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ITP中TWS119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和抗c-Mpl抗体的检测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5 22:54
【摘要】:第一部分:TWS119促进ITP巨核细胞凋亡和血小板生成的作用研究研究背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点,自身免疫紊乱是其发病的始动因素。轻者可无明显出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月经过多、甚至内脏及颅内出血,危及生命。血小板破坏增多和/或血小板生成减少是ITP的突出特点。目前研究普遍认为,血小板生成与巨核细胞的生理性凋亡关系密切,巨核细胞通过启动局部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程序进而调控血小板前体的形成。研究表明,抑制Caspase的活性能明显降低巨核细胞成熟和功能性血小板的生成及释放。而且高分辨率投射电子显微镜对巨核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在血小板前体突起形成的早期阶段,巨核细胞在形态学上就已发生了异染色质浓集等早期凋亡的变化。Ucar等研究指出慢性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的凋亡率较急性ITP患者明显降低。另有研究报道发现ITP患者的成熟巨核细胞中有75%以上呈现出副凋亡(paraptosis)的形态学特点,应用激素后改善;然而,将患者血浆加入体外培养的巨核细胞,同样观察到副凋亡的形态学特点。由此推测,巨核细胞的凋亡受到抑制或者不能发生正常形式的生理性凋亡,同样会影响血小板的生成。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功能具有多样性。最早研究发现GSK-3可促进糖原合成酶磷酸化从而抑制糖原合成,是参与糖代谢的主要限速酶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GSK-3还同时参与许多其他的细胞内的重要生理过程,如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等。GSK-3β抑制剂TWS119是一类4,6-二取代吡咯并嘧啶,体外实验证实,TWS119能够增强骨髓细胞中巨核细胞的生成和血小板的释放。最新研究发现,GSK-3β抑制剂可能是通过促进巨核细胞生成和成熟,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血小板释放。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在低剂量的TWS119作用下,加入ITP患者血浆的体外培养体系中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以及巨核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ITP小鼠模型中TWS119对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TWS119对巨核细胞凋亡和血小板释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示其对ITP的潜在治疗作用。目的:通过观察低剂量TWS119对ITP患者血浆作用下巨核细胞的成熟、凋亡障碍和血小板生成不足的影响,探讨其用于促进ITP患者血小板生成的可能性和作用机制。方法:(1)ITP患者和健康对照:收集62例ITP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分离制备血浆。(2)采集足月妊娠脐血80-100 mL,分离脐血来源的CD34+细胞,在1 mL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expansion medium,SFEM)中加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重组人IL-3(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rhIL-3)和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共培养,于第4天加入不同浓度(0-100 μM)的GSK-3β抑制剂TWS119继续培养,在培养的第14天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体系中巨核细胞生成数量和凋亡率、血小板释放数量及多倍体巨核细胞比例等,确定TWS119的最佳作用剂量。(3)于上述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100μITP患者或者健康对照的血浆,第4天加入最佳作用剂量的TWS119继续培养,在培养的第14天进行检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体系中生成的巨核细胞数量和其释放的血小板数量及巨核细胞凋亡比例及多倍体巨核细胞的比例。(4)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巨核细胞凋亡相关分子TRAIL、TRAIL-R2、Bcl-2、Bcl-xL、TNF-α Fas、Fas-L mRNA的表达量。(5)流式细胞术检测TRAIL、TRAIL-R2、Bcl-2、Bcl-xL、TNF-α、Fas、Fas-L、活化Caspase-3、活化Caspase-8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TRAIL、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量。