2017年10月31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按照患者所服用降压药物种类的不同,纳入已经接受单药ACEI/ARB、单药CCB、联合ACEI/ARB+CCB三种降压治疗方案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294例,其中男192例(65.3%),女102例(34.7%);年龄36-85岁(63.0±11.2岁)。2.在每次血压测量前,首先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5分钟后,给予患者测量卧位血压(共测量3次,每次间隔一分钟,取其平均值)记为卧位血压;然后嘱患者从卧位主动变换为坐位,于坐位(保持双足触地)后分别于1、2、3分钟再次测定血压,取其平均值,记为坐位血压。并在此同时,记录卧位及坐位两种体位下患者的心率及体位变换过程中患者出现的症状及不适。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90mm Hg,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即使目前血压140/90mm Hg,亦诊断为高血压[1]。4.坐位低血压的诊断标准:从卧位转换为坐位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 Hg和(或)舒张压≥10mm Hg[2]。5.将所测得血压140/90mm Hg及130/80mm Hg(2017AHA高血压指南)分别作为患者血压达标值,并依此计算三组(单药ACEI/ARB组、单药CCB组、联合用药ACEI/ARB+CCB组)降压治疗达标率。结果:1.患者基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294例(男192例)服用不少于2周降压药物(单药ACEI/ARB 91例、单药CCB 149例、联合用药ACEI/ARB+CCB 54例)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为63.0+11.2岁)。患者年龄、性别、除外脑卒中合并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2.三组患者卧位收缩压(SBP)之间无明显差异(129.2±16.6vs131.7±17.9vs 130.7±17.4mmHg,p=0.1210.05)。尽管服用此三种降压方案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从卧位变换至坐位时收缩压(SBP)均有所降低,然而,接受单药CCB降压治疗的患者较单药ACEI/ARB及联合用药ACEI/ARB+CCB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最大(6.29±10.41vs2.91±11.25vsl.52±6.24mmHg,p=0.0030.05)。3.单药ACEI/ARB组患者卧位舒张压(DBP)水平较单药CCB组及联合用药ACEI/ARB+CCB组稍低(70.3±8.7 vs 72.1±10.8vs 73.0±11.1 mm Hg,p=0.0100.05)。与收缩压降幅相似,接受单药CCB降压治疗的患者较单药ACEI/ARB及联合用药ACEI/ARB+CCB患者舒张压(DBP)的下降幅度大(2.55±9.21 vs0.45±5.35vs0.15±5.67mmHg,p=0.0450.05)。结论:1.在服用单药ACEI/ARB组、单药CCB组、联合用药ACEI/ARB+CCB组的高血压患者中,服用单药组(CCB)与单药组(ACEI/ARB)及联合用药组(ACEI/ARB+CCB)相比较,由卧位至坐位改变所引起的血压变化幅度最大。2.在服用单药ACEI/ARB组、单药CCB组、联合用药ACEI/ARB+CCB组的高血压患者中:由收缩压下降引起的坐位低血压患病率为7.5%,由舒张压下降引起的坐位低血压患病率为11.6%。单药对比:单药CCB组较单药ACEI/ARB组及联合用药ACEI/ARB+CCB组引起坐位低血压的几率更大。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施雯;常三帅;沈开宇;杨志云;董建增;;体位性低血压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关系[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8年01期

2 林仲秋;潘春梅;黎蔚华;黄克强;谢志泉;;老年体位性低血压与心肌梗死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12年07期

3 樊晓寒;孙凯;王建伟;张银辉;娄可佳;周宪良;吴海英;惠汝太;;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年10期

4 樊晓寒;吴海英;惠汝太;;体位性低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年09期

5 董秋婷;王杨;李卫;樊朝美;明广华;李一石;顼志敏;;高血压患者的坐、立位血压变化及其关系[J];中国医刊;2007年11期



本文编号:2599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599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c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