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中老年人群碳酸饮料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9 10:32
【摘要】:目的通过大型横断面研究,评估中老年人群中碳酸饮料饮用频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营养膳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横断面研究数据来源于“天津人群慢性低度炎症与健康促进队列(TCLSIHealth)”的基线数据。研究纳入了2013-2016年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至少参加过一次包括颈动脉血管彩超在内的年度常规体检人群,共4,742人,经排除共有3,451人进入最终的分析。所有参与者均自愿参加,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每名研究对象收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资料,作为后续统计分析的数据。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半定量的食物频率问卷评估研究对象的膳食(包括碳酸饮料)摄入情况,利用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来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将碳酸饮料的饮用频率划分为3个组,分别为“几乎不喝”、“1杯/周”和“≥1杯/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指标包括颈动脉内-中膜(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厚度和颈动脉斑块。采用方差分析和Logistics回归分析比较颈动脉IMT增厚和未增厚人群之间、有无颈动脉斑块人群之间以及碳酸饮料不同饮用频率人群之间各项基本特征的差异。将颈动脉IMT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作为因变量,碳酸饮料的3个饮用频率分组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评估碳酸饮料饮用频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根据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分别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评估碳酸饮料饮用频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在本研究中,颈动脉IMT增厚和颈动脉斑块在总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25.7%和21.3%,在男性中的患病率分别为31.1%和24.2%,在女性中的患病率分别为19.0%和17.5%。男性颈动脉IMT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001)。在人群基本特征的比较中,总人群颈动脉IMT未增厚与增厚人群之间、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之间以及碳酸饮料不同饮用频率人群之间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生化指标、多种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吸烟饮酒与膳食摄入等特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P0.05);在后续的性别分层分析中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经调整所有潜在的混杂因素后,碳酸饮料不同饮用频率组人群颈动脉IMT增厚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在总人群中为1.00,0.83(0.60,1.14),0.89(0.63,1.25)(趋势性P=0.33);在男性人群中为1.00,0.91(0.63,1.30),0.96(0.64,1.42)(趋势性P=0.72);在女性人群中为1.00,0.60(0.26,1.25),0.84(0.41,1.63)(趋势性P=0.36)。各人群中均未观察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经调整所有潜在的混杂因素后,碳酸饮料不同饮用频率组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在总人群中为1.00,0.92(0.66,1.26),1.15(0.82,1.60)(趋势性P=0.59);在男性人群中为1.00,0.83(0.56,1.21),0.83(0.54,1.25)(趋势性P=0.28);在女性人群中为1.00,0.94(0.47,1.76),2.18(1.20,3.88)(趋势性P=0.02)。在总人群和男性中未观察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与“几乎不喝”碳酸饮料的女性人群相比,“≥1杯/周”的女性患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增加1.1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老年女性人群中,过高的碳酸饮料饮用频率(≥1杯/周)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但在总人群和男性人群中未观察到这种关联;碳酸饮料饮用频率与颈动脉IMT增厚在总人群和性别分层分析中均未观察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的队列研究确认碳酸饮料饮用频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果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叶;胡晓灵;;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中西医研究现况[J];新疆中医药;2018年01期

2 潘爱明;;彩超在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年14期

3 周建昌;纪丽萍;孙红红;张帆;;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出血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年S2期

4 刘铸;;浅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颈动脉斑块危险性方面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29期

5 刘子乾;;血管内介入个体化治疗用于颈动脉斑块硬化狭窄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68期

6 李斌;;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64期

7 张磊;杜志兴;焦丽亚;闫晓婧;殷婕;王鑫;;石家庄市40岁以上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8 王秀玲;张敏郁;丁桂春;汪洪斌;王建华;;三维超声灰阶中位数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7年01期

9 陈胡娟;;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7年07期

10 于广周;;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则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形态与新生血管的关系[A];201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2 吴建维;赵性泉;;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易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3 周磊;王亮;董强;于晓燕;许嗣漪;;颈动脉斑块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初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赵春华;;超声药物透入法对颈动脉斑块及椎动脉供血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5 刘恒方;;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6 张梅;林玲;周琛云;罗燕;彭玉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研究[A];201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7 张鹏飞;吴伟;张运;苏海军;姚桂华;张梅;;斑块体积压缩率用于颈动脉斑块弹性力学特征评价和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预测[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宋达琳;康维强;滕金龙;李梅;;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循环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于晓雯;王晓晴;拓西平;;老年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A];2015年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10 屈传强;宓特;杜怡峰;赵园园;;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斑块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向宇;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怎么办?[N];大众卫生报;2018年

2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吴巍巍;发现颈动脉斑块怎么办[N];健康报;2018年

3 南宁市人民医院 李艳鸣;颈动脉斑块不能简单看软硬[N];上海中医药报;2017年

4 乔亚;有了颈动脉斑块怎么办[N];健康报;2016年

5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詹建;颈动脉斑块有中风危险[N];健康时报;2009年

6 刘昌伟;颈动脉斑块治疗方式取决于斑块大小[N];健康报;2006年

7 张挽时;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对诊断颈动脉斑块有重要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上海仁济医院吴江分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王维中;有一种老年“斑”软的更可怕[N];健康报;2019年

9 通讯员 刘敏 程守勤;警惕藏在劲动脉里的老年“斑”[N];家庭医生报;2018年

10 健康时报记者 胡丹萍 黄兰君;治卒中全世界都向中国看[N];健康时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s

本文编号:2786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86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0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