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深静脉血栓的影像学表现
发布时间:2017-05-09 19:06
本文关键词:大脑深静脉血栓的影像学表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脑静脉系统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CVT)形成是一种少见且类型特殊的脑血管疾病,依据受累静脉的不同,分为静脉窦血栓(Dural Sinus thrombosis, DST)、皮层静脉血栓(contical vein thrombosis,CoVT)以及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DCVT). DCVT是指发生于双侧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及大脑大静脉等深部静脉的血栓形成,临床上更加少见,并且由于其引流部位和解剖学上的特殊性,病情常常较单纯静脉窦血栓更加危重,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往往会留下终身的后遗症,甚至死亡。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其诊断往往依赖各种影像学检查。但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影像科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造成误诊与漏诊,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本文通过总结分析DCVT的CT及MRI特征,意在加深影像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2月至2015年1月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10例DCV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①观察并分析不同时期DCVT在CT及MRI上的直接征象以及间接征象。②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比较3D PC-MRV以及3D CE-MRV两种静脉成像方法对深静脉及直窦的显示能力有无统计学差异。③观察DCVT在DWI及ADC图上的信号特点,分析DWI及ADC图对于DCVT的诊断价值。[结果]1、CT表现:直接征象为受累静脉内高密度影,本组6例行CT扫描,其中3例急性期患者均在直窦、Galen静脉和/或上矢状窦走行区内发现条索状高密度;2例亚急性期患者的直窦、Galen静脉及上矢状窦内未发现明显异常密度,但其1例增强扫描在直窦及上矢状窦内可见空三角征及轨道征;1例慢性期患其直窦、上矢状内呈等密度。间接征象为引流区域的静脉性水肿和/或梗死灶,水肿在CT上呈现低密度影,合并出血性梗死时,则可见高低混杂密度。本组患者2例在双侧丘脑及侧脑室旁发现对称性低密度灶;1例双侧丘脑发现高低混杂密度,侧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影;还有3例基底节区未发现异常密度,但其中1例却在同时期的MRI图像上发现了基底节区异常信号。2、MRI平扫及增强:直接征象为静脉内血栓信号:4例急性期患者血栓呈等T1、长T2信号;5例亚急性期血栓在T1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可以呈等信号或高信号;1例慢性期患者在T1WI及T2WI上均为低信号。间接征象较CT更为典型,且表现更加丰富,本组10例DCVT患者中,8例在丘脑、基底节区出现静脉性水肿和/或出血性梗塞灶,其中6例为双侧对称分布,2例只在单侧丘脑发现病变。另有2例在基底节区未见发现异常信号,但其中1例却合并左额叶及颞叶皮层下梗死灶。5例行增强扫描患者还可发现深髓静脉的扩张强化。3、MRV表现:①MRV可以更加直观全面地显示血栓所累及的静脉及静脉窦。本组9例患者行MRV检查,均有深静脉栓塞并全部合并直窦血栓形成,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3例,右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栓6例,左侧横窦血栓6例,左乙状窦血栓5例。②3D CE-MRA对于合并血栓形成的深静脉及直窦的显示能力要好于3D PC-MR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DWI及ADC图:7例初诊患者行DWI扫描,其中5例患者有治疗后影像资料,分析此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MRI图像发现:2例基底节区DWI及ADC图均呈稍高信号,经溶栓治疗后此2例患者的丘脑及基底节区异常信号基本或完全消失;另3例患者治疗前DWI及ADC图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其中2例复查可见软化灶及/或陈旧性出血灶。5、SWI:2例患者行SWI扫描,其中1例在双侧侧脑室旁及基底节区发现深髓静脉扩张,另1例合并皮层静脉栓塞的患者则在左额叶皮层下发现多发微小出血灶。[结论]1、CT平扫对于急性期DCVT直接征象的显示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是对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直接征象的显示常不敏感;对于DCVT间接征象的显示CT不如MRI敏感。2、 ①MRI平扫及增强:MRI对于急性期和慢性期血栓直接征象的显示不敏感,但是对于亚急性期血栓显示非常敏感;DCVT在MRI上的间接征象特异性很高,可以发现双侧基底节区的水肿、梗死以及出血。②MRV不受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不论急性期、亚急性还是慢性期血栓均表现为低信号的充盈缺损或者静脉(窦)的不显影。③3D CE-MRV对于深静脉及静脉窦栓塞程度的显示要明显优于3D PC-MRV,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深静脉的栓塞程度以及治疗后的再通的情况。④根据DWI及ADC图的信号特点,可以判断DCVT的水肿类型,检测微小的急性期出血,从而预估其治疗后的效果。综上所述,MRI联合MRV是目前诊断DCVT最敏感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2;R543.6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6-7
- 中文摘要7-10
- Abstract10-14
- 引言14-15
- 资料与方法15-17
- 结果17-35
- 讨论35-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9
- 综述49-57
- 参考文献54-57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雪林;邱士军;张研;张玉忠;文戈;陈斌;;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静脉窦病变中的应用(英文)[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2 查云飞;孔祥泉;刘定西;;3D-CE MRA、2D-TOF MRA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比较[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08期
本文关键词:大脑深静脉血栓的影像学表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530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