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4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09 11:16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引起器官、组织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其中,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左右心室不协同收缩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是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住院率,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全因死亡率的发生等,但是传统的CRT大约有30%的患者无反应率及存在着如膈神经刺激、起搏阈值的增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CRT的疗效,面对上述问题,CRT器械不断的更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新型四极导线渐渐的开始运用于临床,左心室4极导线因为它在左室导线上融入4个电极,从而组合形成10种起搏配置。而传统双室起搏仅能提供3种起搏配置,因此,它可以选着多种左室起搏向量,从而大大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增加了患者的疗效,因此对于左心室4极导线介导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否较传统的CRT能带来更多的获益及安全性值的我们进一步思考。目的:本研究拟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结合相关文献行meta分析,分析比较左心室4极导线与传统CRT这两种不同起搏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分别从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文献语言限中文或英文,年限不限。2、两名研究者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及提取相关数据。3、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4、依据异质性检验及I~2选择对应的效应模型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一共纳入8篇文献,共有4354里慢性心衰病人置入CRT治疗,有1966例病人置入左心室4极导线,2388例病人置入传统CRT(即2极导线病人),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性方面,4极导线组较2极导线组能显著提升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1,95%CI:1.30~1.53,P0.00001)。安全性方面:左心室4极导线较传统CRT更加显著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RR=0.45,95%CI:0.33~0.63,P0.00001),手术失败率(RR=0.43,95%CI:0.30~0.61,P0.00001),全因死亡率RR=0.63,95%CI:0.48~0.82,P0.00008),再次入院率(SMD=0.81,95%CI:0.71~0.91,P0.0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极导线组较传统CRT能更加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全因死亡率、手术失败率及再次住院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CRT的反应率,对于慢性心衰的患者,新型左心室4极导线因可以提供更多的起搏配置,通过更改起搏配置,能有效的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全因死亡率及住院率,从而提高了左心室4极导线的疗效,因此对于慢性心衰的患者运用左心室4极导线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但尚需要大样本量多中心、高质量、长期RCT研究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及预后。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41.6
【部分图文】:
第 3 章 结果of bias”、30%的文献评价为“Unclear risk ofbias”、20%的文献评价为“High riskof bias”;其他偏倚来源中所有文献评价为“Unclear risk of bias”、上述具体情况见图 2A,同时,我们也构建出了每篇文献的偏倚风险,详见图 2B。3.2 纳入文献的定量分析3.2.1 反应率所纳入的文献中其中有 2 篇报道关于左心室 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置入术后随访 6 个月反应率的比较,各研究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 P=0.53),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与 2 极导线组相比,4 极导线组在反应率方面较 2 极导线组能显著提升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1,95%CI:1.30~1.53,P<0.00001)。
图 4 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对并发症的比较3.2.3 手术失败率5 篇文献报道了 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手术失败率的发生情况,4 极导线组发生手术失败率的例数为 51 例(占 3.1%),2 极导线组发生手术失败率的例数为 135 例(占 6.6%)。分析后发现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28%,P=0.24),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相比手术失败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3,95%CI:0.30~0.61,P<0.00001)。图 5 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对手术失败率的比较3.2.4 全因死亡率
第 3 章 结果图 4 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对并发症的比较3.2.3 手术失败率5 篇文献报道了 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手术失败率的发生情况,4 极导线组发生手术失败率的例数为 51 例(占 3.1%),2 极导线组发生手术失败率的例数为 135 例(占 6.6%)。分析后发现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28%,P=0.24),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相比手术失败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3,95%CI:0.30~0.61,P<0.00001)。
本文编号:2833619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41.6
【部分图文】:
第 3 章 结果of bias”、30%的文献评价为“Unclear risk ofbias”、20%的文献评价为“High riskof bias”;其他偏倚来源中所有文献评价为“Unclear risk of bias”、上述具体情况见图 2A,同时,我们也构建出了每篇文献的偏倚风险,详见图 2B。3.2 纳入文献的定量分析3.2.1 反应率所纳入的文献中其中有 2 篇报道关于左心室 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置入术后随访 6 个月反应率的比较,各研究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 P=0.53),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与 2 极导线组相比,4 极导线组在反应率方面较 2 极导线组能显著提升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1,95%CI:1.30~1.53,P<0.00001)。
图 4 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对并发症的比较3.2.3 手术失败率5 篇文献报道了 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手术失败率的发生情况,4 极导线组发生手术失败率的例数为 51 例(占 3.1%),2 极导线组发生手术失败率的例数为 135 例(占 6.6%)。分析后发现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28%,P=0.24),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相比手术失败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3,95%CI:0.30~0.61,P<0.00001)。图 5 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对手术失败率的比较3.2.4 全因死亡率
第 3 章 结果图 4 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对并发症的比较3.2.3 手术失败率5 篇文献报道了 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手术失败率的发生情况,4 极导线组发生手术失败率的例数为 51 例(占 3.1%),2 极导线组发生手术失败率的例数为 135 例(占 6.6%)。分析后发现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28%,P=0.24),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4 极导线组与 2 极导线组相比手术失败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3,95%CI:0.30~0.61,P<0.000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健;邹长虹;;《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非药物治疗部分解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年11期
2 周京敏;崔晓通;葛均波;;中国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概况[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年12期
3 刘启明;肖宜超;周胜华;刘振江;李旭平;;左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年03期
4 折剑青;袁祖贻;;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自动阈值管理功能[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3期
5 刘建国;田新利;李俊峡;;心力衰竭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J];医学与哲学(B);2013年06期
本文编号:2833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336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