(6)动物实验:将野生型C57BL/6小鼠血小板输入同种CD61基因敲除小鼠体内,然后将后者的脾脏细胞输给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oderficient,SCID)小鼠,导致SCID小鼠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构建主动型ITP小鼠模型。(7)将SCID小鼠分为4组,a组仅接受射线辐照,无任何细胞转输;b组接受射线辐照,并于辐照当日开始腹腔注射lmg/kg TWS119,之后隔天注射1次,注射两周;c组接受腹腔注射野生型小鼠血小板免疫的CD61基因敲除小鼠脾细胞和射线辐照;d组接受同等剂量脾细胞、TWS119治疗以及射线辐照。每周进行血小板采集监测血小板计数并进行结果分析。借助体内实验评估TWS119治疗对主动型1TP小鼠模型的治疗效应。结果:(1)TWS119在体外能够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和血小板生成,并呈剂量依赖性。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WS119(0-100 μM),培养后进行检测。TWS119在体外可以促进巨核细胞生成、成熟和血小板释放,并且TWS119对巨核细胞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最佳作用浓度是1 μM,在该浓度下体外培养体系中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数量、多倍体(≥ 4N)巨核细胞的比例最高。当TWS119的浓度大于10 μM时抑制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产生,当浓度大于100 μM时,TWS119对巨核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性,其现象为巨核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升高,但生成数量和多倍体巨核细胞比例下降,血小板释放减少,即巨核细胞发生了未成熟的无效凋亡。(2)ITP患者血浆对巨核细胞产生、成熟、凋亡和血小板释放有不同影响。将23例健康对照组血浆孵育体系中生成的巨核细胞数量(均数±标准差,5.35±0.79 ×105)定义为正常范围。由此,根据62例ITP患者血浆孵育体系中生成的巨核细胞数量分为三组,ITP患者血浆孵育下的巨核细胞生成数量比正常范围的健康对照组升高,且高于正常范围上限的,定义为A组(33例);ITP患者血浆孵育下的巨核细胞生成数量比正常范围的健康对照组低,且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定义为B组(18例);ITP患者血浆孵育下的巨核生成细胞数量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定义为C组(11例)。同时,A组和B组的血小板释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C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A组的巨核细胞凋亡率低于健康对照组,B组和C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3)TWS119对正常对照和部分ITP血浆培养巨核细胞成熟和血小板释放有促进作用。在A组培养体系中加入TWS119后,其巨核细胞生成数量,血小板数量,巨核细胞凋亡比例和多倍体比例(≥ 4N)显著升高。健康对照组加入TWS119也观察到巨核细胞生成数量,血小板数量,巨核细胞凋亡比例和多倍体比例(≥ 4N)显著升高。然而,B组和C组加入TWS119前后并没有观察到明显变化。(4)TWS119抑制巨核细胞Bcl-xL和Bcl-2表达,并且增加TRAIL表达。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Bcl-xL和Bcl-2在A组巨核细胞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表达;加入1μM TWS119处理后,A组Bcl-xL、Bcl-2表达显著下降;并且A组TRAIL、活化Caspase-3和活化Caspase-8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当加入TWS119处理后,A组中TRAIL、活化Caspase-8和活化Caspase-3的表达显著升高。健康对照组经TWS119处理后巨核细胞中TRAIL和活化Caspase-3表达也升高,而活化Caspase-8的表达升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Bcl-xL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Bcl-2 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加入TWS119处理后,Bcl-xL mRNA和Bcl-2 mRNA在A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TRAIL mRNA在A组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加入lμM TWS119后,A组和健康对照组中TRAIL的表达均明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蛋白水平上TRAIL、活化Caspase-8和活化Caspase-3在A组中的表达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加入lμM TWS119后,A组和对照组中TRAIL、活化Caspase-8和活化Caspase-3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aspase-8和Caspase-3蛋白总量表达未见明显变化。(5)TWS119治疗有效减轻ITP模型小鼠血小板减少的相关症状。