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球囊扩张时间对经转诊途径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08 14:16
【摘要】:目的:探究发病至首次球囊扩张(symptom onset to balloon,SO-to-B)时间对经转诊途径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各质控时间段对总缺血时间的影响,指导转诊流程的持续改进。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经非PCI医院转诊至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202例,将SO-to-B时间395min的STEMI患者分为A组,共123例,SO-to-B时间≥395min的STEMI患者分为B组,共7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ymptom Onset to First Medical Contact,SO-to-FMC)时间、入门至首次球囊扩张(Door to Dalloon,D-to-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时间、ACC/AHA高危因素、PCI术中血管病变情况、TnI及CK-MB峰值、BNP、LVEDD、LVEF、围术期并发症、院内死亡、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5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术后2.5年累计病死率,评估SO-to-B时间对经转诊途径行PPCI的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患者转诊流程中各延迟时间段对总缺血时间的影响,为优化转诊路径提供依据。结果:通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202例转运STEMI患者的SO-to-B平均时间为389min,B组患者的SO-to-FMC时间、FMC-to-B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01),而两组的D-to-B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围术期资料比较中,B组患者ACC/AHA高危因素中的收缩压100 mm Hg、Killip分级≥II级比例高于A组(P0.05);介入术后心功能指标中,B组患者的术后BNP高于A组、LVEF低于A组(P0.05);同时,B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均高于A组。远期预后比较中,B组患者术后1.5年死亡率高于A组(P0.05);术后2.5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的比较中,B组术后2.5年累计病死率较A组有增高趋势(13.0%VS 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P0.05)。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显示,SO-to-B时间与STEMI患者PCI术后围术期并发症、院内死亡、术后1.5年死亡均具有相关性。结论:SO-to-B时间与经转诊途径行PPCI的STEMI患者高危分层相关,同时与患者术后心功能、围术期并发症、院内死亡和术后1.5年死亡相关。FMC-to-B时间对减少STEMI患者总缺血时间均有意义,而D-to-B时间对其无影响,提示转诊途径中应加强网络医院反应能力、转运效率,以减少系统时间延迟。
【图文】:
表 7 两组患者术后 1.5 年不良临床事件的比较 [例,(%)组别术后 1.5 年死亡出院后 1.5 年 MACCE 发生率心脏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卒中 组(n=123) 2(1.6%) 2(1.7%) 20(16.7%) 9(7.5%) 1(0.8%) 2 组(n=79) 6(7.6%) 5(7.2%) 9(13.0%) 4(5.8%) 0(0.0%) 1X2值 5.340 3.824 0.443 0.198 0.583 P 值 0.007 0.050 0.506 0.656 0.445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术后 2.5 年生存分析两组患者最长随访时间为 1098 天,,约 2.5 年,两组的 Kaplan-Me图 1,A 组和 B 组术后 2.5 年累计病死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P>0.05)。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2.22
本文编号:2619449
【图文】:
表 7 两组患者术后 1.5 年不良临床事件的比较 [例,(%)组别术后 1.5 年死亡出院后 1.5 年 MACCE 发生率心脏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卒中 组(n=123) 2(1.6%) 2(1.7%) 20(16.7%) 9(7.5%) 1(0.8%) 2 组(n=79) 6(7.6%) 5(7.2%) 9(13.0%) 4(5.8%) 0(0.0%) 1X2值 5.340 3.824 0.443 0.198 0.583 P 值 0.007 0.050 0.506 0.656 0.445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术后 2.5 年生存分析两组患者最长随访时间为 1098 天,,约 2.5 年,两组的 Kaplan-Me图 1,A 组和 B 组术后 2.5 年累计病死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P>0.05)。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国新;李长顺;李恒涛;高丽娟;李庚;张献辉;郭洁;游斌权;刘峰;;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时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年10期
2 赵阳;梁仪;徐良洁;王中群;刘培晶;严金川;;地市级医院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行性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年08期
3 代冰冰;何学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7年04期
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年05期
5 韩雅玲;王海昌;陈韵岱;黄岚;丁世芳;吴宗贵;祝之明;向定成;姜铁民;赵仙先;杨丽霞;王冬梅;刘惠亮;宋治远;曹雪滨;荆全民;李毅;柏书轶;徐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数据库资料[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年04期
6 段天兵;向定成;秦伟毅;彭膺;李如成;彭华;张金霞;阮云军;;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对首诊于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8期
本文编号:2619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194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