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19:06
【摘要】:背景与目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的冠心病(CHD)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常发现伴有冠状动脉侧枝循环(CCC)的建立,但不同患者冠脉侧枝循环建立的程度差别较大,不同的冠脉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对临床治疗决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另外良好的冠脉侧枝循环在预防心肌坏死、维持心脏功能、减少室壁瘤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再灌注治疗提供治疗机会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3]。影响冠脉侧枝循环建立的因素众多,本研究旨在探讨各临床因素对冠脉侧枝循环形成和建立的影响,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对象与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中心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证实存在至少一根冠状动脉血管完全闭塞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完善相关化验及检查,列表记录相关化验及检查结果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按照Rentrop分级法将患者分为CCC良好组和CCC不良组。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ASS 22.0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展开研究。结果:1.在临床基线资料方面:经单因素分析发现,CCC良好组和CCC不良组在性别组成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CCC良好组男性所占比例较高(74.31%)。CCC良好组与CCC不良组在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发现,糖尿病与CCC建立不良相关(OR:15.790;95%CI:2.032-122.704;P0.008)。2.生化指标方面: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脂蛋白a[a Lp(a)]水平在CCC良好组与CCC不良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CC良好组a Lp(a)水平较高。而在血脂[除a Lp(a)外]、空腹血糖、血尿酸、甲状腺相关激素(FT3、FT4、TSH)、血肌酐(Sc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LMR)等方面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探索分析发现,血尿酸水平与CCC不良相关(OR:1.270;95%CI:1.003-1.019;P0.047)。3.冠脉病变特点方面: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血管闭塞位置(近段或中远段)及闭塞血管(LAD、LCX、RCA)构成、Gensini积分在CCC良好组与CCC不良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而闭塞血管支数(单支、双支、多支)构成在两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CCC良好组血管近段闭塞(56.94%)、RCA闭塞(61.11%)所占比例较高,且Gensini积分也相对较高。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CA闭塞、高Gensini积分与良好的CCC相关。4.心脏功能方面:经单因素分析发现B型利钠肽(BNP)、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LVPW)、左室舒末经(LVDd)在CCC良好组与CCC不良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超敏肌钙蛋白I(hs-c Tn I)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CCC良好组的hs-c Tn I相对较低。按Rentrop分级对各级间行组间对比分析发现hs-c Tn I随Rentorp分级的上升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趋势(r=-1.75,P=0.002),但未能发现以上其余各指标随Rentorp分级的上升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趋势(均有P0.05)。结论:1.冠脉慢性闭塞的男性患者更容易建立良好的CCC,糖尿病不利于CCC的建立。2.CCC良好的患者a Lp(a)水平偏高。高水平血尿酸不利于良好CCC的建立。3.近段血管闭塞、高Gensini积分、RCA闭塞更易形成良好的CCC。4.CCC建立状况与心脏功能之间无明显关系,但良好的CCC可降低心肌坏死程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长志;;人体冠状动脉突然闭塞时的侧枝循环:减轻心肌缺血的前瞻性研究[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7年04期

2 姜殿辅,胡滨成,施文辉;门静脉侧枝循环研究的某些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88年01期

3 浦钧宗;运动对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9年04期

4 阿力木·吾甫尔;韩登峰;哈力旦·加马力丁;夏提古力·亚力坤;周君;马建华;;颅内侧枝循环开放程度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短期预后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8年02期

5 李勇,戴瑞鸿,范维琥;冠脉侧枝循环及其调节与心肌缺血[J];中国心血管杂志;1998年01期

6 廖禹林,李兰荪,,马淑坤,陈士良;冠脉侧枝循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7 王景云 ,宋书凯;冠脉侧枝循环对限制心肌缺血和梗塞范围的作用[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4年03期

8 余国膺;冠心病患者冠脉侧枝循环前瞻性血管造影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1990年06期

9 雷莉,郭静萱,张萍,孙威,冯新恒,陈凤荣,毛节明;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结合转VEGF基因对缺血心肌侧枝循环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03期

10 赵集中;;四肢的侧枝循环[J];良师益友;195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涛;刘美含;韩志峰;林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开放侧枝循环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2 郝喜娃;郝喜娃;;颅内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后侧枝循环形成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4年

3 黎劭学;黄胜平;陈锦华;白小欣;张燕婷;林浩;陈锐聪;;球囊闭塞试验对脑血管侧枝循环的评估作用六例临床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励建安;;运动训练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实验研究[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5 励建安;顾劲扬;王元会;;心肌缺血周负荷对兔心肌侧枝循环的影响和分子生物学基础[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永忠;甄文俊;佟宏峰;孙耀光;徐光;马玉健;;术前量化Allen试验和多普勒超声评估手部侧枝循环[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7 李桥;;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评价侧枝循环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7年

8 郎黎明;孟淑敏;彭敏;;椎间段椎动脉闭塞后的侧枝循环代偿途径[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黄澎;励建安;王红星;;运动对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后侧枝循环生成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张旭婷;严慎强;陈伟莉;楼敏;;颅内动脉狭窄对侧枝循环及溶栓预后的影响[A];2014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健康时报记者 沙琼;年轻人比老人更易猝死[N];健康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国勇;急性心肌梗死及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相关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杨璐萌;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流程改进及侧枝循环评估[D];复旦大学;2014年

3 肖延龄;针刺对收肌梗塞模型大鼠冠脉侧枝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0年

4 王天乐;多模态M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和侧枝循环评估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5 黄勃源;侧枝循环—影响脑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结局的关键因素[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郑硕;急性脑梗死侧枝循环代偿及中医证候要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管永靖;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原位活体动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政;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孟凡涛;择期PCI的急性STEMI患者fQRS波与侧枝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3 高洁;HIF-1α基因1772C/T多态性和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关系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4 李育娟;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建立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关系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5 闫俊;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侧枝循环对脑梗死病因及预后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7年

6 黄琴;冠脉侧枝循环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7 徐艺菲;无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枝循环、注意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8年

8 赫明萍;糖代谢和肾功能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关系[D];复旦大学;2012年

9 邹璨;脑侧枝循环重建及交感神经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10 曾清泽;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预后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03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03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a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