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让思想品德课生动起来

发布时间:2018-03-10 21:16

  本文选题:思想品德课堂 切入点:生动 出处:《教育现代化》2017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初中时期是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既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又需要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和亲身实践。因此,教师需要创造问题情境,从而让品德课堂更加生动的贴近生活,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对思想品德课堂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堂更加生动起来,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更有效的提高了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实效性。我们平常只是侧重的谈论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喜爱与排斥,却总是疏忽了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为此,如何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的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创新,探求适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成为在初中时期对思想品德教师们共同探讨和研究的焦点。本篇文章主要是从如何更生动地上好思想品德课的角度出发,以教改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堂。
[Abstract]: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eriod is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haracter, which not only needs the guidance of correct values, but also needs the students to learn to think and practice independently. Therefore, teachers need to create problem situations. So that the moral class more vividly close to life, leading students to find problems, put forward problems, solve problems, Raise the awar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lass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lass be made more vivid and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 Mor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lassroom. We usually only focus on the students' love and reje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haracter of junior high school, but always neglects the teacher's incalculable influence on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How to tak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dea as the guidance, actively devote oneself to the educational teaching practice activity, unceasingly innovates, seeks the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which suits the times characteristic, I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for ideological and moral teacher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is articl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ow to get a good moral lesson more vividly, as well as an analysis of practical cases. Expound how to do well in the class of thought and morality.
【作者单位】: 四川省仪陇县光华小学;
【分类号】:G6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洪清;谈思想品德课的启蒙教学[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2 李静贤;关于思想品德课的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张宏;关于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S1期

4 李晓兰;思想品德课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5 李保明;思想品德课考核的“三为主”原则[J];教学与管理;2003年23期

6 俞李,朱宝法;构建充满活力的思想品德课[J];教学与管理;2003年32期

7 颜学贵;思想品德课练习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邹莉莉;论思想品德的内在结构[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王红梅;如何展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10 韩丽英;思想品德课教改要走出三个误区[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祁玉秀;;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备课[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2 孙成花;;首次使用粤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困惑及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 许金成;;谈谈思想品德课的对话和交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姜立东;;心理问题≠思想品德问题[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5 张娟;;驾驭意外 收获精彩——新课标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为了集体的发展》教学案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6 刘军;;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的最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2012年

7 董慧仪;;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教育的思考[A];中国名校卷(广东卷)[C];2013年

8 邓娜;;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施与思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9 王进洲;;合作互动 感悟升华 快乐学习——浅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策略[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10 廖玉勐;;试析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作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英;思想品德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N];驻马店日报;2006年

2 嵩明三中 张正平;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N];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

3 山东省莱芜市口镇初级中学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 全国课改名校长 山东省首届齐鲁名校长 山东省先进教育工作者 张伟;思想品德课改革的思考与实践[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阜宁县施庄初级中学 邹向琴;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探索[N];江苏教育报;2013年

5 中江县大西街小学 吴湘黔;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N];四川科技报;2013年

6 张永云;浅谈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作用[N];江苏经济报;2007年

7 泸县奇峰镇奇峰学校 佘成福;上出思想品德课的声色情趣[N];泸州日报;2008年

8 武威第十三中学 瞿金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N];武威日报;2008年

9 江都市郭村中学 杨宝兰;打造富有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N];江苏教育报;2009年

10 李荣华;如何上好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N];黔西南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上官苗苗;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影;思想品德课部分学生厌学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赵诗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妍;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探究[D];渤海大学;2015年

5 任征;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莉莉;基于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陈筱;初中思想品德微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慧娟;八年级思想品德课预设与生成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晓红;初二思想品德课中生本教育的应用及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10 常青;初一思想品德课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95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595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b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