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miR-30e-5p靶向BIM调控缺氧诱导人源多潜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31 17:24
   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被认为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主要并发症之一。CME会导致冠脉慢血流或无复流,CME还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因此,CME的发生与心肌梗死面积的进展和患者病情预后的恶化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与CME期间心肌的凋亡和自噬密切相关;然而,其中的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miRNA是18-24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靶mRNA的3’-UTR成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由于一个miRNA可以靶向多个基因,目前已经发现miRNA可以参与调节多种生化和生理活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具有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力。缺氧可严重改变心肌细胞的miRNA表达谱。以往的研究也报道过自噬与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然而,在早期心肌缺氧时,心肌细胞的自噬激活相关研究目前尚未报道。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心梗后,大鼠心肌细胞中有几种miRNA明显下调,其中一个miRNA是miR-30e-5p。这是一种可能参与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miRNA。miR-30家族最近被报道参与自噬调控。然而,miR-30e-5p在CME后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心肌细胞属于不可再生细胞,由于心脏样本获得的困难和人心肌细胞难以培养,一直以来阻碍着心肌细胞相关研究的进展。目前,大多数研究报告都是利用动物模型来模拟心血管疾病。然而,动物和人类心脏组织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生物学和病理学差异,尤其是在心肌细胞中。近年来,人源多潜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cardiomyocytes,hiPSC-CMs)已成为研究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理想模型。hiPSC-CMs的产生为体外直接评估心肌细胞功能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方法。因此,我们利用一种新的hiPSC-CMs模型来模拟CME期间缺氧诱导损伤的发展。进一步研究miR-30e-5p对hiPSC-CM凋亡和自噬影响的机制。第一部分hiPSC-CMs的获得目的:将人源多潜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s)分化为hiPSC-CMs,并鉴定其心肌特性和纯度。方法:体外培养将hiPSCs分化为心肌细胞,观察hiPSCs的形态;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hiPSC-CMs的特性;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纯度。结果:传代hiPSCs后细胞呈集落样生长,当汇合度达90%左右时,用试剂盒分化hiPSCs,分化至第10天左右可见成片的自主跳动的hiPSC-CMs,将成片的hiPSC-CMs消化为单个细胞后再接种,继续培养至40天。心肌钙蛋白T(cTnT)特异性标记心肌,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iPSC-CMs的特异性,可见40天的hiPSC-CMs具有结构分明且成熟的肌丝和Z带结构。细胞流式实验结果显示分化hiPSC-CMs的纯度高达85%。第二部分miR-30e-5p在缺氧诱导hiPSC-CMs的凋亡中的表达水平下调目的:通过建立hiPSC-CMs缺氧模型,探索hiPSC-CMs缺氧模型中miR-30e-5p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凋亡水平。方法:按缺氧时间的长短分组为0h、6h、12h、16h、20h、24h组,每组独立重复3次。将hiPSC-CMs置于缺氧培养箱中培养构建缺氧模型。应用RT-qPCR检测hiPSC-CMs中miR-30e-5p的表达水平,应用Caspase-3活性实验检测hiPSC-CMs的凋亡水平。结果:1.