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心室周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室性早搏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16:47
【摘要】: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存在明显的联系,然而关于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测量不同部位心室周心外膜脂肪体积、心室肌复极化相关指标(QT、Tp-e间期及Tp-e/QT比值),探讨不同心室周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室性早搏之间的联系。方法本研究连续入组2017年6月到2018年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患者59例作为实验组,均接受256排螺旋CT心脏增强扫描;以同时期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门诊行256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排除冠心病且无室性早搏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1、所有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是/否)、高血压(是/否)病史;血常规、血生化指标。2、患者行心脏增强CT或CCTA的原始数据传到飞利浦工作站进行3D后处理,利用Volume软件分析、计算不同部位的心室周心外膜脂肪体积。3、自动测量QT间期、手工测量Tp-e间期及计算Tp-e/QT。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血常规、血生化指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室周心外膜脂肪总体积中位数分别为[69.3(55.0,84.7)cm3比53.8(48.7,60.0)cm3]、左心室周心外膜脂肪体积中位数[39.1(33.7,56.9)cm3比32.7(24.0,49.5)cm3]、右心室周心外膜脂肪体积中位数[30.2(24.6,46.5)cm3比21.1(19.2,31.2)cm3]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p-e间期中位数[151(140,160)ms比112(100,120)]、QT间期中位数[454(430,470)ms比391(386,420)ms]、Tp-e/QT中位数[0.36(0.34,0.40)比0.31(0.27,0.35)]均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2、实验组室性早搏数与心室周心外膜脂肪总体积、右心室周心外膜脂肪体积、左心室周心外膜脂肪体积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08,0.737,0.535,P均小于0.001)。3、所有入组患者心室周心外膜总体积按四分位分组,小于25%,25%-50%,50%-75%。大于75%分别标定为1、2、3、4组。Tp-e间期从第1组到第4组(108.53±31.89ms、133.70±22.29ms、135.92±18.01ms、145.65±20.42ms)、QT间期从第1组到第4组(396.7±31.19ms、412.03±42.15ms、429.93±30.87ms、442.66±34.47ms)、Tp-e/QT比值从第1组到第4组(0.29±0.08、0.35±0.04、0.37±0.03、0.39±0.04)的顺序均延长,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不同心室周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室性早搏的发生明显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心室周心外膜脂肪体积增加导致心室肌复极化时间延长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1.7
【图文】:

膈肌,心外膜,胸骨,脂肪


心室周心外膜脂肪范围,前缘至胸骨、后缘至食管,上至肺动脉瓣水平,下至膈肌1a

心外膜,脂肪,心室,总脂肪


心室周心外膜总脂肪大致范围,蓝色代表心外膜脂肪区域EAT:心外膜脂肪1b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11期



本文编号:2722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22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5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