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肺静脉电隔离加脉冲源及转子消融治疗非阵发性房颤患者疗效的系统评价
【学位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41.75
【部分图文】:
图 1 筛选文献流程及结果Figure 1 The process and results of literature screening.2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所纳入各研究中,患者的随访期均超过 1 年。由于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 FIRM
图 2 FIRM 标测及消融后观察到 AF 急性终止比例的系统评价Figure 2 Systematic review of acute termination after FIRM ablation2.4.2 AF 未复发比例经提取数据,包括 9 个研究,共 439 例患者报道了行 FIRM+PVI 消融后 A
12图 3 FIRM+PVI 消融后 AF 未复发比例的系统评价Figure 3 Systematic review of non-recurrence ofAFafter FIRM ablatio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会永;李广平;许纲;陈欣;叶岚;徐延敏;;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与药物治疗心房颤动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年04期
2 曾现生;张其银;张宇祯;刘明;邹操;惠杰;;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在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年04期
3 刘启明;周胜华;李旭平;周滔;刘振江;;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左心房—肺静脉折返性心动过速诊断与治疗[J];中国循环杂志;2009年02期
4 林建伟;蒋汝红;张培;于路;刘强;盛夏;蒋晨阳;;肥胖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的预后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8年16期
5 侯军龙;陈斌;;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其他部位消融术治疗非肺静脉起源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8年02期
6 刘启明;周胜华;秦立军;李旭平;周滔;刘振江;;心房颤动伴卵圆孔未闭导管消融特征分析(附5例报道)[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年03期
7 张毅;刘浩;;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未达消融终点的房颤患者心外膜电传导观察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4年32期
8 周元风;洪浪;赖珩莉;李林峰;;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环肺静脉电隔离单环消融及双环消融术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3年01期
9 崔永亮;刘启明;;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随访及复发因素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9期
10 周淑娴;方昶;黄至斌;雷娟;王景峰;;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炎症因子的变化[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蔚有权;环肺静脉电隔离及窦律下左房基质改良术治疗非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靖熙;环肺静脉电隔离加脉冲源及转子消融治疗非阵发性房颤患者疗效的系统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2 周家裕;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术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D];复旦大学;2014年
3 周元风;阵发性房颤的环肺静脉电隔离单环消融及双环消融术比较[D];南昌大学;2011年
4 苏文铃;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3个月左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李伟;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耳结构及功能的超声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刘丹;从环静脉电隔离对房颤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4年
7 顾军清;评估阵发性房颤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D];苏州大学;2015年
8 夏云兵;三磷酸腺苷对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左房—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影响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9 钟英硕;小于1年的持续性房颤消融策略不同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10 汪俊;持续性房颤优化导管射频消融的临床观察[D];皖南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861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6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