与缺氧0h组相比,缺氧12h、16h、20h、24h组hiPSC-CMs的miR-30e-5p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2.与缺氧0h组相比,缺氧24h组hiPSC-CMs的Caspase-3活性显著上调(P0.05)。结论:miR-30e-5p在缺氧诱导的hiPSC-CMs凋亡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下调。第三部分miR-30e-5p靶向BIM抑制缺氧诱导hiPSC-CMs凋亡目的:研究miR-30e-5p与缺氧诱导hiPSC-CMs凋亡的关系,探讨miR-30e-5p靶向BIM调控缺氧诱导hiPSC-CMs凋亡的作用。方法:将40天hiPSC-CMs分为正常组(N)、缺氧组(H)、过表达对照组(NC+H)、miR-30e-5p过表达组(miR+H)。N组置于正常培养箱下培养;H组置于缺氧培养箱培养24h;NC+H组与miR+H组分别为稳定感染装载有miR-NC和miR-30e-5p的重组慢病毒后缺氧处理24h。应用RT-qPCR检测hiPSC-CMs中miR-30e-5p和BIM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Caspase-3活性实验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iPSC-CMs的凋亡水平。应用钙荧光技术检测hiPSC-CMs的钙瞬变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及靶蛋白BIM的表达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miRNA数据库预测miR-30e-5p的靶基因,并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结果:1.与N组比较,H组miR-30e-5p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与NC+H组比较,miR+H组miR-30e-5p表达水平则明显上调。2.与N组比较,H组Caspase-3活性水平明显升高;与NC+H组比较,miR+H组Caspase-3活性水平下降。3.与N组比较,H组hiPSC-CMs凋亡比例明显上升;与NC+H组比较,miR+H组hiPSC-CMs凋亡比例则明显下降。4.与N组比较,H组hiPSC-CMs钙瞬变的振幅下降和衰减时间延长;与NC+H组比较,miR+H组hiPSC-CMs钙瞬变的振幅提高和衰减时间缩短。5.与N组比较,H组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表达水平上调;与NC+H组比较,miR+H组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表达水平下调。6.与N组比较,H组蛋白BIM表达水平上调;与NC+H组比较,miR+H组蛋白BIM表达水平下调。7.通过miRNA数据库分析发现BIM是miR-30e-5p的潜在靶基因之一;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30e-5p能与BIM的3′UTR序列直接结合从而导致荧光素酶活性降低;相反,对应的BIM 3′UTR突变结合位点对荧光素酶活性没有影响。结论:1.miR-30e-5p调控缺氧诱导hiPSC-CMs的凋亡。2.BIM是miR-30e-5p的靶基因之一。3.miR-30e-5p靶向BIM调控缺氧诱导hiPSC-CMs的凋亡。第四部分BIM介导自噬抑制缺氧诱导hiPSC-CMs的凋亡目的:探讨BIM调控缺氧诱导hiPSC-CMs的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检测NC+H组和miR+H组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p62的表达水平,将40天hiPSC-CMs分为对照shRNA+H组(shNC+H)与shRNA BIM+H组(shBIM+H),shNC+H组与shBIM+H组分别为稳定感染装载有对照shRNA和BIM shRNA的重组慢病毒后缺氧处理24h。应用Caspase-3活性实验和流式技术检测hiPSC-CMs的凋亡水平。应用钙荧光技术检测hiPSC-CMs的钙瞬变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靶蛋白BIM、凋亡蛋白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p6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C+H组相比,miR+H组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p62的表达水平上升。经过下调BIM表达水平后,与shNC+H组相比,shBIM+H组的Caspase-3活性、心肌细胞凋亡比例、凋亡蛋白Caspase-3下降,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p62的表达水平上升。结论:BIM通过介导自噬抑制缺氧诱导hiPSC-CMs的凋亡。
【学位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41.4
【部分图文】:

