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隐匿性高血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21:17
【摘要】:背景及目的世界疾病负担最新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经成为疾病负担及全球死亡的首要病因,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作为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位居全球疾病负担病因的第一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逐渐趋向低龄化,给我国及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成为目前最突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Hypertension)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较血压正常者可明显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既往人们大多通过诊室血压(Office Blood Pressure,OBP)对血压的状态进行定义,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准确、可重复的高血压评估和管理工具,使用ABPM数据可以获得各种诊室外血压的测量值,包括清晨、白天、夜间和平均24小时血压、血压变异性等,同时与诊室血压相结合也拓展了血压的分类。“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隐匿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等作为高血压的“特殊类型”也逐渐被人们认识与熟知。MH由于诊室血压正常且大多情况下无明显的临床症状,ABPM目前也无法达到普及,因此容易被漏诊和误诊。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与血压正常者相比,MH患者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强预测因子,且与较差的心血管预后相关,与持续性高血压相当。因此,临床实践中应当警惕MH的存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MH相关的靶器官功能损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通过探究MH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旨在引起临床医生对MH的重视,为MH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38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室血压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n=154例)、MH组(n=112例)及高血压组(n=122例),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冠脉Gensini评分,并分析3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吸烟、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酐水平等临床指标有无差异。然后纳入正常对照组及MH组的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冠心病进行分组,其中冠心病组154例,非冠心病组112例。以是否发生冠心病为因变量,性别、年龄、糖尿病、MH、吸烟、糖化血红蛋白、冠心病家族史、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肌酐、同型半胱氨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为自变量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将筛选出的危险因素纳入冠心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从而获得哪些因素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结果1.3组间比较,在年龄、甘油三酯、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高血压组在年龄、甘油三酯、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隐匿性高血压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匿性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在所有比较的一般临床指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的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高血压组的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高于MH组(P=0.025)及正常对照组(P=0.000)、MH组的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冠心病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糖尿病、性别、冠心病家族史、甘油三酯、MH、同型半胱氨酸、肌酐、糖化血红蛋白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4.冠心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H(OR=2.622,95%CI:1.505-4.570,P=0.001)、年龄(OR=1.033,95%CI:1.004-1.063 P=0.026)、吸烟(OR=2.477,95%CI:1.179-5.204,P=0.017)、糖尿病病史(OR=3.299,95%CI:1.012-10.757,P=0.048)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MH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血压正常者严重。2.MH、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4.1;R5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岚;尤佳;;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妊高征预测系统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年07期

2 王同娜;王国纬;南燕燕;;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年03期

3 方力驰;;动态血压监测简介[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1年02期

4 柳源清;;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依然重要[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2年10期

5 梁洁;;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护理[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6年01期

6 赵燕霞;;24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诊治中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20期

7 虞春宜;;偶测血压与24h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价值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8 龚成云;张烽;;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58期

9 熊珍贵;沈云峰;;动态血压监测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的进展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6年09期

10 谢玮;黄小芳;于霞;包丽芳;叶沈锋;蔡卫勋;李燕;胡申江;李佩璋;;浙江省动态血压监测操作及诊断规范(试用版)[J];浙江医学;201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玮;黄小芳;于霞;包丽芳;叶沈锋;蔡卫勋;李燕;胡申江;李佩璋;;浙江省动态血压监测操作及诊断规范(试用版)[A];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2 刘中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次活血化瘀专业学术年会暨血瘀证与肝肾疾病研究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3 李晖;李露言;;100例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4 伊晓东;蒲小平;;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超声心动图与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郑彬彬;;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A];《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0月综合刊[C];2015年

6 巴华君;孙军;;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探讨[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锐;;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评价[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吕滨江;孙影;王丽华;李双霞;傅晓;石湘芸;;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肖琼;;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男性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由银华;陈真;李月芬;;动态血压监测评估门诊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效果[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睿;临床呼吁动态血压监测尽快自助化[N];医药经济报;2015年

2 心血管病专家 胡大一;动态血压监测不容忽视[N];保健时报;2008年

3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詹俊鲲;老人作动态血压监测好处多[N];家庭医生报;2009年

4 陈锦屏 马桂贤;哪些情况要做动态血压监测?[N];健康时报;2006年

5 杨宁;哪些人该做动态血压监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朱媛媛;你作过动态血压监测吗[N];健康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李广宇;动态血压监测,有助平稳降压[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孙宁玲;不应忽略动态血压监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钟静;动态血压监测显露血压变化“真相”[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董超 通讯员 褚泽群;动态血压监测 实现家庭血压精准管理[N];保健时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梁敏烈;血压变异性与血管功能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2 徐志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动态血压监测对减轻肾损害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匡泽民;合并肾损害高血压患者早期风险评估和降压疗效差异评价[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梦娟;隐匿性高血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郑凤云;初步探讨运用动态血压监测改善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D];皖南医学院;2017年

3 李俊伟;动态血压监测在单纯夜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预后研究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7年

4 陈民;基于移动医疗的高血压院外管理与治疗[D];山东大学;2016年

5 熊英;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观测及评估[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玉杰;短时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7 闫洪欣;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8 董玲;老年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监测特点及康复干预对轻、中度老年高血压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2年

9 刘源;老年男性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10 谢艳秋;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15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15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4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