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不同期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TEVAR后疗效分析和动脉重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11:19
   [目的]比较亚急性期与慢性期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后效果差异,及动脉形态变化规律。[方法]纳入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确诊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患者84例。按照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亚急性期组25例,慢性期组59例。通过临床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和术后随访,对比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后治疗结局,评估不同期、不同主动脉节段行腔内修复术后重塑结局差别,分析影响胸主动脉夹层重塑的因素。生存分析通过Logrank检验,重塑相关风险多因素分析行COX回归,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可见,与慢性期组59例相比,亚急性期组25 例真腔塌陷(28.00%vs 54.24%,P=0.027),瘤样扩张(12.00%vs 44.15%,P=0.001),夹层破裂或先兆破裂(4.00%vs 0.00%,P=0.007)和主动脉假腔通畅(64.00%vs 86.44%,P=0.019)低于慢性组。腔内修复术均成功,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中,亚急性组再次相关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较慢性组低(P0.05),亚急性组患者的术后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两组患者手术后,真腔直径都有扩大,假腔直径都有缩小,其中支架段真假腔直径变化最大,支架远端变化程度减小,腹腔干以下水平变化最小。同时,亚急性组假腔直径均较慢性组小,术后假腔直径变化程度较显著(P0.05)。亚急性组支架段夹层假腔血栓完全吸收比例(87.50%vs 49.09%,P=0.001)较慢性组高,假腔部分血栓形成患者比例慢性组较高(50.91%vs12.50%,P=0.001)。年龄、瘤样扩张、胸主动脉段假腔血栓程度和内漏为胸主动脉夹层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其中年龄、真腔塌陷、残余破口数和内漏为胸主动脉夹层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而胸主动脉段假腔血栓程度是胸主动脉夹层重塑的独立保护因素(OR1)。[结论]亚急性期TAD较慢性期者稳定,术后随访临床治疗结局较好,动脉形态学重塑较理想。TEVAR术后动脉重塑效果支架段较好,支架远端其次,腹腔干及其以下主动脉节段最差。年龄、瘤样扩张、胸主动脉段FL血栓程度和内漏均是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
【学位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43.1
【部分图文】:

治疗前后,术前,主动脉,亚急性病


2.1治疗前后TL/FL径线改变??较术前数据,术后亚急性组和慢性组TL直径均扩大,FL直径较术前缩减,??具体见表8、图2。气管隆突水平术TL直径均显著扩大,FL直径均显著缩减。??亚急性组和慢性组TL直径术后均比术前有明显增加,FL直径比术前有明显减??16??

术前,治疗前后,主动脉,亚急性病


图2不同节段主动脉治疗前后径线变化??.2治疗前后主动脉重塑情况??随访可见,亚急性病例主动脉直径在TEVAR后FL最大直径不断缩小,如??9、图3所7K,由术前21.9±3.2mm减小到术后15.8士?1.6mm。慢性组病例整个??18??

治疗前后,亚急性,血栓,主动脉


脉直径在TEVAR后其FL直径不断缩小,由术前32.8±1.5mm减小到术后??2.7_。两组患者术前、术后FL最大直径都存在差另lj?(尸<0.0001),同时??性期患者FL最大直径变化差值较大(户<0.0001?)。FL血栓化率亚急性组比??大,两组有统计学差别(&〇.〇43)。由此可见,TEVAR益于主动脉重塑,??脉重塑程度亚急性TAD组较好。??表9?TEVAR前后主动脉重塑情况?x土s??亚急性组(N=24)?慢性组(N=55)?P???FL?最大直径/nun?21.9±3.2?32.8±1.5?<0.0001???FL?最大直径/mm?15.8士1.6?25.5±2.7?<0.0001??大直径变化差值/mm?15.8士2.1?7.9±1.5?<0.0001??FL?血栓化率?22?(?91.67)?39?(?70.91)?0.0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逯党辉;翟水亭;李天晓;王国权;张志东;朱绍成;梁凯;张克伟;李坤;符晓阳;李卫校;;复合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年10期

2 杜宇奎;庞秀慧;买买提艾力·艾则孜;张立;何亮;阿依别克·乃比;郭盛;刘筠;张总刚;杨秀滨;唐和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肾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年10期

3 王折存;师天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重塑特点[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年06期

4 王深明;李梓伦;;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微创治疗近15年的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15年01期

5 肖正华;古君;胡佳;钱宏;张尔永;石应康;蒙炜;;基于炎症反应变化程度的主动脉夹层病程分期的初步探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4年06期

6 孙立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年03期

7 师天雄;胡锡祥;缪健航;刘池拽;;急性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死亡的临床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年10期

8 易定华;段维勋;;中国主动脉夹层诊疗现状与展望[J];中国循环杂志;2013年01期

9 王国权;翟水亭;李天晓;史帅涛;张克伟;李坤;;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后的中、远期严重并发症[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年02期

10 杨超;周钧;杜静;赵萍;温定国;;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降主动脉夹层[J];广东医学;2011年13期



本文编号:2848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48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e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