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逆转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重构的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09 11:3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对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NT-proBNP和肺动脉压的影响,以期为扩心病的治疗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观察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原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128例)及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52例)住院及门诊收治的1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A组,60例)、厄贝沙坦组(B组,60例)、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组(C组,60例)。观察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结果:1.培哚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组各组治疗前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左室射血分数、血压、NT-proBNP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个月培哚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组三组之间比较患者心功能缓解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后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患者的心功能缓解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个单独用药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3.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培哚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组三组之间肺动脉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和1年后,二个单独用药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4.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各组均未见血钾、血肌酐、尿素氮、AST、ALT升高,联合用药组出现低血压的不良反应。结论:1.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改善心功能,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NT-proBNP血浆水平、肺动脉压、升高左室射血分数方面优于单用培哚普利或厄贝沙坦。2.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未见血钾、血肌酐、尿素氮、AST、ALT升高,但是出现低血压不良反应。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42.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临床病例资料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药物治疗方案
    2.3 主要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3.1 超声心动图观察指标
        2.3.2 心功能分级
        2.3.3 实验室观察指标
            2.3.3.1 检测试剂
            2.3.3.2 检测方法
        2.3.4 治疗后随访
        2.3.5 不良反应
    2.4 统计学处理
    2.5 质量控制
结果
    3.1 三组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基线值比较
        3.1.1 心功能分级
        3.1.2 左室舒张末期前后经或左右径情况
        3.1.3 左室射血分数
        3.1.4 肺动脉压
        3.1.5 年龄
        3.1.6 血压
        3.1.7 NT-proBNP
    3.2 临床疗效评价
        3.2.1 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1.1 治疗1 月后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1.2 治疗3 月后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1.3 治疗6 月后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1.4 治疗1 年后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2 三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比较
        3.2.3 三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3.2.4 三组NT-proBNP比较
        3.2.5 三组肺动脉压比较
    3.3 不良反应
        3.3.1 三组血钾比较
        3.3.2 三组肾功能比较
        3.3.3 三组肝功能比较
        3.3.4 三组血压比较
讨论
    4.1 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选择
    4.2 ACEI联合ARB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探索
        4.2.1 心功能分级
        4.2.2 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和左室射血分数
        4.2.3 NT-proBNP
        4.2.4 肺动脉压
    4.3 不良反应
结论
展望
附件一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亮;;高血压患者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培哚普利治疗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2年11期

2 田勇;唐素芳;;培哚普利片的溶出度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1年02期

3 孙宁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危患者的地位不可动摇:培哚普利的循证之路[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年03期

4 胡大一;;培哚普利20年循证硕果累累[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年08期

5 宋阳琴;毛正银;;培哚普利的临床应用进展[J];首都医药;2008年22期

6 鹿克风;吕琳;刘继东;周衍菊;王克平;朱兴雷;;培哚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年03期

7 邵勇;任景艳;任景华;胡伟;杜洪涛;任景莹;;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12期

8 张国刚,杨天仑;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9 ;PERFECT研究:培哚普利可改善内皮功能[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09期

10 王雪胜,段蕴,钱旭久;培哚普利的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全科医学;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鹏麟;喻林升;龚永生;郑绿珍;王卫;;培哚普利对慢性缺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血管重建的影响[A];第三届心脏学会、第六届心功能学会及心功能杂志创刊1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2 黄建平;刘忠;;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3 陈妙旋;张贝妮;李颖莹;温石娣;钟鸿斌;黄继义;;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髓质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4 龚永生;杨鹏麟;喻林升;郑绿珍;王卫;;培哚普利对慢性缺氧高二氧化碳大鼠右心室肌结构的影响[A];第三届心脏学会、第六届心功能学会及心功能杂志创刊1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5 王占成;胡小平;;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6 刘传珍;;培哚普利长期抗高血压治疗及改善左心室肥厚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7 韦挺荣;;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8 崔文欣;童琳;王莉;;培哚普利治疗冠心病近期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9 周敏;钟惠菊;张冬梅;;糖尿病大鼠心肌TGF-β1表达及培哚普利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孙宁;田建立;曹丽;吴艳宏;;培哚普利与控释硝苯地平对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僵硬度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付德明;培哚普利加利尿药降脉压[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朱国旺;培哚普利可减少心血管事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蒋建平;PREAMI研究为心梗老年患者带来希望[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韩咏霞;首选氨氯地平+培哚普利[N];大众卫生报;2009年

5 吉儿;培哚普利与吲达帕胺联用阻止中风再发[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王欣伊;增长乏力 呼唤新品[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大连市中心医院 张士红;注意出院带药的宣教技巧[N];中国医药报;2011年

8 华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几率能被降低[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徐济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如何选药[N];家庭医生报;2006年

10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李芳 王健;“我们等不起,也停不下来”[N];南京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超;培哚普利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马国添;低剂量培哚普利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及相关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王齐齐;培哚普利干预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短期及长期随访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4 刘宇;芪参健脾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郝盼盼;血管紧张素(1-7)干预和评价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孙佳音;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对糖尿病伴心肌梗死后内皮祖细胞动员和机制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王思颖;通心络对大鼠心肌梗死缺血区微血管新生及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陈相健;病毒性心肌炎向扩张型心肌病转化的分子细胞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1年

9 秦旭平;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介导氯沙坦和培哚普利的降压作用及其机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曲怡;芪参健脾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及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晏萱;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逆转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重构的疗效分析[D];兰州大学;2019年

2 赵月;滋肾活络方干预醛固酮逃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梁宏彬;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培哚普利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4 肖娇;美托洛尔联合培哚普利叔丁胺对老年人慢性心衰影响的临床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包程鸿;培哚普利在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血压偏低患者中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6 李翰翔;培哚普利对血压偏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7 张红娟;培哚普利叔丁胺盐的制备及氧化氯化法提高甲苯氯化产品的对位选择性[D];南京大学;2012年

8 高美娟;羟苯磺酸钙与培哚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治疗作用的比较[D];山东大学;2009年

9 张永强;培哚普利叔丁胺盐片剂的研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10 林涛;清上温下方治疗上热下寒证高血压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3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33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9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