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自拟新加天麻钩藤饮干预肝阳上亢证清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05:50
   目的:观察导师经验方“新加天麻钩藤饮”干预肝阳上亢证清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肝阳上亢证清晨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降压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新加天麻钩藤饮中药复方汤剂,每日1剂,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血压水平、平均血压水平、血压标准差、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评估其干预作用。结果:1.清晨血压: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清晨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在降低清晨血压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清晨舒张压(DBP)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但清晨收缩压(SBP)降幅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清晨血压达标率为75%,对照组患者清晨血压达标率为4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平均血压: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段平均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各时段平均SBP水平的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各时段平均DBP水平和各时段平均血压降幅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压变异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血压标准差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在降低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和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但各时段血压标准差降幅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压昼夜节律:两组患者治疗前杓型人数均为5例,治疗组治疗后增加至7例,对照组较治疗前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患者整体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中除目赤、腰酸、膝软外,其余各项中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复方“新加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降压治疗能有效降低肝阳上亢证清晨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水平及显著改善肝阳上亢证相关临床症状,提高清晨血压的控制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同时,中药复方新加天麻钩藤饮与降压药物联用能有效降低各时段平均血压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但在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方面的作用尚不明显。
【学位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44.1
【部分图文】:

比较图,治疗前后,患者,比较图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各项平均血压差值经正态性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组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两组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治疗治疗前后各时段平均血压差值虽大?对照组,但各差值组间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P>0.05)。详见表?3-7。??23??

比较图,夜间血压,治疗前后,标准差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各项血压标准差差值经正态性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组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两组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时段血压标准差差值虽大于对照组,但各差值组间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P>0.05)。详见表?3-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培汉;孙贵香;杨玉芳;贾维丽;龚兆红;刘向华;张冀东;;基于体质学说高血压前期中医健康管理思路探讨[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01期

2 张群辉;李文华;邱健;马骏;许业灏;王瑶;钟俊达;黄建玉;黄江明;徐琳;;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8年01期

3 王连珂;崔伟锋;潘玉颖;范军铭;;2144例河南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类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年01期

4 庄逸洋;骆沁文;李荣;杨小红;陈镜合;;陈镜合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年01期

5 卢永昕;;如何看待最新的美国高血压指南中的高血压定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7年12期

6 杨光宇;李文杰;;李文杰运用平肝潜阳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年11期

7 高渊;牟建军;;《2017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解读[J];中国医刊;2017年12期

8 陈俊;;美国2017年高血压指南高血压新定义之我见[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年11期

9 蔡婉;杭宇;戎靖枫;周华;;血压变异性的临床意义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年21期

10 梁燕年;陈文鑫;刘志霞;洪惠玲;吴志阳;;中医护理对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清晨血压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年2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浩业;血压晨峰的中医证型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62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62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4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