将SCID小鼠分为4组,a组仅接受射线辐照,无任何细胞转输;b组接受射线辐照,并于辐照当日开始腹腔注射1mg/kg TWS119,之后隔天注射1次,注射两周;c组接受腹腔注射CD61基因敲除小鼠脾细胞和射线辐照;d组接受同等剂量脾细胞、TWS119以及射线辐照。a组和b组小鼠血小板数目于第二周回升,提示射线辐照所致的一过性血小板减少恢复,而接受脾细胞注射的c组和d组小鼠血小板计数在监测期间维持在较低水平,则证明主动型ITP小鼠模型造模成功。d组小鼠血小板数目从第7天开始升高,从第14天开始明显高于c组小鼠,提示腹腔注射TWS119能够有效升高小鼠外周血小板数量,进而提高小鼠的生存率。结论:(1)TWS119在体外能够促进巨核细胞的生成、成熟和血小板的释放,并且TWS119对巨核细胞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2)部分ITP患者血浆导致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及血小板生成不足与凋亡相关因子TRAIL的表达异常相关,TWS119对其具有改善作用。低剂量TWS119可增加TRAIL表达水平,同时增加TRAIL的敏感性,促进巨核细胞的生成、成熟和血小板的释放。(3)TWS119改善了主动型ITP小鼠的血小板减少症状,提示TWS119有望成为ITP治疗的新方法,同时对一些血小板减少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第二部分:抗c-Mpl抗体在ITP患者中抑制血小板生成和影响rhTPO疗效的作用研究研究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临床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外周血小板计数100 ×l09/L),约占所有出血性疾病的30%。主要临床特点包括外周血小板减少、体内产生血小板自身抗体、伴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目前,ITP的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血小板生成不足和血小板破坏增多两部分。血小板破坏过多主要归因于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对血小板的直接溶解和/或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过度清除;而血小板生成不足则是由免疫系统介导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和凋亡异常引起的。随着对ITP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由自身反应性B细胞产生的自身抗体(例如白身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和Ib/IX抗原的自身抗体抗GP Ⅱb/IⅢa和抗GP Ib/IX),尤其是IgG型抗体与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致敏的血小板进一步通过Fc受体被巨噬细胞吞噬或激活补体途径而被破坏。血小板的大量破坏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应该会引起血小板代偿性升高,但研究发现ITP患者的血小板生成中43%正常,30%甚至减少,而仅有27%表现出生成增多,此结果提示了血小板生成减少也参与了 ITP的发病进程。Chang和McMillan等研究发现,ITP患者血浆中的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能够明显抑制巨核细胞的生成,说明自身抗体不仅能够介导外周血小板的过度破坏,还会影响骨髓中巨核细胞的生长发育。然而,大部分ITP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数量正常或增多,所以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的巨核细胞数量降低不能完全阐明外周血小板生成减少的原因。目前普遍认为血小板的生成与巨核细胞成熟、凋亡密切相关。因此,巨核细胞凋亡异常也可能是导致ITP患者血小板持续减少的重要原因。此外,有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和ITP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抗c-Mpl抗体(anti-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ntibody,anti-TPO-R antibody)的存在,而健康者未被检出,且抗c-Mp丨抗体的存在与外周血小板减少有一定相关性。我们推测抗c-Mpl抗体的存在可能是ITP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ITP经典的一线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近年来,尽管有新的治疗方法出现,如利妥昔单抗、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和TPO受体激动剂等,但仅对2/3的患者有效,甚至更少数患者能够达到长期缓解,其余患者治疗无效或短期内复发,发展成为难治性ITP。TPO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巨核细胞表面TPO受体c-Mpl结合形成TPO/c-Mpl复合体,从而促进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和血小板生成。