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发病节律性的比较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19:02
   研究目的:青年心肌梗死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然而,目前国内外对该人群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尚不足。研究方法:自2015-01-01至2016-12-31本研究从上海4家三级甲等医院共收集380例病例(其中青年心梗143例、老年心梗237例),并对两组人群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心脏超声特点、发病时间的节律特点及预后进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及统计分析。同时收集24例青老年心梗患者(青年心梗患者12例,老年心梗患者12例)分析其CLOCK和TM-1基因表达。结果: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相比,男性(95.80%VS 74.26%)、吸烟(68.53%VS 26.16%)高于老年组(P0.01)。而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高血压病史(71.31%VS 36.36%)、糖尿病病史(38.82%VS 12.59%)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青年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而老年患者BNP明显高于青年患者(P0.01)。至于心脏彩超方面,青年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老年患者高(P0.01),但两组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患者单支病变者高于老年患者(P0.01),而老年患者多支病变多于青年患者(P0.01),青年患者与老年患者相比,左前降支(LAD)病变无统计学差异,但左主干(LM)、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病变更多见于老年组(P0.05、P0.01、P0.01),青年患者比老年患者Gensini评分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预后方面,老年患者平均住院日及住院死亡率均高于青年患者(P0.01;P0.05)。相比较老年患者,青年患者以06:00-12:00发病率较高(P0.01),对两组患者上午10:00 CLOCK与TM-1基因分析发现,青年患者CLOCK表达较老年高,而TM-1表达比老年患者低(p0.05)。结论:青年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男性、吸烟史、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而且常见于清晨发病,青年患者上午CLOCK表达较高,TM-1表达较低,可能是其清晨高发的机制。针对这些青年心肌梗死人群应根据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便降低其死亡率、改善预后。
【学位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42.22
【部分图文】:

老年患者,发病高峰,统计学意义


(pg/ml) 306.5(120.00,887.33)(n=102)2.035.00(598.65,5900.25)(n=150)<0I,(ng/ml) 1.85(0.92,10.04)(n=52)3.39(1.09,11.22)(n=96)Numol/L) 76(67,86.00)(n=121)73.00(24.13,100)(n=185)N表 P<0.01. NS 无统计学意义资料以 进行描述,采用 t 检验;非正态分布变量 M[P25, P75] 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分AMI 发病节律性分析。我们对 380 例患者 AMI 的发生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18 例青年患者、34 例于 00:01-06:00 发病;74 例青年患者、28 例老年患者于 06:01-12:00 发病;1患者、105 例老年患者于 12:01-18:00 发病;37 例青年患者、70 例老年患01-24:00 发病。统计分析显示,青年患者 AMI 发病高峰在 06:10-12:00,与老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但其余时间段未显示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图

老年患者,统计学意义,发病高峰,月份


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们同时对青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月份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所用患者的病率为 8.33%。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数量在 5 月份较老年患者高,且存在统,而老年患者 1 月份发病数较青年患者高,存在统计学意义。余其他月份两统计学意义。(图 3)

心梗,老年患者,老年男性,统计学意义


1 CLOCK mRNA 在青老年心梗中表达 图 2 TM-1mRNA 在青老年心梗中表青年男性心梗患者及老年男性心梗患者清晨 CLOCK mRNA 及 TM-1mR分析显示:青年心梗人群较老年男性心梗患者,CLOCK mRNA 在 10A 表达量较老年患者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青年患者 TM-1mR mRNA 表达量较老年患者低,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孝春;刘秀华;张杰俊;;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01期

2 邹建伟;;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84期

3 ;影响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返工作的因素[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年11期

4 李秀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61期

5 王静;;研究分析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56期

6 浦艳梅;;探讨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12期

7 李群星;尹德录;;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年02期

8 周宏;;丁酰胆碱酯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作用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年07期

9 侯传龙;宋志;褚振宇;;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8年09期

10 周兴其;;急性心肌梗死16例误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伏蕊;CAMI-NSTEMI评分:基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构建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风险预测模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2 杨帆;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心衰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杨宇霞;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表达谱芯片[D];郑州大学;2017年

4 陈佳琦;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急性心肌梗死潜在生物标志物及调控靶点[D];吉林大学;2017年

5 姚懿;中国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6 李家一;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7 刘君;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室壁瘤的逆转效应及其心肌坏死炎症标记物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8 农一兵;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马晓静;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成功介入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的评价[D];山东大学;2004年

10 王燕;脂肪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冰星;45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D];吉首大学;2018年

2 王淑荔;T2 mapping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动物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3 王瑞;基于患者体验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自然康复进程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4 牛文豪;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发病节律性的比较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5 陆凤兰;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壮通饮的临床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刘志云;心痛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及RYR2、PLB mRNA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魏丹丹;新通冠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改善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徐积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8年

9 徐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抗炎症反应和抗氧化应激反应的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10 杨虹;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5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35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3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