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PRKAG2心脏综合征病患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21:24
【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PRKAG2基因突变可导致心脏功能紊乱,典型特征是:心室预激、进展性心脏传导功能障碍、心脏肥厚,以及心肌细胞糖原过量沉积,被定义为PRKAG2心脏综合征,属于糖原累积性心肌病,少数病人可出现骨骼肌异常等心脏外病变。该病虽类似肥厚性心肌病,但与之不同的是,PRKAG2心脏综合征无肌节排列紊乱,无或少量心肌纤维化。PRKAG2心脏综合征虽然罕见,但经家系分析显示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受累家系中病患并不少见。目前,国内外报道的PRKAG2基因突变至少有16种,含1种移码突变和15种错义突变;绝大多数研究认为正是这些突变导致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改变从而引发了各种临床病症。不同的突变位点导致的临床表型轻重不一,而即使是同一突变,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也各有差别。由于心脏取材受限,既往大部分的研究都采用转基因或基因敲入小鼠作为实验对象,但由于存在种属差异,研究结果备受质疑。尤其关于PRKAG2基因突变引起AMPK活性改变,一直存在升高和降低两方面的争议。随着人诱导干细胞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可以将病人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再分化为心肌细胞,用于疾病的机制研究;这不仅规避了种属差异的局限,也克服了临床取材的难题,并能为实验研究提供足量的标本。2007年,张静等报道了一个家族性传导异常伴心室预激及心肌肥厚的家系;通过基因测序,发现PRKAG2基因外显子3上(cDNA298位点)的碱基尿嘌呤G被腺嘌呤A代替,导致编码的氨基酸(100位点)甘氨酸Gly被丝氨酸Ser代替,引起了PRKAG2心脏综合征。虽然研究者相继在CCL13细胞、斑马鱼及小鼠模型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但均不能真实体现病患心肌细胞的状态。结合当前兴起的诱导干细胞技术,我们试图从病患层面对该病进行研究。目前关于PRKAG2心脏综合征的诱导干细胞模型的研究较少,该病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描述该病心肌细胞糖原含量、AMPK活性、AMPKγ2表达量、细胞大小及心肌细胞功能等特征指标的研究尚不全面。本研究的目的为:建立PRKAG2心脏综合征病患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心肌细胞,并进行相关的特征检测。研究方法:(1)PRKAG2心脏综合征家系临床资料收集及基因检测:共入选9人,其中家系成员6人,成员配偶3人。并采集病史、血液及尿液标本,行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包括心肌酶、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等);提取DNA,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RKAG2基因外显子3行基因测序,依此结果并结合临床表现分组,各组选1名组员的外周静脉血做全外显子组测序;(2)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培养及心肌细胞定向分化:分离外周静脉血获得外周血单核细胞或分离尿液获得尿液脱落细胞,并扩增细胞;选用Epi5附加体iPSC重组试剂盒,采用基因非整合无饲养层培养技术,将体细胞诱导、培养为多能干细胞(iPSCs),并对其进行验证。随后,采用小分子化合物分化法将iPSCs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CMs),并对CMs进行鉴定;(3)病患源iPSC-CMs的特征检测:对培养时间为30-90天的iPSC-CMs,通过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试剂盒定性分析细胞中的糖原含量。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计算心肌细胞特异性表达抗体TNT或α-actinin呈阳性的iPSC-CMs表面积,统计分析各组细胞大小。