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生作文教学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王栋生作文教学思想研究 出处:《扬州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写作是人心灵的表达,它能促使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然而,当下学生的写作状况不容乐观,许多学生讨厌写作,甚至是害怕写作,无法体会写作的愉悦。王栋生老师的作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他与学生一起从写作的根源寻找写作的快乐,王老师的教学思想对当下的作文教学有启示意义。因此,本人选择王栋生作文教学思想研究这一论题。本研究有利于王栋生作文教学思想的系统化和完整化,为当下一线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参考,也促进教育改革。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将王栋生作文教学思想系统化,并挖掘他的教学思想对当下作文教学的启示。王栋生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王栋生老师对学生厌倦写作的反思。王老师认为学生厌倦写作甚至是害怕写作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写作的兴趣,他们无法感受写作过程中愉快。另外,学生缺少生活的经验导致文章不充实,甚至无法寻找与作文有关的生活素材使文章缺乏生活的气息。从教师的方面来看,王老师认为教师观念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以及对学生缺乏了解也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升的原因。当然,王老师独特的作文教学理念除了与他的教学经历有关还与他自身的生活经验,写作经验和性格有着密切的关联。王栋生老师是文革时代走出来的人,文革时的遭遇让他更加重视思考的能力,他觉得人要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创造力。杂文家王栋生对写作的热爱也让他意识到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自己就要有写作的经验,有写作经验的教师才能给学生提供适时的帮助。王栋生作文教学思想的核心是鼓励让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写作以及倡导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王栋生老师在作文教学时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一、养成“抒真情”的习惯,二、培养学生的关注意识,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他会采用特殊的教学方式,比如:读写并重,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摒弃浮夸,提倡质朴的文风:辨析信息,培养正确的是非观;抓准时机,适时地教学:提炼升华,与学生谈作文;独立自主,培养学生自觉修改的意识。此外,他的评改方式也比较特别,比如,打破传统,敢于打满分;精读少改,以调整为主。王栋生独特的作文教学思想对当今的作文教学具有启示意义。对作文教学目标的启示有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写作,引导学生要会写。对作文教学方法的启示有教师与学生要共同读书,教师自身要有写作经验,教师要有独立的思维。对作文教学评改方式的启示有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评改的效率。
[Abstract]:Wang Dongsheng ' s composition teaching is the main reason why students are tired of writing . In addition , Wang Dong - sheng ' s writing teaching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write and to promote the independence of writing . In addition ,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 consciousness of self - modification . In addition , his evaluation methods are more special , such as breaking the tradition , being able to score full marks , and adjusting mainly . The unique composition teaching thought of Wang Dongsheng has an inspiration to the present composition teaching .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teaching goal of composition teaching is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write and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write .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omposition teaching are inspired by teachers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 writing status and to give them encouragement in time .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own cultiv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valu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磊;作文课片段[J];学科教育;2000年10期
2 倪军仓;从编辑的角度看作文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王春艳;我是怎样指导学生作文的[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4 蔡宗模;作文教学的第三只眼──对国外作文教学研究的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年09期
5 薛培芳;一次作文课的尝试[J];学科教育;2001年05期
6 赵美林;其实,学生有话要说——对作文教学的一点反思[J];学科教育;2001年05期
7 尹绪胜;我是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苏晓红;作文教学实践浅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1年05期
9 高瑞玉,郭经友,牛巧欣;对作文教学的两点思考[J];职教论坛;2002年10期
10 孙雁秋;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合作精神[J];语文建设;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巧芳;;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思考[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侯国章;;营造氛围 苦练硬功——作文教学初探[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朱曦洁;;在生活中寻求创新——我对写作创新的一点想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冯富玉;;走出课堂,让作文活起来[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林;;作文教学的创新[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贺绮;;让作文呈现生命的本真[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磊;;坦诚做人,真实作文[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龙水花;;论教师的情感对作文教学的影响[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杨丽菊;;浅谈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的优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10 广西南宁市卫国小学课题组;;博客让网络作文如虎添翼——网络作文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林霞;谎言+套路+矫情=作文?[N];山西日报;2010年
2 舞钢市 殷庚晓;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作文[N];学知报;2010年
3 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城东中学 张凯敏;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N];学知报;2010年
4 陈刚;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N];黔西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徐德明;作文“假大空”病根:缺乏体验思想贫乏只为应试[N];天津教育报;2011年
6 金鹗小学 张祝军;如何引导学生写作文[N];岳阳晚报;2011年
7 剑河县南哨小学 杨章燕;浅议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N];贵州民族报;2014年
8 何莉雯;作文教学要从“后”转“前”[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张毅;作文 向生活回归[N];中国教师报;2006年
10 贵州省黔西县协和龙井小学 黄连志;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N];大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凤青;初中作文失语症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晴;初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颖;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勇龙;农村7-9年级生活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玉春;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作文素养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杜朝晖;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晓敏;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乾明;作文教学批判与开发信息资源的作文课程[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于利华;吉林省第二实验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10 庄晓晨;初中生活作文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8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35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