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病理性心肌肥厚发病机制中LSD1与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8-09 19:02
【摘要】:背景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过程中体内一系列级联反应被激活:心脏收缩蛋白的含量、能量代谢的改变及氧化应激水平改变。正常心脏中心肌细胞主要由脂肪酸氧化满足体内的能量需求,而心肌肥厚期间心脏的新陈代谢更多的依赖于葡萄糖、氨基酸而不是脂肪酸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心肌肥厚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可导致心脏重塑而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因此,进一步了解脂肪酸氧化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变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目前关于心肌肥厚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们的独立效应上,忽略了能量代谢和表观遗传学在心脏保护中的潜在相互作用~([1])。本研究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及LSD1特异性抑制剂OG-L002构建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欲探讨LSD1与氧化应激及脂代谢的关系在病理性心肌肥厚中的作用。目的1.探讨持久激动β-肾上腺素能受体病理性心肌肥厚发生机制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与脂肪酸代谢改变的相关性。2.初步探讨病理性心肌肥厚发生机制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与氧化应激相关蛋白Nrf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体重为120~150 g,SPF级方法饲养大鼠,自由饮食摄水,自然昼夜节律光照。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ISO组,OG-L002组,每组六只。通过心重比、超声心动检测、实时定量PCR、苏木素-伊红染色、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液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液相色谱-质谱/质谱)等多种实验方法,检测:1.各组大鼠的心脏功能、心肌肥厚表型、肥厚因子、LSD1及其下游蛋白的表达;2.各组大鼠血液代谢组学检测脂代谢的变化以及脂代谢相关基因AGPS表达水平的改变;3.各组大鼠氧化应激相关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一、心肌肥厚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大鼠心肌LSD1的表达水平与Control组相比,ISO组和OG-L002组动物:心脏出现明显肥厚现象,左室室壁厚度及左心室质量明显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增加;心脏明显增大,心重比显著升高;苏木素-伊红染色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明显增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SD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其下游蛋白表达量均升高;LSD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减少,LSD1下游组蛋白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增加;心肌组织肌球蛋白轻链-2v、α-型肌红素重链、心房利钠肽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均升高(n=6,*P0.05,**P0.01,***P0.001)。二、心肌肥厚大鼠脂代谢水平及相关基因的变化血液代谢组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ISO组和OG-L002组动物体内脂肪酸降解减少。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结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ISO组和OG-L002组动物体内AGPS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增加(n=6,**P0.01)。三、心肌肥厚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ISO组和OG-L002组动物体内Nrf2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下降;Keap-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上升(n=6,*P0.05,**P0.01,***P0.001)。结论ISO持久激动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可能通过抑制LSD1的表达增加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导致心肌肥厚的发生。在ISO及LSD1抑制剂诱导的病理性心肌肥厚发生机制中出现能量代谢异常,脂肪酸降解减少,AGPS基因表达上调,Nrf2表达下调。因此脂代谢紊乱及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可能与LSD1改变诱发的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2.2
【图文】:

指标图,大鼠,心肌肥厚,统计学意义


25图 1.超声心动结果图(A)及心功能检测指标图(B)结果表明:与 Control 组相比,ISO 组和 OG-L002 组大鼠左心室室壁厚度增加(A),EF、FS 均升高,LVID 减小,LVM、LVPW 明显增加(B)。Figure 1.The results of echocardiography and cardiac function test showed that comparedwith the control group , in ISO and OG-L002 groups the left ventricular wall thickness (A) wereincreased, Eject Fraction and Fraction Shortening in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diastolic de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Mass and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increasedsignificantly (B).2.1.2 大鼠心重比及心脏表型变化如图 2 所示:与 Control 组相比,ISO 组和 OG-L002 组大鼠心重比(图 2A)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6,**P< 0.01);ISO 组和 OG-L002 组大鼠心脏明显增大(图 2B)。结果表明,ISO 组大鼠出现了心肌肥厚的表征,

心脏,大鼠,心肌肥厚,组织学检查


图 2.大鼠心重比(A)及心脏表型的变化(B)果表明:心重比和心脏表型结果表明与 Control 组相比,ISO 组和 OG-L00心重比显著增加(A)心脏明显增大(B)(n=6,**P< 0.001,vs Cop)。igure 2.The results of cardiac weight ratio and cardiac phenotype showed that the cat ratio in ISO group and OG-L002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 compared witl group (B).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n=6,**P< 0.01,vs Conp).3 心肌肥厚的组织学检查结果图 3H&E 染色结果所示:与 Control 组相比,ISO 组和 OG-L002 组大出现明显肥厚现象,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加,在组织学上证实了 ISO 和 均诱导大鼠出现心肌肥厚。