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样品中AMPKα、p-AMPKα、AMPKγ2的含量,AMPK活性由p-AMPKα与AMPKα比值获得。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离子通道电流。研究结果:(1)经全外显子检测,在Ⅲ-3的PRKAG2基因中发现2个突变位点,导致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分别为R302Q和G100S。综合病史、辅助检查及外显子3基因测序,可分为三组:病患组、家系健康组和非家系健康组。病患组包括4名家系成员Ⅱ-1、Ⅲ-2、Ⅲ-3和Ⅳ-2。该组基因检测证实存在PRKAG2基因突变。除Ⅳ-2外,均有不适症状,如胸闷、心慌等;心脏彩超发现心肌肥厚,或心电图提示房颤、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Ⅳ-2属于该组中较特殊者,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基因检测有突变基因,但患者目前无不适症状,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家系健康组包括2名家系成员Ⅲ-1、Ⅳ-3,无明显不适症状,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且基因检测也无基因突变。非家系健康组包含3名成员配偶,未见明显异常发现;(2)有5名入选者的体细胞成功诱导为iPSCs,为病患组Ⅲ-2、Ⅲ-3,家系健康组Ⅳ-3,非家系健康组Ⅲ-2妻、Ⅲ-3妻,iPSCs多能性鉴定结果为: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表面多能性标记Oct-4、Sox-2、SSEA-4、TRA-1-60、TRA-1-81、Nanog均呈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多能性相关基因Nanog、REX1、ESG1、DPPA2、UTF1表达均增高。iPSCs均能定向分化为CMs,并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自发性搏动,以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心肌特异性蛋白TNI、TNT、α-actinin呈阳性,得以证实;(3)病患源iPSC-CMs特征检测:PAS染色显示,三组iPSC-CMs糖原未见明显差异,表明病患组iPSC-CMs无明显糖原沉积。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表明,病患组iPSC-CMs面积(514.1±288.2μm~2)大于家系健康组(325.0±289.2μm~2,P0.05)和非家系健康组iPSC-CMs(283.6±233.4μm~2,P0.05);证实病患组iPSC-CMs细胞增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病患组和非家系健康组iPSC-CMs的AMPK活性未见明显差异(0.94624±0.06390和0.85370±0.03645,P=0.08),但均高于家系健康组(0.73588±0.12625,P0.05);表明病患组iPSC-CMs的AMPK活性无明显改变。病患组AMPKγ2含量高于2健康组,表明突变的基因导致了目标蛋白表达增加。细胞膜片钳检测记录到类似心室肌、心房肌动作电位,并观察到病患组iPSC-CMs存在高钠、高钙通道电流(1500-2000pA),而家系健康组iPSC-CMs未观察到该现象。研究结论:本课题成功地将PRKAG2心脏综合征(突变位点为R302Q合并G100S)病患体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并最终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证实了病患源iPSC-CMs具有PRKAG2心脏综合征部分特征,如细胞增大、AMPKγ2表达增多、钠钙通道电流异常;但未见明显糖原沉积,AMPK活性无明显改变。本课题iPSC-CMs检测量仍偏少;完善分化和培养条件以获得足量的相对成熟的iPSC-CMs是后期研究需要解决的难题。总之,本课题诱导分化的iPSC-CMs可以作为后续研究PRKAG2心脏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一种有效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
【图文】:

