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266例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7 13:05
本文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266例临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回顾性分析 预后 基础心脏病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超声表现,病原体特点,治疗方法,预后情况,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加强对IE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提高IE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的26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治疗及预后情况,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比较有基础心脏病史IE及无基础心脏病史IE患者在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治疗及预后的差异。结果:1、共收集病例266例,其中男性167例,女性99例,男女比例1.69:1。年龄11~72岁,平均年龄39.6±15.28岁。2、254例(95.5%)为自体瓣膜,12例(4.5%)为人工瓣膜。3、69例(25.9%)有基础心脏病史,其中风湿性心脏病35例(13.2%),先天性心脏病27例(10.1%),其中动脉导管未闭最为常见,其次为室间隔缺损,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例(2.6%)。4、有心脏手术史22例(8.3%),其中人工瓣膜置换术12例(4.5%),冠脉搭桥术1例(0.4%),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5例(1.9%)。5、临床表现以发热,贫血,心脏杂音,呼吸困难及咳嗽为主要表现,发热176例(66.2%),贫血84例(31.6%),心脏杂音102例(38.3%),呼吸困难150例(56.4%),咳嗽104例(39.1%)。6、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209例(78.6%),其中二尖瓣赘生物62例(23.3%),三尖瓣赘生物33例(12.4%),主动脉瓣赘生物111例(41.7%),主动脉瓣所占比例最高,左心赘生物173例(65.0%),右心赘生物36例(13.5%),左心右心均有赘生物9例(3.4%)。7、血培养阳性患者95例(35.7%),其中链球菌34例(12.8%),葡萄球菌38例(14.3%),真菌10例(3.8%),其他类13例(4.9%),其中链球菌及葡萄球菌仍是最主要致病菌。8、194例(72.9%)是以静脉抗菌药物为主的内科治疗,72例(27.1%)患者在静脉抗菌药物为主的内科治疗基础上行外科手术。9、临床好转171例(64.3%),转上级医院的16例(6.0%),自动出院的56例(21.1%),住院期间死亡的23例(8.6%)。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e死亡危险因素为人工瓣膜,栓塞,心功不全,而手术治疗是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人工瓣膜(or=14.45,95%ci2.65-78.93,p=0.002),栓塞(or=20.41,95%ci6.02-69.24,p=0.000),心功不全(or=6,763,95%ci1.68-27.23,p=0.007)是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手术(or=0.048,95%ci0.004-0.589,p=0.018)是保护性的因素。10、有基础心脏病史ie患者特点:(1)男性32例,女性37例,男性患者比例(46.38%)明显低于无基础心脏病史ie患者比例(68.53%)(p0.05),平均年龄38.78±10.21岁,其中≤50岁患者比例66.7%,与无基础心脏病史≤50岁ie患者比例72.9%无明显差异(p0.05)。(2)有基础心脏病史ie患者较无基础心脏病史ie贫血及心脏杂音比例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发热与呼吸困难无明显差异(p0.05)。(3)有基础心脏病史ie较无基础心脏病史ie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比例及主动脉瓣赘生物比例显著降低(p0.05),心脏扩大无明显差异(p0.05)。(4)有基础心脏病ie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及葡萄球菌阳性率较无基础心脏病史ie均显著增高(p0.05)。(5)有基础心脏病史ie手术治疗率较无基础心脏病史ie显著增高(p0.05),其临床好转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ie患者有基础心脏病史比例减少,无基础心脏病史患者比例增加,先天性心脏病比例有所增加,风湿性心脏病比例减少,但在ie中所致比例仍最高,心脏介入治疗成为新的ie危险因素。2.ie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多数不典型,发热仍是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还可伴有贫血,呼吸困难,心脏杂音,栓塞等,皮肤损害较前少见。3.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仍是ie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超声心动图阳性率高于血培养,二者均需提高其阳性率。4.ie患者的最主要病原微生物仍是链球菌及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比例有所增加,链球菌比例减少,需提高对其他少见特殊致病菌的重视,如真菌,q热病原体,hacek等。5.抗生素治疗是ie治疗的根本,但对于内科治疗效果欠佳时仍需积极手术治疗。6.住院死亡率为8.6%,但自动出院率高达21.1%,临床好转64%,自动出院的患者因治疗效果较差或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提示预后较差。7.对霉菌性心内膜炎,难治性心衰,瓣膜穿孔等患者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其关键在于掌握手术指针和手术时机。8.有基础心脏病ie男性比例较无基础心脏病史ie显著降低,贫血及心脏杂音发生率显著增高,超声赘生物以二尖瓣多见,主动脉瓣赘生物显著降低,血培养阳性率显著增高,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治疗包括内科和外科治疗,其手术治疗显著增高,其预后与无基础心脏病史IE无明显差别。9.提高对IE的认识是早期明确诊断,减少误诊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 回顾性分析 预后 基础心脏病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2.41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英文摘要8-14
- 前言14-16
- 材料与方法16-19
- 结果19-31
- 讨论31-40
- 结论40-42
- 参考文献42-49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49-50
- 致谢50-51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变迁(综述)51-62
- 参考文献57-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千星;吴正贤;黄芬;王华兵;何涛;曾和松;;感染性心内膜炎特点分析(附119例报告)[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4期
2 王辉;倪超;田庄;郭立琳;朱文玲;;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及预后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年06期
3 李英;张晓娟;佃少娜;谢迦南;;感染性心内膜炎170例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07期
4 杨思远;石应康;;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987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9879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