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参数与血脂谱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发布时间:2021-05-24 06:10
研究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以单纯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包括病理性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T细胞介导的免疫破坏及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是临床常见的检验项目,而血小板参数(platelet indices,PI)是通过自动血液分析仪直接或间接得到的一组参数,与血小板的形态和增殖动态相关,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及预后性研究,主要包括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和大型血小板比例(platelet larger cell ratio,P-LCR)。在ITP患者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用于鉴别诊断多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并可作为疾病复发和疗效的预测指标。脂质作为血小板膜结构的重要成分,参与血小板活化和生成的多种生理过程。有研究发现,在某些炎性疾病中,血脂水平可通过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及活性,使循环血液中血小板形态发...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ITP背景介绍
1.2 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概念
1.3 血小板参数在ITP中的临床应用
1.4 血脂对血小板的作用
1.5 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资料统计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基本信息及治疗前相关参数
3.2 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之间相关性分析
3.3 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与血脂相关性分析
3.4 治疗前出血情况相关性分析
3.5 骨髓巨核细胞数与血小板参数及血脂相关性分析
3.6 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ITP的发病机制
4.2 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4.3 脂质与血小板
4.4 总结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203695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ITP背景介绍
1.2 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概念
1.3 血小板参数在ITP中的临床应用
1.4 血脂对血小板的作用
1.5 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资料统计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基本信息及治疗前相关参数
3.2 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之间相关性分析
3.3 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与血脂相关性分析
3.4 治疗前出血情况相关性分析
3.5 骨髓巨核细胞数与血小板参数及血脂相关性分析
3.6 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ITP的发病机制
4.2 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4.3 脂质与血小板
4.4 总结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203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2036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