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态左束支阻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1.7
【图文】:
S 波群形态分为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 (true left bundle branch bloBBB),非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 (non tru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nt-LB组。2011 年 Strauss 等根据既往对 LBBB 的心电实验数据信息,提出真性阻滞的新概念及标准,并提出真正意义上的 LBBB 存在室间隔和左室方面收缩,导致心电图的部分导联具有切迹或顿挫。真性左束支传导阻LBBB) 在满足典型的左束支阻滞分析标准的前提下另外还需要满足auss[17]发表的 3 点新标准 :(1) V1、V2 导联 QRS 波呈 QS 波形或 rS r 波< 0.1 mV,aVL 导联 q 波< 0.1 mV ;(2) QRS 宽度男性≥140ms,30ms;(3) 在导联中至少存在 2 个导联表现为 QRS 波具有顿挫或切迹。非束支传导阻滞组 定义为体表心电图表现符合经典左束支传导阻滞定义但到真性诊断标准者(图 1、图 2)。如下图:
图 2 CRT 术前心电图非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波形随访内容CRT 术前记录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有无肝、肾功能不全及临床药物治疗情况(ARB/ACEI 类阻滞剂类、洋地黄类),统计患者术前 BNP、心脏超声中 LVEDD、LVEEF 等指标。CRT 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用药方案,并记录发生的任何不良心血主要包括心功能的恶化和新近出现的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死,心源性休克及猝死。术后 6 个月性心脏彩超指标(LVEDD、LVEESV)、血浆 NT-pro BNP 的随访,观察比较随访参数的改变。统计学分析运用 SPASS2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以频数表示。连续性变量符合正态分布应用 t 检验进行两组的比较,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和波;高天林;路飞;周代秀;白一苹;;心电图对心脏再同步化疗效预测价值的初步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年23期
2 蔡志敏;拾中瑜;朱欢欢;王瑞红;;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个案管理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年24期
3 焦航;;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7年04期
4 盛佳;汪健飞;;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患者的疗效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53期
5 宿燕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电池耗竭时的更换选择[J];心电与循环;2017年05期
6 肖敏;滕中华;周桂芳;黄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29期
7 郭峰;;慢性心力衰竭21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5年06期
8 白中乐;陶海龙;孟哲;秦奋;李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心力衰竭无应答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年18期
9 蒋慧;;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年14期
10 施亚娟;鄢春喜;;浅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新的监测功能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曲晨;廖铭扬;何慧薇;杨志健;;双腔起搏器植入后超高龄顽固性心力衰竭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一例[A];2015年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2 张悦;管小娟;凌锋;杨继东;厉朝喜;;超声指导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A];2015年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3 王俊;陈安;沈法荣;孙国建;何浪;陈建明;;左室主动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临床分析[A];2014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4 刘丽文;马斌;张军;周晓东;张海滨;朱霆;段云燕;杨丽平;;瞬时波强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丁立刚;华伟;;心力衰竭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现状[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6 张静;王冬梅;臧红云;于海波;张东红;梁延春;韩雅玲;;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舒张功能的影响[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宋振华;张卫泽;;左心室大小和术后收缩压变化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关系[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金丽娟;王亚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马依彤;木胡牙提;马建军;林涛;汤宝鹏;张燕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与中远期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陈斌;胡元平;倪显达;管丽洁;张华;谷笑容;兰莉;;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A];2007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沈力;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一种新选择[N];科技日报;2014年
2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主任 王景峰 整理 王海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救治心衰患者[N];健康报;2010年
3 通讯员 郭川;市人民医院完成我市首例CRTD植入术[N];陇东报;2011年
4 记者 唐友明 通讯员 周晓婧;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完成我区首例CRT-D手术[N];喀什日报(汉);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浩;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预测及右室导线位置对疗效、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2 顾敏;左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3 史浩颖;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王妍;超声心动图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陈永乐;超声评价心肌灌注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蔡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及远期临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7 杨新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心脏机械重塑与心脏电重塑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8 国建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单中心病历分析及再同步化治疗应答预测因子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9 钱智勇;β肾上腺素能受体慢性激活对心脏外周生物钟基因的调控[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10 孙欣;综合指标提高超声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预测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箫音;不同形态左束支阻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分析[D];皖南医学院;2019年
2 陈嘉楠;慢性心衰患者CRT/CRTD术后应答反应的临床观察与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9年
3 周佩玲;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终末期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及无应答分析[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4 曹敏;基线PR间期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5 汪龙;碎裂QRS波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相关性[D];皖南医学院;2018年
6 郝艳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Ⅰ类适应证患者术后无应答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7 王嘉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疗效meta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8 高鹏帅;肾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9 刘怡婷;相对窄QRS波心力衰竭患者行左室四级导线介导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短期疗效评价[D];宁夏医科大学;2018年
10 尹发慧;性别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与超声心动图结果影响的荟萃分析[D];兰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6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0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