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市中学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北京市中学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出处:《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田径运动是竞技体育运动的基础,对其他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奥运会、亚运会还是国家各级综合运动会上,田径运动项目总是金牌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竞技体育项目,可以说,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直接可以影响到代表团在综合性运动会上的位置。抛开名次和荣誉不说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最古老的项目,他可以全面有效的发展人各部位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其他各项运动项目的发展和提高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田径运动后备人才是田径项目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运动项目才能在全国保持竞争性1。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田径运动也必将朝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于是老旧的“举国体制”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运动员的培养在新的形势下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北京而言虽然田径运动是开展的较早较普遍的竞技体育项目之一,区、市级体校是培养田径运动人才的重要来源,但随着近些年家长、学校、社会对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和体校学生出路困难、文化程度低、难以适应社会等问题导致区市级体校生源不断减少,但传统项目中学及普通中学训练水平、重视程度较低又无法短时间内立刻对优秀田径后备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和填充。这些问题长时间的积累势必会影响北京市田径竞技运动乃至大众健身水平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北京市中学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北京市中学田径带队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项结构比例适宜,分布合理。但仍有少数带队教师参加培训次数较少。在训练动机方面人数比例最多的是热爱田径事业的带队教师。这部分教练员训练动机自发而稳定可以给训练带来积极影响,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由外部成就动机主导但是仍具有很高的主动性,但研究表明仍有一小部分教练员是因为工作调动需要而承担这项工作。这部分教练员不同于前面所描述的那两部分教练员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2.北京市田径后备人才教练员的效益分配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效益影响过于注重结果评价而忽略过程评价导致的带队教师对带队的收益所得满意度不高,这样长此以往所带来的问题是带队教师不顾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破坏运动训练的长期性和系统性。3.在学生运动员的参与训练的动机方面,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运动员从事田径运动训练是为了凭借运动成绩的优势可以进入自己理想的高中或者大学。但是我们在田径后备人才的输送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合理的体系。教练员选材也主要通过运动会,而下一级学校输送的仅占很少一部分。这说明各级学校之间缺乏互动机制,各级训练形式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靠教练员而非通过学校之间的官方手段来维系的。4.根据培养后备人才目标制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带队教师及学校只有很小一部分,而根据运动会、考核项目、升学等目标制定中短期计划的学校及带队教师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短期目标的制定不利于北京市中学生田径后备人才的发展。另外教练在训练中无论是训练计划的制定还是训练方法的使用都过于依赖自己的主观经验,缺乏客观的生理指标作为指导,主要原因是关于训练监控的设施、比较匮乏,以及我市中学田径训练经费来源单一,以财政拨款和学校经费为主,这样的经费来源方式不利于训练设施的更新和建设。5.大多数的运动员的每日训练时间和每周训练时间都被控制合理,只有少数运动员每日训练时间偏少。只要注意在训练时间内训练密度安排得当、训练方法使用科学即可。但是在每年参赛次数方面,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运动员因为报名资格限制每年只能参加1-2次的正式比赛,这是导致学校或带队教师制定训练目标不合理、学生对田径训练参与的积极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Abstract]:Track and field sports is the found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competitive sports . Only a small number of athletes have a small daily training time . It is important to notice that the training density is properly arranged during the training time , and the training method uses science . However , nearly half of the student athletes can only participate in the 1 - 2 formal competitions each year because the enrollment qualification limit is limited to 1 - 2 formal competitions each year ,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ason that the school or the leading teacher is unreasonable in developing the training target and the students ' positive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field training is not high .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东生;;影响我国高校学生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吴建堂;;北航男排培养模式对高校培养学生运动员的启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李志娥,王允林;培养学生运动员也要重视全面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隋凤岐;;树立诚信意识,对学生运动员负责[J];吉林教育;2013年08期
5 史冬博;学生运动员在场上应学会张扬自己[J];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06期
6 ;本期话题之一 培养学生运动员应以全面发展为主[J];中国学校体育;1995年03期
7 ;本期话题之二:培养学生运动员应以全面发展为主[J];中国学校体育;1995年05期
8 ;要对学生运动员的前途负责——“培养学生运动员应以全面发展为主”的专题讨论小结[J];中国学校体育;1995年06期
9 凌平,张柱;关于美国高校招收学生运动员管理制度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张冰,石春健,吴剑平,向春;清华大学培养优秀学生运动员研究过程理论架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华洁;;清华大学学生运动员社会认同需求被满足状态和应对策略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张铁峰;;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心里范畴的监测及评价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付全伟;徐文泉;冯丽伟;;青少年学生运动员图形推理能力的发展及认知过程的眼动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于芬;杜清才;周萍;;清华跳水队培养学生运动员运动动机探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武斌;樊晋华;;高水平运动队耐力项目学生运动员赛前营养方案的应用[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俊;从运动员学生到学生运动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记者 单磊;学生运动员:光鲜与酸楚[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本报记者 邓红杰 兼职记者 殷旭;从运动员学生到学生运动员[N];中国体育报;2012年
4 张程;“学生运动员”还是“运动员学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5 江苏省徐州职业教育中心 陆立权;如何消除中学生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N];中国体育报;2008年
6 严周 林丽;如火的青春[N];人民日报;2001年
7 殷旭;目标:竞技学习俱佳[N];四川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窦雨佳;“学生军”赶“专业”难在哪?[N];中国体育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小伟;从“结合”到“融合”,路还有多远?[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张泽科 宋玉平;叩问“人本”的力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芬;对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福丽;中美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的差异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王翠娟;欧美学生运动员资助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李俭;对北京市中学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4 陈梦嘉;重庆市中学的田径传统项目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徐建立;辽宁省中学生运动员学习成绩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慧升;内蒙古与京津地区部分高校学生运动员招生和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常成一;中学生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素质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诗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9 孙静;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补充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10 辛雷;高职院校运动队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69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36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