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

发布时间:2020-11-01 07:35
   本文包括文献综述及临床调查两部分。 一、文献综述 论述了冠心病及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病史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相关的中医认识。大批的研究数据证实,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与冠心病、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等疾病密切相关。冠心病及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均可以引起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当两者同时存在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加明显。此外,从中医角度各自分析了胸痹心痛与消渴的病因病机、常见分型及治法方药,论述了消渴合并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治则。综述部分归纳总结了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与冠心病、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的关系,冠心病与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的相关性、诊断标准、治疗以及从中医角度分析了胸痹心痛与消渴各自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及消渴合并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治则。 二、临床调查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FMD值,探索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上述疾病、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从而达到早期防治的目的。 方法:用日本UNEX公司研制的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测定200例患者的FMD值,其中包括71例CHD患者、32例单纯DM患者、16例单纯IGT患者以及81例无冠心病、无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的对照组患者,并测定其年龄、性别、BMI、心率、血压、生化全项、SOD、HbAlc及中医证型等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以SPSS版本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糖尿病组、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FM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组及冠心病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FMD值与冠心病组FMD值相比相对较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FMD值比冠心病组低,但是比糖尿病组结果高。与糖耐量减低组相比,糖尿病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冠心病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气虚血瘀型最多,占39.4%;其次为痰瘀互结型,占26.8%。内皮功能程度的中医证型排序为痰阻心脉组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心肾阴虚组,其中痰阻心脉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FM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3.糖尿病、糖耐量减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湿热困脾型最多,占36.4%,其次为瘀血阻滞型,占29.9%。内皮功能程度的中医证型排序为阴亏燥热组气阴两虚组瘀血阻滞组湿热困脾组。其中阴亏燥热组的FM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200例患者进行统计发现,SOD、HDL-C与FMD呈正相关(P0.05); UA、HbAlc、年龄与FMD呈负相关(P0.05); CHO、LDL-C、TG、CRP、 HCY、BMI与FMD不相关(P0.05)。 结论:1.冠心病及糖尿病均可以引起内皮功能损伤,糖尿病引起的内皮功能损伤可能比冠心病引起的内皮功能损伤的程度更加严重;2.痰阻心脉型及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容易受到损伤;3.阴亏燥热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患者的血管内皮容易受到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与SOD、HDL-C呈正相关,与UA、HbAlc、年龄呈负相关。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R541.4;R587.1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一、文献综述
    二、临床调查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冠心病、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相关性的中西医进展
    1 血管内皮功能
        1.1 屏障作用
        1.2 调节血管张力
        1.3 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
        1.4 参与炎性反应
        1.5 抗凝血作用
    2 内皮功能的重要特征—舒张功能
        2.1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
        2.2 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
    3. 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N0
    4 内皮功能损伤及危险因素
        4.1 已知的危险因素
            4.1.1 高血压
            4.1.2 吸烟
            4.1.3 高脂血症
            4.1.4 糖尿病
        4.2 当前研究的新的危险因素
            4.2.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
            4.2.2 胰岛素抵抗
    5. 内皮功能损伤的作用环节
        5.1 氧化应激与内皮功能损伤
        5.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异常活跃
        5.3 同型半胱氨酸与内皮功能损伤
        5.4 内皮微颗粒与内皮功能损伤
        5.5 炎症反应与内皮功能损伤
        5.6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内皮功能损伤
    6 内皮功能的检测意义与检测方法
        6.1 检测意义
        6.2 检测方法
            6.2.1 生物标记物检测
                6.2.1.1 NO
                6.2.1.2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
                6.2.1.3 内皮素
                6.2.1.4 凝血相关的因子
                6.2.1.5 C-反应蛋白(CRP)
            6.2.2 有创性检测
            6.2.3 无创性检测
    7 肱动脉超声法
        7.1 定义与测量方法
        7.2 FMD值参考标准
        7.3 肱动脉内皮功能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7.4 检测仪器
        7.5 检测步骤
    8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As)
        8.1 内皮功能损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9 冠心病的分型、诊断标准及与内皮损伤的相关性
        9.1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9.1.1 心绞痛
            9.1.2 心肌梗死
            9.1.3 猝死
            9.1.4 缺血性心肌病
            9.1.5 无症状心肌缺血
        9.2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9.3 冠心病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9.3.1 内皮功能损伤与稳定性心绞痛的相关性
            9.3.2 内皮功能损伤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相关性
    10 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10.1 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
        10.2 糖耐量减低的定义及诊断
        10.3 糖尿病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10.3.1 2 型糖尿病发生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