关系图,关系图,肌痛,肌无力


图 1-1 2016-2017 年入选者关系图谱-1:家系成员,女,43 岁,与先证者同辈,为Ⅱ-1 之女。无胸闷、胸厥、心慌、气短、肌痛、肌无力,仅诉颈椎、腰椎痛。无高血压、糖尿(图 1-3)及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未见异常。体检结论:超重,比增高;心脏结构功能及彩色血流未见异常。-1 之夫:作为对照纳入实验;男,52 岁,无胸闷、胸痛、头晕、晕厥、肌痛、肌无力。无高血压、糖尿病史。BNP 10pg/ml(参考值 <100pg/m

左心室高电压,左心室肥大,心动过缓,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24 -图 1-2 兄弟二人心电图不同表现Ⅲ-3 心电图表现为短 PR 间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伴劳损;Ⅲ-2 则表现为心动过缓,左心室高电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妍;;冷冻暂停:一种多能干细胞冷冻保存后即刻试验的新方法[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7年06期

2 ;深入认识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产生过程[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7年02期

3 徐洁;刘俊许;康雪玲;蒋丽;周忠伟;陈思锋;孟丹;;活性氧在多能干细胞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年01期

4 何文俊;叶玲玲;陈昭烈;;禽类多能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6期

5 ;能强化治疗性多能干细胞功能的方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年06期

6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育出猪多能干细胞[J];中国动物保健;2009年07期

7 ;中国科学家培养出世界上首例猪多能干细胞[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能强化治疗性多能干细胞功能的方法[J];安徽医学;2009年10期

9 江涛;;成人体内提取多能干细胞的新方法[J];国外医学情报;2006年01期

10 李焕;于童;马洋洋;王华岩;;层粘连蛋白基因家族在猪多能干细胞中的表达谱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霞;;涉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发明的可专利性探讨[A];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2015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六届知识产权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5年

2 卞合涛;黄卫;;诱导性多能干细胞[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柯昌能;利天增;徐盈斌;祁少海;黄冰;谢举临;;老年人皮肤多能干细胞的分离及有效扩增[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桂侠;;多能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现状和未来[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4年

5 刘林;杨娇;周忠诚;刘纯;;异染色质修饰调控多能干细胞端粒维持和稳态的机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6 邱慧颖;王健民;夏荣;周虹;龚胜蓝;高磊;解琳娜;胡晓霞;;小鼠骨髓多能干细胞体外培养建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季骏;童昕;黄晓峰;王天丛;林梓桐;曹亚洲;胡勤刚;;生物医学材料[A];2018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8 李恩琴;金润铭;;儿童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建立与造血分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9 赵春华;房柏俊;廖联明;史明霞;杨少光;;人胎儿来源Flk1~+CD34~-表型多能干细胞分离与鉴定(英文)[A];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范力星;冀凯宏;熊俊;胡凯猛;刘厚奇;;骨髓源性多能干细胞(MMSC)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体外分化[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春;肺多能干细胞可“跨界”参与肺脏再生[N];科技日报;2019年

2 记者 黄辛;多能干细胞“跨界”参与肺脏再生[N];中国科学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沈则瑾;肺多能干细胞“跨界”参与肺再生[N];经济日报;2019年

4 记者 顾钢;德科学家找到感应多能干细胞[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杨金志;我国科学家首次培育出猪干细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葛进;日试验从脂肪中提取多能干细胞[N];科技日报;2008年

7 记者 刘海英;“喂”腺苷助多能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N];科技日报;2016年

8 张梦然;制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有了新法[N];科技日报;2014年

9 记者 李晨阳;科学家揭秘灵长类多能干细胞嵌合障碍[N];中国科学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刘霞;多能干细胞或述新“画皮”故事[N];科技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海鹰;PRKAG2心脏综合征病患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模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年

2 史春梦;真皮来源成体多能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与促进创伤修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3 邱慧颖;小鼠骨髓多能干细胞建系及其造血重建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平晓春;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对诱导型多能干细胞形成的抑制作用[D];南京大学;2010年

5 马洋洋;猪多能干细胞3i培养体系的建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农微;牛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7 李晓红;脐带血多能干细胞对帕金森氏病的治疗潜能[D];山东大学;2012年

8 李恩琴;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及相关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宋辉;山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10 王建军;体外诱导生成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及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龙龙;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向神经元诱导的方法比较[D];云南大学;2017年

2 李焕;猪多能干细胞中LAMININ基因表达谱的分析及其可变剪切体的分子克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ZI YAN;人软骨来源多能干细胞的分离鉴定[D];吉林大学;2017年

4 韩升霞;人体细胞体外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关键技术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5 张向前;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建立及其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6 刘海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7 朱恒涛;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正常小鼠耳蜗内移植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8 姜良霞;由猕猴多能干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构建心肌细胞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9 李勇铁;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表皮样干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唐小三;成人外周血多能干细胞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19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19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a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