有研究报道,抗c-Mpl抗体阳性的患者血清TPO水平升高,因此推测可能抗c-Mpl抗体通过与TPO竞争性结合巨核细胞表面的c-Mpl,空间抑制作用导致TPO与c-Mpl无法结合,阻断了 TPO/c-Mpl通路,使巨核细胞出现分化、发育、成熟障碍,从而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抗c-Mpl抗体也可能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消耗血小板,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目前,ITP在诊断上仍然缺乏特异性指标,往往以排除性诊断为主。本研究将通过探索抗c-Mpl抗体在rhTPO治疗ITP中的效果,评估抗c-Mpl抗体的意义和价值,为ITP的诊断和rhTPO的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有效的补充性的实验室检查手段。目的:(1)检测ITP患者血清中抗c-Mpl抗体水平,通过比较ITP患者与其他血小板减少疾病患者的抗c-Mpl抗体的差异,分析抗c-Mpl抗体作为ITP患者鉴别诊断的参考意义。(2)通过对比抗c-Mpl抗体阳性及阴性的ITP患者中抗血小板抗体、TPO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评价抗c-Mpl抗体在ITP诊断中的可行性及价值。(3)通过比较rhTPO、地塞米松、美罗华和艾曲波帕治疗抗c-Mpl抗体阳性及阴性的慢性1TP患者的疗效,评价抗c-Mpl抗体在预后中的价值。方法:(1)标本收集:收集1 87例ITP患者(31例新诊断和156例慢性ITP),3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22例风湿类疾病(rheumatic disease,RD)患者,25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59例正常对照(healthy donor,HD)的外周血,分离血清备用。(2)采血时对ITP患者进行人口学和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统计。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患者的治疗方式、治疗反应、治疗后血液学检查及预后进行调查统计。(3)样本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抗c-Mpl抗体的表达量。(4)骨髓细胞学涂片检测ITP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PO水平。(6)改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odified monoclonal antibody-specific immobilization of platelet antigens,MAIPA)检测ITP患者血團中血小板自身抗体。(7)CD34+细胞获取:采集足月妊娠脐血80-10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并从中分选出CD34+细胞,加入rhIL-3和SCF,体外培养于24孔板中,每孔加入100 ng rhTPO或10 ptM艾曲波帕,再加入ITP患者或健康对照的纯化IgG。(8)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体系中巨核细胞的数量及凋亡比例、血小板生成数量以及多倍体巨核细胞比例。结果:(1)在不同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可以检测到抗c-Mpl抗体。通过检测59例正常对照的血清抗c-Mpl抗体水平,将抗体浓度高于2187.93 ng/mL的患者定义为抗c-Mpl抗体阳性的患者。在54例ITP(28.9%)、1例MDS(5.9%)、7例RD(31.8%)和2例AML(8%)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抗c-Mpl抗体。然而,无论是正常对照组还是AA组,均未检测到抗c-Mpl抗体。其中,ITP组抗c-Mpl抗体阳性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MDS、AA组和AML组(尸0.05)。(2)ITP中,抗c-Mpl抗体阳性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和外周血小板计数较抗c-Mpl抗体阴性患者降低。结果显示,在ITP患者中,抗c-Mpl抗体阳性组的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抗c-Mpl抗体阴性组(P=0.01)。抗c-Mpl抗体阳性组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较抗c-Mpl抗体阴性组显著减少(尸=0.004)。抗c-Mpl抗体阳性组中,其抗GP Ib/IX抗体和抗GP Ilb/IIla抗体双阳性的比例高于抗c-Mpl抗体阴性患者(P=0.001)。ITP患者中,31例为新诊断的ITP,其中14例为抗c-Mpl抗体阳性。156例为慢性ITP患者,其中40例为抗c-Mpl抗体阳性。新诊断组的抗c-Mpl抗体阳性患者的比例高于慢性ITP组(尸=0.049)。(3)ITP中,抗c-Mpl抗体阳性患者血清TPO水平升高。AA组的血清TPO水平高于ITP,MDS,AML和RD组,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PO水平表达最低(P均0.05)。此外,抗c-Mpl抗体阳性患者的TPO 水平高于抗c-Mpl抗体阴性组(尸=0.004)。(4)抗c-Mpl抗体阳性与rhTPO的疗效减低相关。初次接受治疗至第三个月结束时,54例抗c-Mp1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有27(50%)例接受了 rhTPO的治疗,其中14(51.9%)例达到了临床完全反应(complete response,CR)和有效(response,R)。133例抗c-Mpl抗体阴性的患者中,83(62.4%)例接受了 rhTPO的治疗,其中62(74.7%)例获得临床CR和R。