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AASI与冠心病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6-13 18:43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4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影响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2015年01月至2017年09月全部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及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胸痛患者共438例,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8.88±10.02岁,其中男性266例,女性17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成三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计算冠心病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记录各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城乡、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等)、血生化检验结果(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促甲状腺激素(TS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白天、夜间、24小时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24小时平均心率)并计算BMI(BMI=体重/身高2)和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AASI)数值,S-AASI =1-[r/β(S/D)]。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符合正太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太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四分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卡方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不同冠脉病变组之间S-AASI值;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预测S-AASI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S-AASI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探讨影响S-AASI的相关因素。以上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入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胸闷、胸痛患者共438例,冠心病组258例,非冠心病组180例,两组患者间是否吸烟、S-AASI、dSBPM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性别、城乡、BMI、FBG、TC、TG、L-DLC、H-DLC、高血压病程、平均血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是否发生冠心病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1.003,95%CI 1.010~1.057)、吸烟(OR 2.514,95%CI 1.517~4.166)、S-AASI(OR 1.986,95%CI 1.538~2.564)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以有无冠心病为状态变量,以S-AASI为检验变量构建ROC曲线,结果显示S-AASI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诊断冠心病的AU为0.654(0.602~0.707),灵敏度为78.7%,特异度为45.4%(P0.01)。4.258例冠心病患者中有单支病变组113例,双支病变组80例,三支病变组65例,三组间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S-AASI值逐渐升高,且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SI与Gensini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AASI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49,P0.05)。5.本研究中S-AASI与年龄、吸烟、dSBPM、nSBPM、dDBPM、nDBPM、24hSBPM、24hDBPM、24hPP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P0.05);与24小时平均心率、BMI、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血压病程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AAS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中等预测价值,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筛查冠心病的一种简便和安全的无创性评估方法。2.S-AASI可能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3.S-AASI与年龄、吸烟、dSBPM、nSBPM、dDBPM、nDBPM、24hSBPM、24hDBPM、24hPP之间呈正相关性。
【图文】:
-AASI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分析
不同冠脉病变组间S-AASI值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1.4;R544.11
本文编号:2711583
【图文】:
-AASI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分析
不同冠脉病变组间S-AASI值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1.4;R544.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春霞;何华;陆玉琴;李淑兰;;高血压患者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硬化及LVMI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年12期
2 李燕;;2014欧洲高血压学会动态血压监测指南解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年03期
3 赵瑞红;林靖宇;陈卫文;张新刚;吴学青;;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脉压指数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4年06期
4 郭皓;袁勇;郭立;李勇国;;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评价[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年12期
5 陆玉琴;李应东;赵信科;;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房内径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年06期
6 陈云;袁如玉;李广平;闫哲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靶器官损害的研究[J];天津医药;2014年05期
7 魏丽丽;徐新娟;珠勒皮亚·司马义;陈玉岚;;血清胱抑素C在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年01期
8 郭皓;田青;王玮;胡大春;张鸿青;杨达宽;;高血压患者2种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9 郭皓;袁勇;郭立;;不同动态血压相关动脉硬化指数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年10期
10 曾勇;张稳;刘丹;李霞;唐文利;谭元生;;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3年06期
,本文编号:2711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115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