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共同体批判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19 22:05
马克思以“市民社会”这个概念为基点,向前回溯发现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国家与市民社会处于原始的同一状态。随着人们理性意识的觉醒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慢慢打破了血缘、地缘等的限制,市民社会本身发生了分裂,出现了以国家为代表的公共领域和以个人为代表的私人领域。在早期,马克思受黑格尔的影响,坚持理性主义国家观,直到莱茵报时期,他遇到了一系列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从而开始反思黑格尔理性主义观念论的“国家”形式本身,通过对国家和法的分析,指出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从而将对国家和法的批判推向市民社会的内部,继而在考察市民社会发生分裂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深入研究了从古至今的共同体形式,从历史批判的视域分析了这些共同体形式下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进而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指向“自由人的联合体”。通过对比当代西方政治理论建构中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两大基本范式,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深刻性,以之为指导,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交予我们的任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36920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文相关文献量图
资料来源:本图来源于中国知网图1.1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文相关文献量图学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专著也是在2018年之后开始增长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图书目前大约有20余本,诸如习近平的《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王帆、凌胜利主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
图1.1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文相关文献量图
学界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研究起步较晚,在中国知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检索词,检测到相关文献有三千余篇,年份主要集中于2015年之后。从图1.1中也可以看出从2015年开始,相关文献开始增加。2017年到2018年之间文献量直线式上升,2018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献量达....
研究生教育2006年哲学学科毕业博士研究生情况
单位专业姓名指导教师论文题目北倔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李富君王东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析王建永郭建宁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李百玲王东晚年马克思交往观初探邢立军丰子义差异性时代的总体性—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文化阐释学的哲学基点李毅红赵家祥唯物史观视野中的青年问题─中国哲学李根....
本文编号:4036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3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