心肌细胞,心脏,心肌肥厚,大鼠


图 2.大鼠心重比(A)及心脏表型的变化(B)果表明:心重比和心脏表型结果表明与 Control 组相比,ISO 组和 OG-L002 组心重比显著增加(A)心脏明显增大(B)(n=6,**P< 0.001,vs Contr)。igure 2.The results of cardiac weight ratio and cardiac phenotype showed that the cardit ratio in ISO group and OG-L002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 compared with tl group (B).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n=6,**P< 0.01,vs Contr).3 心肌肥厚的组织学检查结果图 3H&E 染色结果所示:与 Control 组相比,ISO 组和 OG-L002 组大出现明显肥厚现象,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加,在组织学上证实了 ISO 和 OG 均诱导大鼠出现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计超;席思维;张磊;于悦;吴晓炀;姜虹;;七氟烷下调LSD1表达抑制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7年04期

2 李航;张劲帆;陈宇;卢靖宇;陈昱;;LS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莆田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3 周鑫鑫;周宁;刘长春;;LSD1小分子抑制剂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化学试剂;2017年08期

4 吴红梅;杨洋;;LSD1与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年08期

5 石昌杰;花秋红;张丽红;张儒;;神经干细胞特异性LSD1基因敲除对小鼠情绪及记忆的影响[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7年01期

6 林乐千;王伟;郝敏;;LSD1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7年04期

7 顾晨文;刘现立;;LSD1在人直肠腺癌组织中高表达[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年01期

8 曹冰雁;刘艺洁;武莉莉;费乔曼;杨冰;张玲;乔卫;;木兰花碱减轻慢性应激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对脑部LSD1组蛋白修饰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9年04期

9 刘秀雯;魏野;李袁霞;薛晶;万晓蕾;金洁;邵根宝;;沉默LSD1基因的表达可抑制卵巢癌HO891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J];肿瘤;2016年05期

10 林秀梅;曾丽华;许世林;王顺清;毛平;;shRNA下调LSD1基因表达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元元;汪晓莺;张洁;;LSD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LoVo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2 陈果;徐勇;;SET7/9和LSD1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表观机制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陶厚权;叶再元;王元宇;王惠菊;何徐军;马英玉;夏英捷;;LSD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林秀梅;钟文婷;王顺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5 赵瀛兰;;新型LSD1抑制剂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药学会青年药学论坛报告集[C];2018年

6 王志茹;李金凤;郑一超;马金莲;赵文;刘宏民;;胃癌细胞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对TGF-β1表达的调控[A];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4年

7 王世恩;刘钰妮;杨建林;王艳林;曹春雨;;优降宁通过抑制LSD1与奥沙利铂协同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8 钟雯婷;王顺清;毛平;;RYBP、BMI1及LSD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情况的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全军民;汪静;卢菲;任骐;叶涛;张慧;;肿瘤干细胞特异性靶标的发现及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LSD1对斑马鱼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王敏;LSD1介导前列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3 丁杰;LSD1对结肠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胡鑫;LSD1表观遗传修饰对TAL1功能和机体造血调控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谭理;组蛋白脱甲基酶LSD1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及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9年

6 雷增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促进肿瘤细胞“干性”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陈德红;LSD1在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表型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陈聪;中药单体槲皮素通过抑制LSD1干预上皮性卵巢癌侵袭的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9 郭艺迪;LSD1介导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GATA Switch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刘爽;1.转录因子RUNX1与KLF4相互作用及转录调控对t(8;21)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2.新型LSD1抑制剂JL1037的抗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艺洁;病理性心肌肥厚发病机制中LSD1与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2 索凤至;LSD1小分子抑制剂筛选方法的建立及其抑制剂的筛选和抗肿瘤活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3 侯高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在直肠癌干性维持中的调控作用[D];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

4 吴嫣然;2',3'-二氢螺[环丙烷-1,1'-茚]-2-胺类LSD1抑制剂的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5 卢太亮;LS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南大学;2014年

6 高鸿;LSD1与肾透明细胞癌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7 冯杰鑫;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8 张聪哲;LSD1介导的组蛋白H3K4去甲基化对雄激素受体调控靶基因转录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年

9 李丹丹;LSD1对T细胞及NK细胞表型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10 李袁霞;LSD1介导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D];江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87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87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c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