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验背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现阶段,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来源于蛋氨酸代谢过程的含硫非蛋白质性氨基酸,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的过程,被认为是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正常情况下,Hcy通过再甲基化途径形成蛋氨酸,或转硫化形成半胱氨酸。Hcy再甲基化形成蛋氨酸有两条途径,其中一条是以N-5-甲基四氢叶酸形式存在的叶酸在蛋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下转甲基给Hcy,形成蛋氨酸,此过程需要依赖叶酸及维生素B_(12),这个代谢途径广泛地存在于所有的组织中,因此叶酸在Hcy代谢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当Hcy的生成与代谢的平衡被打破,体内Hcy聚集过多,可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目前主要通过加速Hcy代谢来降低Hcy水平,研究发现可用补充叶酸或叶酸联用维生素B_6、B_(12)的方式加速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期达到减缓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但口服叶酸是否可以用来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结构,以及叶酸的治疗剂量仍需要进一步探究。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程度、心脏功能和结构的相关性,并观察补充0.8mg/d叶酸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治疗心力衰竭、延缓心力衰竭进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实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吉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临床资料完整且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共1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8例,女88例。收集并记录因慢性心衰急性加重并连续两次住院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史、生命体征、两次住院的间隔时间、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行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记作LV;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记作EF。全部入选患者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大于15μmol/L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HHcy组,血Hcy水平15μmol/L)、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非HHcy组,血Hcy水平≤15μmol/L)。全部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药物,其中,将HHcy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0.8mg/d叶酸,称为HHcy干预组,另一组仅给予冠心病心衰标准治疗药物,未给予叶酸治疗,称为HHcy未干预组。比较HHcy与非HHcy组间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心脏彩超结果,比较全部患者血Hcy水平与EF、LV、NT-proBNP的相关性,比较HHcy干预组与HHcy未干预组间一般资料、两次住院的间隔时间及前后次住院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指标均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偏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样本均数的比较根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样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1、HHcy组与非HHcy组间性别构成、年龄、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房颤病史、陈旧性心梗病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尿酸、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非HHcy组患者与HHcy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且在射血分数和左心室内径、NT-proBNP、NYHA心功能分级上均有明显差异(P0.05):HHcy组射血分数较非HHcy组低,HHcy组左心室内径、NT-proBNP较非HHcy组高;HHcy组患者中心功能III级、IV级者较非HHcy组多。3、冠心病心衰患者血Hcy水平与血NT-proBNP水平(r=0.250,P0.001)、LV(r=0.174,P=0.015)呈直线正相关关系;血Hcy水平与EF(r=-0.150,P=0.036)呈直线负相关关系。4、HHcy干预组与HHcy未干预组在治疗前性别构成、年龄、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房颤病史、陈旧性心梗病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肌酐及血Hcy、射血分数、左心室内径、NT-proBNP、心功能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比较非HHcy组、HHcy未干预组、HHcy干预组患者两次住院间隔时间。非HHcy组再住院间隔时间(月)为7(6,8);HHcy未干预组再住院时间间隔(月)为6(5,7);HHcy干预组再住院间隔时间(月)为6(6,8);HHcy未干预组再住院间隔时间与非HHcy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HHcy未干预组再住院间隔时间与HHcy干预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HHcy干预组与非HHcy组无明显差异(P0.05)。6、比较全部患者再住院时血脂与前次住院的变化,行成对秩和检验得再住院时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较前降低(P0.05),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P0.05)。比较非HHcy组、HHcy未干预组、HHcy干预组内血脂、肌酐、尿酸的变化,组内行成对秩和检验,非HHcy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再住院时明显降低(P0.05);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尿酸、肌酐无明显改变(P0.05)。HHcy干预组血脂、肌酐、尿酸无明显改变。HHcy未干预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P0.05);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酸、肌酐无明显改变(P0.05)。7、比较同一患者前次住院与再住院的Hcy、射血分数、左室内径、NT-proBNP。7.1 HHcy未干预组Hcy水平前次住院时为24(20,30),再住院为25(2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cy干预组Hcy水平(μmol/L)前次住院时为24(19,30),再住院为15(12,22),再住院Hcy水平明显降低(P0.05)。7.2 HHcy未干预组射血分数(%)前次住院为41(34,56),再住院为40(31,53),射血分数下降(P0.05);非HHcy组射血分数(%)前次住院为53(43,61),再住院为53(39,62),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HHcy干预组射血分数(%)前次住院为52(32,62),再住院为51(36,61),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7.3 HHcy未干预组左室内径(mm)前次住院为55(48,62),再住院为56(49,63),左室内径增大(P0.05);非HHcy组左室内径(mm)前次住院为49(44,56),再住院50(44,58),左室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HHcy干预组左室内径(mm)前次住院为52(47,62),再住院为51(46,60),左室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7.4 HHcy未干预组NT-proBNP(ng/L)前次住院为3750(823,7150),再住院为4730(1410,8170),NT-proBNP明显升高(P0.05);非HHcy组NT-proBNP(ng/L)前次住院为1260(123,4412),再住院740(116,5135),NT-proBN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HHcy干预组NT-proBNP(ng/L)前次住院为3030(269,5570),再住院为1900(310,7520),NT-proBN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结论: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时的心脏功能、结构和间隔时间,即未给予叶酸治疗的伴有HHcy的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的再住院间隔时间缩短,再住院时心衰程度加重,左心室内径增大。2.补充0.8mg/d叶酸的治疗可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且与未给予叶酸的合并HHcy的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相比,0.8mg/d叶酸的治疗可延缓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的间隔时间。
【图文】: 1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
1非HHcy组与HHcy组Hcy的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89;R5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德恩;;认识射血分数[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5年09期
2 胡春江;;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06期
3 张彬;张恒;;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年04期
4 吐尔逊江·吾甫尔;艾力江·阿不力米提;;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临床特征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21期
5 张志慧;刘长纲;;新活素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31期
6 吴志涛;;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维拉帕米的临床分析[J];现代养生;2016年22期
7 苏杰;;冠心病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静息射血分数影响因素的超声心动图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年03期
8 金永萍;;血清脑钠肽在诊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J];浙江实用医学;2013年04期
9 魏建伟;;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年05期
10 曹全;姜红;;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勇平;于亚平;唐玉梅;宋萍;刘海宁;卢晓洵;周晓钢;张琼;;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初探[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焦薇;孙跃民;万征;黄灿亮;;射血分数正常与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建保;袁利君;张晓军;刘一辉;曹铁生;;心室肌做功能力与射血分数[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况明星;彭录生;;用心阻抗微分图测定射血分数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5 施凤梅;杨鹏麟;郑如莲;;左室射血分数与心脏大小的相关性分析[A];2012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柯永胜;赵振东;李苏;陶月玉;杨尚印;刘之静;;左室射血分数与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浓度之间关系的初步观察[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7 焦傅惠;王子时;杨梅芳;;阻抗法与放射性核医学法测定的射血分数之间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8 焦薇;孙跃民;万征;黄灿亮;;射血分数正常与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李诗文;杨军;李潭;邱悦;马s,
本文编号:268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