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历史变迁研究
本文关键词:朱自清《背影》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历史变迁研究
【摘要】: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经典教学文本篇目不胜枚举。这其中尤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为突出代表,从1930年首次入选北新书局的初级中学混合国语教科书以来,收录在中学语文教材的次数和广度堪称之最。而不同时期的《背影》教学,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策略的取向和运用上各有不同,争议也时有出现。本文以《背影》一文在中国语文教学史上各个时期的划分为经,以语文教学界对《背影》的教学与解读为纬,从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两个层面,追溯其历史变迁的深层原因和问题所在,以期为探索经典阅读篇目的教学提供参考。本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绪论,介绍本选题研究的缘起及其意义所在,并对选题所涉及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两个概念进行界定,简要梳理研究范围、方法及其研究现状。点明探究的目的。第一章,中华民国时期的《背影》,即1912—1949年间。简要介绍朱自清《背影》诞生的历史背景及创作动机。从中华民国时期的语文教材、评论文章、著作等相关史料中,探寻出本时期语文教学界在《背影》教学中的理念取向及策略选用。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时期的《背影》,即1949—1978年间。这一时期由于文化教育界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语文教学内容深受政治政策的影响而发生极大变化。涉及到人情、人性主题的《背影》一文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以至将其从语文教材中删去。本章将以掀起“《背影》大讨论”的黄庆生发表于1951年的《一篇很不好教的课文——背影》一文为突破口,透过当时各类“针砭时文”对这一时期的《背影》一篇的教学理念及策略进行剖析。第三章,改革开放以后的《背影》,即1978—2000年间。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学界对《背影》一文重新重视起来,并于1980年将其恢复入选华东师大出版社的初中实验课本语文当中。本章将着重从大量教学一线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当中,条分缕析的探究出这一时段的《背影》教学的教学理念及其教学策略。并通过与前两个时期的分析结果进行异同比较,究其变化影响原因。第四章,新时期的《背影》,即2000年—至今。这一时期,我国新课程改革开始,多种话语纷纷涌向语文教学。各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策略的出现,使得《背影》一篇在这一时段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被解读与教学,期间也不乏各类争议之声。在这一章当中,将以众多一线教师以及学者对《背影》一课的教学实例和文章为依据,对这一时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展开分析,并与前三个时期的分析结果进行异同比较,深入探究各类“声音”背后的原因。结语,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引发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山;文贵有情——读朱自清《背影》断想[J];滁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2 霍在强;《背影》的辩证艺术[J];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姚敏;《背影》后的思索[J];语文建设;2005年07期
4 熊政;;从《背影》的结构看事件发展式写作[J];写作;2008年05期
5 张斗和;;《背影》艺术探赏[J];文学教育(上);2008年02期
6 王爱珍;;《背影》教学设计[J];文学教育(下);2010年04期
7 曾富印;;从“父亲的五句话”谈《背影》的父爱[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4期
8 周志良;;《背影》中的六个“数”[J];才智;2012年05期
9 李红波;;重读《背影》[J];语文建设;2013年13期
10 陈焕新;父子亲情的文化意蕴──《背影》的重新解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娜;;《背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陈骏涛;;忆念与审视——评《过滤的阳光》[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3 邢华君;;架起心灵的桥梁——《背影》教学案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史永东;;感受真切的父爱——课后小练笔教学案例[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亮;为何说《背影》不健康?[N];深圳商报;2010年
2 子在渊;建议删除《背影》是哗众取宠[N];广州日报;2010年
3 邓辉林;从“《背影》被删”传言看“法不容情”的偏狭[N];深圳特区报;2014年
4 王传涛;为什么老担心《背影》被删[N];湖北日报;2014年
5 贵州省兴义市郑屯镇中学 杨云霞;浅析《背影》中的教学与审美教育[N];贵州民族报;2014年
6 ;从《背影》风波看人文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林 非;《背影》对于我的影响[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陈熙涵;关于亲情的文字,,《背影》之后我们读什么?[N];文汇报;2013年
9 甘谷县大石学区 汪进义;浅析《背影》一文的主题[N];甘肃日报;2010年
10 乔杉;《背影》“中枪”呼唤教材编写改革[N];工人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佳颖;朱自清《背影》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历史变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2 胡代华;朱自清《背影》阅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郭增民;语文教材中《背影》主题解读史[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森;微电影《背影》编导阐释报告[D];西北大学;2015年
5 高爱民;《背影》阅读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78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17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