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安全性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5 23:18
【摘要】:医疗器械和药品一样,属于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其安全有效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任何医疗器械都不是零风险和绝对安全的。任何被批准上市的医疗器械都只是一个风险可接受的产品,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存在着潜在风险。本文的研究目的:通过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可疑不良事件报告及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产品设计、生产及使用环节的风险,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根本目的就是找出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事件发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风险控制建议,做到物尽其用,从而提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使用安全性,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数据统计、案例分析等方法并结合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不良事件特点及常见风险,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旨在于提高临床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安全性的认识,进而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及对患者的起搏器知识教育,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不良事件,确保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使用安全。研究结果:填补了来自国内的人工心脏起搏器安全性研究资料缺乏的现状,也探索了利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收集的数据进行有效利用的方式,为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安全监管与提高使用安全积累了较为详实的资料,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为探索深入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的模式,提高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水平,及时发现、控制风险,从而避免伤害事件的重复发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结论:总结了植入式起搏器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比较系统地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植入式起搏器安全的风险因素与控制措施,具有一定创新性。本次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前瞻性哨点监测发现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术后随访发生可疑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69%,均为严重不良事件,属于“罕见”范围。从全国涉及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相关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量上看,涉及报告645例,严重不良事件表现341例,占52.87%,由于全国具体的植入起搏器的数量无法掌握,因为无法计算可疑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监测数据、文献资料与专家咨询意见提示:目前,我国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不高,但是一旦发生程度严重,因此,评价该产品的风险为可接受,但需要重点监测,加强监管。虽然通过重点监测,初步掌握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发生率,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风险信号收集不足,即不良事件还存在漏报情况,不能全面了解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风险全貌,对早期发现早期控制风险造成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时间所限,哨点监测的患者随访时间仅为植入后半年,对于长期植入的一些风险信号深入调查、分析、资料挖掘还显不足,可能存在一些隐藏的风险信号没有识别的情况。因此,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风险监测需要长期开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7;R31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妙英;;植入式渗透泵[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2年04期

2 袁启明;;植入式药物供给装置[J];齐鲁药事;1985年02期

3 郑敬;;神经袖套电极的募集数据:可植入式刺激器设计的参考规范[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9年06期

4 吴文瑶;秦中国;余柏坚;;植入式微波针固化治疗肝癌的麻醉处理[J];华西医讯;1989年04期

5 王保华;王承华;;体内植入电子系统(八) 第八讲 植入式遥测系统(一)[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0年06期

6 华赤;一种可植入式抗癫痫发作装置正进入临床试验[J];新医学;1991年12期

7 Kozaburo Hayashi;朱宏;;微机控制的植入式心脏假体[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1年04期

8 贺立群;;世界上体积最小的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投放欧洲市场[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6年04期

9 吕渝珍;;植入式微波辐射治疗肝癌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3年04期

10 林琳;植入式电子耳鸣抑制装置的研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田运涛;高跃明;潘少恒;麦炳源;韦孟宇;杜民;;骨骼对植入式人体通信传输特性的影响[A];2012医疗仪器与民众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路明;郝红伟;;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研究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 吕学士;;用于可植入式医疗电子的无线CMOS SoCs[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2010两岸四地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陆才德;吴胜东;黄静;裘丰;虞伟明;华永飞;卢长江;彭涛;杨志丰;;植入式胰胃吻合术临床应用探讨:75例报告[A];2012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池菊芳;郭航远;彭放;周研;唐伟良;;家庭监测在植入式心脏电子装置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雅丽;心动也能行动[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2 徐铮奎;植入式神经调节器发展前景可观[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季伟;植入式传播“暗渡陈仓”[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徐铮奎;型植入式神经调节器可无线充电[N];医药经济报;2007年

5 张化;植入式隐形眼镜[N];经济参考报;2003年

6 徐铮奎 编译;电子新技术催生植入式微型神经调节器[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徐铮奎 编译;贵金属研究促植入式医疗器械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国讯;关注心脏血管内支架及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使用风险[N];中国医药报;2013年

9 徐铮奎;启动刺激 终止病痛[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0 本报特约撰稿 徐铮奎;植入式微电极类产品市场空间巨大[N];医药经济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昌荣;植入式天线在生物医疗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芮岳峰;基于柔性MEMS的可植入人工面神经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子健;植入式血糖传感器标签数字基带处理器设计[D];复旦大学;2014年

2 罗章源;低功耗植入式无线遥测剌激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汪正锋;用于植入式医疗设备的超低功耗SAR ADC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汤辰飞;基于磁共振人体植入式无线传能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彭张柱;人体植入式无线传能及其智能充电管理系统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李方红;人体植入式电子设备无线传能系统中的电磁辐射安全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梁伟;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安全性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朱泽t

本文编号:2729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29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f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