形态,再接种,明场,心肌


22图 1 hiPSC-CMs 的分化及鉴定A: hiPSCs 在低倍镜下明场的集落样形态;B: hiPSCs 分化第 10 天时,成片状的 hiPSC-CMs 形态;C:消化成单个细胞再接种后 hiPSC-CMs 的形态;D: hiPSC-CMs 的心肌特异性鉴定(红色为 Z 带、绿色为肌丝)。E: hiPSC-CMs 分化的纯度。Figure1 differenti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hiPSC-CMs (A) The colony-like morphology of the bright fieldof hiPSCs The morphology of 10-day hiPSC-CMs (C) The hiPSC-CMs were digested into individual cells(D) Immunostaining of hiPSC-CMs after 40 days of differentiation and culture: α-actinin (red), cTnT(green), DAPI (blue). (E) Representative flow cytometry result showing the efficiency of hiPSC-CMdifferentiation.

表达水平,多潜能干细胞,机制研究,靶向


30e-5p 靶向 BIM 调控缺氧诱导人源多潜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9 届硕士研究生学实验结果1 miR-30e-5p 表达水平将 40 天的 hiPSC-CMs 分别进行 0h、6h、12h、16h、20h、24h 不的缺氧处理,与缺氧 0h 组相比,缺氧 12h、16h、20h、24h 组 hiPSC- miR-30e-5p 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

活性水,家族,心肌肥厚,心血管疾病


C-CMs 的 Caspase-3 活性水平。t of hiPSC-CM viability using Caspase-3 activity miR-30 家族中的一员,它包含了 md 和 miR-30e 五个独立的 miRNA。mi泛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28-3力衰竭、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及缺血/再明 miR-30 家族在心肌缺血损伤[33]的保p 在缺氧后 hiPSC-CMs 损伤中的具体作通过构建 hiPSC-CMs 缺氧模型,miR-30e-5p 表达水平从缺氧 12h 开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峗;周舒雅;徐群渊;;从多潜能干细胞诱导成神经前体细胞及其分化探讨[J];解剖学报;2016年01期

2 刘莹;;浅谈猪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应用前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年09期

3 冯睡;安广宇;尹金淑;;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技术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J];医学综述;2014年13期

4 ;科学家取得多潜能干细胞突破[J];硅谷;2013年14期

5 罗栩伟;陈桂秀;刘康;宋桂芹;陈竹;刘涛;冯刚;;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滋养层制备条件的实验研究[J];西部医学;2011年03期

6 左长清;马文丽;郑文岭;;诱导多潜能干细胞[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8年05期

7 邹琪;张新超;;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年04期

8 ;多潜能干细胞研究取得突破[J];中国家禽;2013年14期

9 潘聪;杨柳;孙建平;;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在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2期

10 田丽;;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依赖的鼠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具有类胚胎干细胞多能性[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芮荣;;猪转基因多潜能干细胞系的建立[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赵春华;;多潜能干细胞生物学及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3 尹映竹;杨凌;;小鼠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向上皮细胞的诱导分化[A];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4 杨学义;冯秀亮;雷安民;李伟;窦忠英;;皮肤源PGCs样多潜能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A];全国首届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胡文涛;何永培;方瑜;邱占东;张苏明;;无饲养层条件下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6 卢飚;孙元明;李雨民;朱梅;杨福军;邱明才;;OVX小鼠和正常小鼠脾多潜能干细胞诱导破骨细胞样细胞基因表达差异显示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7 卢飚;朱梅;邱明才;孙元明;李雨民;杨福军;;OVX小鼠和正常小鼠脾多潜能干细胞诱导破骨细胞样细胞基因表达差异显示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叶金海;徐袁瑾;颜世果;赵君;涂旗胜;张瑾;段学静;Sommer CA;Mostoslavsky G;Kaplan DL;陈锦坤;;SATB2基因转导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s)修复小鼠极量颅骨骨缺损[A];2011中国(威海)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治疗前沿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魏秀丽;郝宇卉;杨巧艳;解军;;兔和小鼠神阙穴多潜能干细胞的发现及初步探索研究[A];第五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10 董溪溪;董昕;鄂玲玲;郭斌;李海燕;曹均凯;;镁黄长石复合支架对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体外及体内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邱仁宗;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如何规避伦理风险[N];健康报;2013年

2 ;未知世界中的那些中国发现[N];科技日报;2014年

3 ;使用小分子化合物逆转“发育时钟”[N];中国医药报;2013年

4 杨松川 郑原驰 本报记者 李林岩;精彩源自创新[N];吉林日报;2012年

5 郑原驰 记者 李林岩;我省8项成果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N];吉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临床级别人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的建立与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王绎忱;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自体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系的建立与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3 杨文钰;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型多潜能干细胞向功能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艾民;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建立和鉴定[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5 毛斌;人类多潜能干细胞体外分化红细胞发育过程中表型分子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6 王凤武;绵羊羊水来源多潜能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7 朱梅;源于脾多潜能干细胞的破骨细胞样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对成骨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8 范安然;Tetl基因在猪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特性维持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喻一心;诱导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去分化生成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0 徐晓红;Cdk2抑制剂保护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对抗Aβ毒性[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宾海;miR-30e-5p靶向BIM调控缺氧诱导人源多潜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何永培;人尿液源性干细胞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嵴细胞模型的建立[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彭浩;扩张型心肌病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模型的建立[D];中南大学;2012年

4 肖冰;人胚胎来源多潜能干细胞向脂肪和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徐斌;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衍生畸胎瘤体外分化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何岁勤;小鼠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兔角膜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共培养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岩;人胚胎来源多潜能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李磊;人胚胎多潜能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转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申红芬;小鼠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D];中南大学;2009年

10 谭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9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09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2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