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传统儒学意识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20 05:45
  传统儒学意识形态研究是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的现实之需,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儒学意识形态是作为社会意识的传统儒学在与阶级发生互动中产生的,体现了自汉代起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系统性、隐藏性等特征,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传统儒学意识形态在家国同构的政治场域与伦理本位的组织形式中生存延续,搭建了以“天人合一”为逻辑起点、以“内圣外王”为理想人格、以“三纲五常”为人伦秩序、以“家国天下”为道德格局的理论架构,并提供了以个人修养、家风教化、权力运作为基础的实践路径,它在道统、政统、学统间的三维互动中,及理论与实践系统的双向互动中循环运作。传统儒学意识形态作为超越了学术与宗教的文化价值系统,服务于政治,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兼收并蓄,其所勾勒的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弥合了君、臣、民之间的裂痕,赋予统治权力以合法性与正当性,将人文精神与宗教功用相结合,实现了臣民阶层的习惯性顺从。传统儒学意识形态在封建王朝中始终存在着两组悖论:其一,卫道者与掘墓人的悖论;其二,民本位与君本位的悖论。但在传统儒学意识形态中,围城式的意识形态灌输、疏不破注式的传...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思路示意图

图1-1研究思路示意图

最后,当代启示以明意。道伦理、道德、实践三个维度,为当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传统文化资源。1.3.2研究方法


图2-1:意识形态概念产生示意图

图2-1:意识形态概念产生示意图

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基础上的观念上层建筑。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阐述了结构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并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明确地阐述了观念上层建筑这一概念,此时,马克思眼中的意识形态,只是一个学术意义上的概念,他指出:“在不同的占....


图3-2: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示意图

图3-2: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示意图

其次,镶嵌于差序格局中的传统儒学意识形态建构了差序的人伦秩序。传统儒学意识形态始终不能脱离对人伦秩序的关怀,人伦秩序是社会稳定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维护统治秩序的基石。传统儒学意识形态所建构的人伦秩序,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这主要是因为尊卑有序的人伦秩序是建立在周礼的基础之上的,周王....


图3-3:中国传统社会人伦秩序图示意图

图3-3:中国传统社会人伦秩序图示意图

图3-2: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示意图3.2.4现实的道



本文编号:4037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37474.html

上一篇:苏辙《老子解》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2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