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师计划”培养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硕师计划”培养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策略研究 出处:《郑州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04年国家启动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该计划是一项鼓励应届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初高中任教,以解决农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师资队伍匮乏的一项政策。河南省自2004实施“硕师计划”以来,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郑州大学五所培养院校先后培养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1500多名,毕业生在我省44个贫困县进行教学,为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培养了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骨干师资力量。提高了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程度、综合素质,改善了农村教育总体水平、缓解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匮乏的窘境,创新了我省大学生多向的就业道路,弥补了我省农村教师培养、补充机制的不足。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我省部分地方存在对“硕师计划”政策解读失真、政策执行不佳、宣传不力、落实失位、研究缺乏等现象,导致“硕师计划”原本预期的愿景与现实的情境之间出现了落差。综合文献资料发现专家学者对“硕师计划”中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的研究很少,比如没有相应的专著;对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多数只从理论角度分析,没有对实地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证研究;研究角度多数切入角度宏观化,基本从政策进行解读,或者用几篇文献当做体育学科共性的例子来解决当前情况。由此可见河南省对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的微观研究存在一定空白,对“硕师计划”中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的研究成果较小。因此,强化体育学科农村师资的培养已经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对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的有效研究更好的推动“硕师计划”政策可持续良性发展。运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硕师计划”培养河南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宏观政策进行解读,将河南省“硕师计划”中的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作为调查对象。以“硕师计划”中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招生制度、选拔制度、任教制度、培养制度以及就职制度为切入点、系统的解读河南省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的现状,探索培养过程的主要障碍,分析出问题根源并得出以下结论。(1)我省“硕师计划”宣传力度不足,导致生源不足,学生报考资格不合理,门槛过高。(2)我省“硕师计划”选拔过程、选拔标准宽泛简单,学生参与动机失真。(3)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任教单位体育设施差,工作生活缺乏基础保障。部分学校对“硕师计划”中实习的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体育学科农村硕师生在学校中与其他学科相比其待遇明显低于其他学科硕师生。(4)在培养方面,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理论实践相脱节,培养环节衔接不畅,缺乏监管。(5)部分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在服务期满后,不再选择继续留校任教,人才流失率比较高,与“硕师计划”预期的效益相差较大。通过相关文献参考,对专家的访谈和对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强化“硕师计划”的宣传力度;注重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思想品德教育,发扬投身农村教育建功立业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热情。(2)严格程序,真实选材,各级地方教育主管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相关职责,详细制定该政策的监控计划并有效执行。(3)设立相关政策,激励体育教学开展;强化优惠政策的落实保障制度,加大对“硕师计划”专项资金的投入,切实保障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切身利益。(4)开设凸显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特色的课程;加强体育教育实践环节的培训,为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加强对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教学管理;完善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制度,加强对学位论文的管理。(5)以留住人才为宗旨的政策导向,完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真正切实做到政策引人、待遇吸人、情感染人、事业留人。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外联手培养教育硕士[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4期
2 陈夏英;115名教育硕士的调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3 黄文锋,徐富明;教育硕士求学动机的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3期
4 郑柳萍;颜桂炀;林深;;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化学)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6年01期
5 单永新;徐德华;范钦杰;;农村教育硕士:落实农村科学发展观的生力军[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邓超华;王云兰;;农村教育硕士的学位性质与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04期
7 张天雪;刘冬仙;;十年来我国教育硕士学术成效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8 张峰;刘薇;王春玲;蔡云飞;;案例教学在生物教育硕士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李永春;;中日教育硕士制度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10 姚赛男;;农村教育硕士:该确立怎样的培养观——基于管理者视角的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金稳;;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1)[C];2013年
2 陈永明;;呼唤教育界的“MBA”![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储召生;教育硕士缘何遇冷[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毕舸;教育硕士期待喝彩[N];四川日报;2002年
3 董建泽 徐洪义;曲师大教育硕士流动站落户庆云[N];德州日报;2011年
4 本报通讯员 黄燕子 记者 余彬;教育硕士,,掀起你的盖头来[N];湖北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冯华;怎样报考教育硕士?[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赵群;教育硕士专业越来越火[N];光明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高翔;南京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突破1500人[N];中国教师报;2006年
8 董盛;教育硕士:历经十年招生体系形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郭久辉;河南:农村教育硕士,冷变热竞争激烈[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记者 苏婷;北京从本科毕业生中招收教育硕士[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世讴;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时花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中元;美国教育硕士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曹麟光;广东省农村教育硕士政策实施效果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3 汪萌;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卓越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4 张园园;全日制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学习动力调查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5 梁玉静;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外实习个案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6 陈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文化类课程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7 林凤;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选择动机调查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8 韩慧;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学术写作能力现状调查[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9 唐雪玲;地理教育硕士教学竞赛能力提升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10 任丙芳;“硕师计划”培养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36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33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