抗c-Mpl抗体阴性的患者对rhTPO的有效率高于抗c-Mpl抗体阳性组(尸=0.03)。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抗c-Mpl抗体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抗c-Mpl抗体的存在与rhTPO治疗后临床反应的效果呈负相关。经rhTPO治疗达到CR和R的患者中,抗体阳性组中位起效时间为16天,抗体阴性组为9天(P = 0.009)。然而,在地塞米松或美罗华治疗组中,抗c-Mpl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经艾曲波帕治疗的ITP患者中,3例抗c-Mpl抗体阳性且血清抗c-Mpl抗体水平高表达的患者中2例治疗无效(NR),而2例抗c-Mpl抗体阴性的患者治疗后均达到CR。(5)ITP患者经rhTPO治疗后血清抗c-Mpl抗体表达水平降低。19例经rhTPO治疗后患者的抗c-Mpl抗体滴度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抗体滴度水平(尸= 0.044)。而经美罗华、地塞米松和艾曲波帕治疗后患者的抗c-Mpl抗体滴度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6)抗c-Mpl抗体阳性的ITP患者血清纯化IgG可以抑制体外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在rhTPO或艾曲波帕存在下的培养体系,均可发现抗c-Mpl抗体阳性组的巨核细胞生成较抗c-Mpl抗体阴性组显著降低。此外,抗c-Mpl抗体阳性组的血小板生成亦明显低于抗c-Mpl抗体阴性组。在rhTPO存在下,抗c-Mpl抗体阳性组与抗c-Mpl抗体阴性组相比,多倍体比例较低。而在艾曲波帕处理下,我们并没有在此两组之间观察到明显差异。此外,无论在rhTPO或者艾曲波帕处理下,抗c-Mpl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在巨核细胞凋亡比例上没有显著差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抗c-Mpl抗体阳性组在巨核细胞生成、凋亡比例和血小板生成数量上均明显降低。这些结果提示,即使存在促血小板生成剂,ITP患者中抗c-Mpl抗体存在可能对巨核细胞生成和血小板产生具有抑制作用。结论:(1)在ITP患者中可以检测到抗c-Mpl抗体,但在正常人中均未检测到,抗c-Mpl抗体有望成为ITP的临床诊断指标之一。(2)抗c-Mpl抗体阳性的ITP患者巨核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血清TPO水平升高。同时在体外实验证实了抗c-Mpl抗体对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的抑制作用,提示抗c-Mpl抗体可能参与ITP的病理生理过程。(3)抗c-Mpl抗体的存在与rhTPO疗效降低有关,rhTPO治疗有效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抗c-Mpl抗体表达水平降低。提示抗c-Mpl抗体可能会影响rhTPO治疗的疗效,对ITP的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58.2
【图文】:

巨核细胞,小板,血小板生成,和血


图1.邋TWS119在体外能够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凋亡和血小板释放,并呈浓度依逡逑赖性。逡逑图邋A:不同浓度邋TWS119邋(0,O.luM,邋0.5(iM,lpM,l0nM,邋50nM,lOOpM)逡逑作用下培养体系的巨核细胞生成数量依次为7.00邋士邋1.33邋x邋l05,邋8.02邋±邋1.91邋x邋i05,逡逑8.90±2.04邋x邋i05,邋ii.86±2.07邋x邋i05,邋ii.32±2.]6邋x邋i05,邋9.17±0.99邋x邋i05,邋5.29士逡逑0.93xl05。TWS119邋1pM邋时巨核细胞数量高于邋0.5hM邋(尸<0.05)。逡逑图邋B:不同浓度邋TWS119邋(0,O.luM,0.5nM,lpM,邋]0nM,50pM,100pM)逡逑作用下血小板生成数量依次为5.94邋±1.97邋x邋l04,7.51邋±1.84邋x邋l04,8.94邋±1.37邋x逡逑104,12.77邋±3.12邋x邋104,11.45邋±3.07邋x邋104,6.61邋±邋1.92邋x邋104,4.30邋±邋1.81邋x邋104。逡逑TWS119小M时血小板生成数量高于0.5pM邋(尸<邋0.05邋)。逡逑

巨核细胞,小板,血浆,和血


3.邋TWS119对正常对照和部分ITP血浆培养巨核细胞成熟和血小板释作用。逡逑A:加入TWS119邋1fiM后,健康对照组(对照组us.对照组+TWS119,0.79x邋l05VlS.6.03±0.70x邋105,?尸<邋0.01)和A组的巨核细胞生成数量.A邋组邋+TWS119,7.12±0.92xl05v>s.8.03邋土邋1.25><105,尸邋<邋0.01)显著8:加入丁\¥8119邋1@4后,健康对照组(2.67±0.87><10\15.3.46±0.96><<邋0.01)和邋A邋组的血小板生成数量(1.66邋±0.80邋xl04VlS.邋2.26邋±0.89邋xl0401)显著升高。逡逑邋C:加入邋TWS119邋1邋nM邋后,健康对照组(20.08%邋士邋4.94%邋vs.邋23.80%邋±4.7<邋0.05)和A组的巨核细胞凋亡比例(13.99%邋±4.45%逦18.47%邋±6.2<邋0.01)显著升高。逡逑D、图E:加入TWS119邋l|uM后,A组的巨核细胞多倍体比例(2邋4N,邋4

本文编号:2729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29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2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