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中汉文课程语法教学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韩国高中汉文课程语法教学问题研究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汉文》是韩国中学的独立科目,相当于中国的文言文。该科目课程标准以翻译和理解语句为主,不重视语法分析,以至于出现注解错误和混淆等问题,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正确理解以及教师讲解的顺利进行。很多学者对"汉文"本身及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该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韩国高中的十种《汉文Ⅰ》教材上的相关语法问题,拟通过与中国的古汉语语法研究成果互相比较后,展望韩国汉文科目教育的方向。文章以"与"、"之"、"为"、"犹"为例描写和归纳一下韩国汉文科目的语法教育上的问题点。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梳理,我们总结为两点:第一,缺乏对汉语的历时性变化的研究和认可,有时把已经虚化的词当做实词,或者不清楚虚化的过程。第二,缺乏对汉语本身结构的分析,忽视句法关系,常常以翻译的意义来判断词类或者句类。我们建议在《教育课程-汉文》的语法教育内容里添加语法化的概念,以及语法结构的内容,适度改变"以翻译为主"的教育方法,同时重视词义、词类、句法之间的有机关系,提高教材的准确度,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研究时,关于汉语语法,主要参照中国杨伯峻先生的《文言文法》和韩国李佐丰的《古代汉语语法学》。需要的话,还会补充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于需要引用的汉文课程书目中的韩文内容,特别是《教育课程解释书-汉文科教育课程》的重要说明,本人来翻译。如果内容很重要,需要原文的话,会附加韩文原文,翻译时,会坚持尊敬本来的汉字词的原则。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绍虞;;从文法语法之争谈到文法语法之分[J];学术月刊;1982年01期
2 丁石庆;达斡尔语名词语法成分的重叠[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06期
3 ;语法小辞典[J];语文教学通讯;1984年03期
4 袁海霞;;跨方言语法比较的方法、视角及问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5 董志翘;;略论“中”的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刘伊念;;副词“其实”的语法化程度及走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年06期
7 王凤敏;关于语法化及语法化五个方面的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贾f^儒;说“了”字的语法功能与语义关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9 闫君;;“坏”的语法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6期
10 池昌海;凌瑜;;让步连词“即使”的语法化[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婷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听力教学语法讲解技巧、习题设计研究[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陈宗利;;外置=移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丽艳 商务印书馆汉语出版中心;追根探源创新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苏培成;一个产生不久的后缀“门”[N];语言文字周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兆惠;两汉语法专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峰;“X真就Y”构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江洁;建瓯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珩;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二三年级本科生语法偏误比较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兰茜;论汉语动词“为”的语法化[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5年
5 KIM SEWOOK(金世旭);韩国高中汉文课程语法教学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6 赵一凡;半个世纪中两岸三地语法的发展与变异及其规范化对策[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彭吉军;“X不X”结构的语法化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郝双双;“看”的语法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璐;“与”的语法化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许响玲;语法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53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35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