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多廿烷醇在高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2 00:03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致病病因,他汀类药物是有效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药物。2013年AHA/ACC颁布的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胆固醇治疗指南,再次强调了他汀类药物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确切防治作用,但他汀类药物在发挥有效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肌痛、肌溶解、药物间相互作用等,致使临床上许多患者不能正常应用他汀类药物。多廿烷醇是近年来在天然食物甘蔗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降脂药物,有研究显示该药在发挥较好调节血脂作用的同时,表现出与他汀类药物不同的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但由于多廿烷醇临床应用时间尚较短,相关研究也较少,能否发挥与他汀类药物类似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以及是否同时也具有调脂以外的作用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以及在高龄老年患者中应用效果如何尚不清楚。目的对比研究多廿烷醇在高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应用的降脂疗效、安全性以及调脂外多效性作用。材料与方法入选对象:入选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高龄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共294例,年龄75-98岁,...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多廿烷醇在高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LDL-C水平变化曲线图

曲线图,水平变化,曲线图,统计学意义


图 2 TC 水平变化曲线图在治疗前,各组之间 LDL-C、HDL-C、TC、TG 水平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各组 12w 时 LDL-C、TC 水平较 0w 开始明显降低;24w 时各组 LDL-C、TC 水平,较 0w 明显减低,较 12w 时均进一步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w 时各组 LDL-C、TC 水平较 0w 明显降低,较24w 时进一步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比较,于 12w 开始至 52w 时 LDL-C 和 TC 水平降低幅度 D 组>C 组>A 组>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 HDL-C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 TG 水平,A 组和 B 组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12w 时开始, C 组和 D 组的 TG 水平与 0w 比较明显降低,24w、52w 时 C 组和 D 组的 TG 水平与 0w 比较明显降低,TG 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和 D 组之间比较,其降低 TG 水平作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3 各组治疗前后 Lpa、ApoB/ApoAI 的变化

曲线图,曲线图,水平变化


52w 83.46±19.69abc85.48±20.61abc182.19±19.98abc1281.39±18.45abc1230w 127.26±29.92 128.43±27.91 126.98±30.32 126.87±31.2812w 131.52±30.19 127.59±26.87 125.76±26.91 135.67±29.1724w 121.74±31.28 120.71±29.30 129.25±29.47 130.79±30.20AIg/dl)52w 129.76±27.67 131.94±33.72 134.68±28.76 128.69±27.350w 0.71±0.18 0.78±0.17 0.75±0.16 0.73±0.1412w 0.68±0.20a0.71±0.19a10.72±0.19a10.70±0.15a124w 0.69±0.19a0.69±0.20ab0.68±0.18ab0.67±0.14ab2B/ApoAI52w 0.63±0.17abc0.69±0.19ab10.62±0.16abc20.61±0.17abc12注:a:与 0w 相比,p<0.05;b:与 12w 相比,p<0.05;c:与 24w 相比,p<0.05。1:与 A 组相比,p<0.05;2:与 B 组相比,p<0.05;3:与 C 组相比,p<0.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J].   中国卒中杂志. 2013(07)
[2]多廿烷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J]. 李晶晶,田乃亮,朱中生,陈绍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3]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新进展[J]. 潘国洲.  内科. 2010(04)
[4]循环内皮细胞:评价病理状态下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生物标记物[J]. 韩建群,李炳蔚,苑晓晨,修瑞娟.  中国微循环. 2009(05)
[5]新型调脂药——多廿烷醇临床应用评价[J]. 胡大一,丁荣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01)
[6]多廿烷醇与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 王云,柯元南,王嘉莉,焦媛,赵秀丽,孙宁玲,杨新春,孙瑞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8(02)
[7]载脂蛋白A1和B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J]. 庄一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6(03)
[8]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J]. 黄赛杰.  医药导报. 2006(01)
[9]小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J]. 刘继文,侯敏,董丽红,余方华,孙勤.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07)



本文编号:3114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114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9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