                10.3.1.1 脂毒性(lipotoxicity)
                10.3.1.2 糖毒性(glucotoxicity)
                10.3.1.3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10.4 糖耐量减低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10.4.1 糖耐量减低引起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
    1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及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11.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11.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11.2.1 脂质代谢紊乱
            11.2.2 尿中出现微量蛋白
            11.2.3 糖基化与氧化
        11.3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引起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
        11.4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引起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
    12. 内皮功能损伤的西医治疗
        12.1. 替代疗法
        12.2 内皮种植及基因治疗
        12.3 外源性NO
        12.4 抗氧化剂
        12.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2.6 降脂药物治疗
    13 中医对冠心病、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的认识
        13.1 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分证论治
            13.1.1 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
                13.1.1.1 寒凝心脉
                13.1.1.2 肝肾亏虚
                13.1.1.3 情志内伤
                13.1.1.4 饮食不节
            13.1.2 胸痹心痛的分证论治
                13.1.2.1 气虚血瘀
                13.1.2.2 痰阻心脉
                13.1.2.3 痰瘀互结
                13.1.2.4 心肾阴虚
                13.1.2.5 心肾阳虚
                13.1.2.6 寒邪凝滞
                13.1.2.7 气阴两虚
        13.2 消渴的病因病机及分证论治
            13.2.1 消渴的病因病机
                13.2.1.1 体质虚弱
                13.2.1.2 情志不畅
                13.2.1.3 饮食不节
                13.2.1.4 劳欲过度
            13.2.2 分证论治
                13.2.2.1 气阴两虚
                13.2.2.2 阴亏燥热
                13.2.2.3 阴阳两虚
                13.2.2.4 瘀血阻滞
                13.2.2.5 阴阳两虚
                13.2.2.6 湿热困脾
        13.3 消渴合并胸痹心痛
            13.3.1 消渴合并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
                13.3.1.1 阴虚燥热
                13.3.1.2 气阴两虚
                13.3.1.3 痰浊痹阻
                13.3.1.4 气虚血瘀
                13.3.1.5 气滞血瘀
            13.3.2 消渴合并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
                13.3.2.1 传统辩证论治
                    13.3.2.1.1 气滞血瘀
                    13.3.2.1.2 痰浊瘀阻
                    13.3.2.1.3 寒凝血瘀
                    13.3.2.1.4 气虚血瘀
                13.3.2.2 现代临床经验
    14. 内皮功能损伤的中医治疗
        14.1 单味药治疗
        14.2 中药复方治疗
    15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冠心病、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相关性的中西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5.1 目前存在的问题
            15.1.1 西医存在的问题
            15.1.2 中医存在的问题
        15.2 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目的
        2. 受试对象
            2.1 受试者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冠心病诊断标准
                2.2.2 糖尿病诊断标准
                2.2.3 糖耐量减低的诊断标准
                2.2.4 FMD参考标准
                2.2.5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2.2.6 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的中医辨证分型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1 观察表的主要内容
            3.2 研究方法
        4. 数据整理和统计方法
            4.1 数据整理
            4.2 统计方法
    结果
        1. 患者的一般情况
        2. 各组间FMD值的比较
        3. 冠心病各中医证型分布
        4. 冠心病各中医证型之间FMD值的比较
        5. 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各中医分型分布
        6. 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各中医证型之间FMD值的比较
        7. SOD、HDL-C、UA、HbAlc、年龄、CHO、LDL-C、TG、CRP、HCY、BMI等因素与FMD的相关性
    讨论
        1. 冠心病、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等各组之间FMD值的比较
        2. 冠心病各中医证型分布及FMD值的比较
        3. 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各中医证型分布及FMD值的比较
        4. SOD、HDL-C、UA、HbAlc、年龄、CHO、LDL-C、TG、CRP、HCY、BMI等因素与FMD的相关性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丹参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1年08期

2 蒋海河;刘一;林国强;李迎秋;;高脂血症大鼠血浆vWF,PAI-1和t-PA变化及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3 孙晶,韩国锋,于秀峙,张金元;胰岛素抵抗与尿毒症高血压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年12期

4 张栩,汪恕萍;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年05期

5 刘月洁,吴艳君;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发生机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6 陈德友;曹剑;朱冰坡;刘涛;;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1期

7 吕树铮;王立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流行病学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12期

8 刘淑芬;曾学军;;尿酸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相关性[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9年01期

9 李亚芹;问慧娟;刘文敏;;参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年04期

10 董波,黄定九,李慧丽,向祖琼;血管紧张素II对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2865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65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f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