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止凝血功能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7-03 18:35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7例AECOPD患者,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4组:肺动脉压正常组(PASP≤30 mm Hg) 46例、轻度PH组(PASP为 30且≤50 mm Hg) 63例、中度PH组(PASP为 50且≤70 mm Hg) 50例和重度PH组(PASP 70 mm Hg) 58例,比较分析四组患者止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国际标准化比率(INR)、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四组患者PT、APTT、INR、FIB、D-Dimer、FDP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T、AT-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D-Dimer及FDP重度组均大于中度、轻度及正常组(P 0. 05),PT、APTT及INR中、重度组均小于正常、轻度组(P 0. 05)。FIB轻度、中度及重度组均大于正常组(P 0. 05),重度组大于轻度组(P 0. 05)及中度组(P=0. 05),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四组患者PT、APTT、INR与PASP之间呈负相关,FIB、D-Dimer、FDP与PASP之间均呈正相关。此外,感受性曲线(ROC)分析提示:FIB指标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 718(P 0. 05,95%CI:0. 625~0. 810),对应诊断界点值3. 36 g/L。结论监测PT、APTT、INR、FIB、D-Dimer、FDP等指标对评估AECOPD患者病情及合并症具有重要价值,其中FIB准确性及灵敏度较高,FIB大于3. 36g/L时,AECOPD患者尤其是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雅雪;范晓云;江子丰;丁佩山;徐玉菲;;止凝血功能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年02期

2 薛华;李满祥;施大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年06期

3 王彤;李延文;余熙彦;娄樱;;血浆BNP水平对老年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学;2018年10期

4 郑建英;关宪廷;;督导治疗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11期

5 李俊;赵飞;毛晓明;褚鹏;王思博;王伟;;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异常重构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江苏医药;2017年02期

6 王丽红;袁林栋;刘晓宇;孙武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7期

7 张洪玉,王辰,翁心植,王浩彦,杨媛华,张杰,方保民;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高压治疗方法的系统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8 孙翠琴;;胸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中的诊断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8年07期

9 姜妤;郭小青;陈曦;杨敏;许巧玲;;西地那非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7年20期

10 郭航远;;欧美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解读[J];心电与循环;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璐;曾杰;刘跃建;解郑良;李春梅;杨阳;周仲伟;刘晓姝;邹俊;;不同功能状态和压力分级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实验室指标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杜立中;;肺动脉高压的治疗[A];2005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张玉顺;;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4 汪芳;;超声心动图在评价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5 郭起峰;戚晓昆;夏德雨;俞英欣;何虹;彭丽君;钱海蓉;;2例少见的肺动脉高压致晕厥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6 程显声;;临床肺动脉高压的两个部分:疾病与病变[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汇编[C];2009年

7 余再新;;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汇编[C];2009年

8 文富强;;血管紧张素Ⅱ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9 高静珍;;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张辰;陈燕;梁涛;;肺动脉高压患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及网络教育可行性的调查[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荆志成 (教授);警惕肺动脉高压[N];家庭医生报;2009年

2 记者 张家伟;精准医药有望带来更高效肺动脉高压疗法[N];经济参考报;2017年

3 海云;治疗肺动脉高压有新方法[N];光明日报;2015年

4 通讯员 罗闻 刘玉君;肺动脉高压易漏诊误诊[N];大众卫生报;2014年

5 中日医院呼吸中心教授 翟振国;肺动脉高压 诊治需要多学科融合[N];健康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杨六香;靶向治疗:瞄准罕见的“蓝嘴唇”[N];中国医药报;2017年

7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吴艳 荆志成;劳累后气短 警惕肺动脉高压[N];保健时报;2015年

8 衣晓峰 董宇翔;肺动脉高压发病新机制被揭示[N];中国医药报;2013年

9 衣晓峰 董宇翔 记者 李丽云;我学者揭示肺动脉高压发病新机制[N];科技日报;2014年

10 记者 衣晓峰 特约记者 董宇翔;我学者发现肺动脉高压新靶点[N];健康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雪松;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无创评估体系的建立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2 高崴崴;DJ-1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3 高柳;肺动脉高压合并睡眠呼吸障碍临床特点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4 李雯;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预后预测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5 萨仁高娃;IL-17相关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6 李庆玲;miR-98参与低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其作为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7 杨春光;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平滑肌增殖与5-HT转载体表达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8 林红;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和一氧化氮的“双刃刀”效应[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9 柳志红;764-3对缺氧及野百合碱性肺动脉高压胶原沉积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10 姚香兰;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理的细胞、分子机制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2 耿洁;急性血管反应性试验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D];蚌埠医学院;2016年

3 文智;室间隔缺损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后右心耳LncRNAs和mRNAs表达谱变化的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康;丙泊酚对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5 列镇邦;YKL-40及miR-30p-5a与肺动脉高压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6 李智腾;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7 刘莹;白藜芦醇对肺动脉高压大鼠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杨凯越;华中地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流行病学特征及分类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

9 程生稞;腺相关病毒介导的mir-19a表达与大鼠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8年

10 张泽恺;TDI-Tei指数联合BNP对高海拔地区藏汉民族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对比研究[D];青海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40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40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2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