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检测高血压(Hypertension,EH)、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Hypertension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EH+T2DM)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进而评估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使其得到更早的预防。方法:1.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240名,分为对照组(NC)30例(除外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高血压组(EH)78例、2型糖尿病组(T2DM)7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EH+T2DM)62例,所有研究对象的肝肾功能(ALT、AST、Cr、BUN)、血脂(TG、TC、LDL、HDL)等常规生化进行抽血化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7的水平。2.合并EH组与EH+T2DM组,根据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分级标准,以1级高血压为轻度,2、3级为中、重度为界,分为轻度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中重度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四组;合并T2DM组与EH+T2DM组,根据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标准,以HbA1C≥8%为界,分为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糖尿病高血压;血糖控制较好的糖尿病、糖尿病高血压四组。探讨各组患者的IL-17水平。结果:1.EH组[(334.26±41.40)pg/mL],T2DM组[(347.26±35.66)pg/mL],EH+T2DM组[(415.09±68.53)pg/mL]与NC组[(227.33±19.60)pg/mL]相比IL-17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T2DM组分别高于EH组、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组与T2DM组相比血清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重度高血压的EH+T2DM组IL-17水平[(438.54±52.97)pg/mL]均高于轻度高血压的EH组[(298.71±33.38)pg/mL]、EH+T2DM组[(326.94±24.46)pg/mL]、中、重度高血压的EH组[(358.61±25.7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重度高血压的EH组IL-17水平[(358.61±25.78)pg/mL]均高于轻度高血压的EH组[(298.71±33.38)pg/mL]、EH+T2DM组[(326.94±24.4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糖控制较差的T2DM+EH组IL-17水平[(413.03±68.58)pg/mL]均高于血糖控制较好的T2DM组[(330.45±39.81)pg/mL]以及血糖控制较差的T2DM组[(340.55±32.7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糖控制较好的T2DM+EH组IL-17水平[(398.84±73.67)pg/mL]均高于血糖控制较好的T2DM组[(330.45±39.81)pg/mL]以及血糖控制较差的T2DM组[(340.55±32.7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清IL-17水平与SBP、DBP、HbA1C有相关性。结论:血清IL-17水平在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发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风险起到一定的评估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4.1;R58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二银;;刍议对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建议[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9年02期
2 刘国明;应诗达;;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高血压[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7年06期
3 张东吉;杨贵贞;;高血压发病中内分泌及免疫障碍机理的新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8年05期
4 韩玉玺,李永生;平痛新引起一过性高血压二例[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5 欧吾锋;熊方武;;影响高血压治疗的药物[J];湖北医药导报;1989年01期
6 张东吉;杨贵贞;;高血压发病中内分泌和免疫学机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9年01期
7 周世喜,刘世凯,文德明;招飞体检高血压反应的球结膜微循环筛选[J];航空军医;1994年01期
8 徐保恒;;链霉素、卡那霉素引起高血压反应[J];江苏医药;1977年02期
9 韩建民,任玉娥,刘海涛,董振明,张达仁;不同镇痛方法对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高血压反应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10 黄海云,陈明,尹帆;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人运动高血压的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全军;孙伟张;郭澄;;索拉非尼的高血压不良反应防治研究进展[A];2016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应心;儿茶酚胺-β受体-cAMP系统在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中的调控作用[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健;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关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瑞娟;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及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蔡婵;探讨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评估帕金森病合并高血压临床风险中的作用[D];南昌大学;2018年
,
本文编号:
2692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9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