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知识论视角下IBDP化学教材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0 15:30

  本文选题:知识论 + 国际文凭预科课程 ; 参考:《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知识论是哲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知识的本质,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各种学科的知识的共性和特殊性问题。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多关注的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就是说“我们是如何知道的?”。不同的学科所采用的途径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根据具体学科以及建构知识的目的不同而有差异。知识论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这些方法,并试图确定是哪些因素使得这些方法成为有效的获取知识的工具。学习知识论的学生需要努力全面了解知识的本质,从多个视角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认识方法,了解知识是如何构建的。目前,国内外对知识论融入具体学科领域意识较为薄弱,教师与学生对于知识论了解较少。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通过阅读国内外现有的相关文献,在充分学习、了解知识论相关理论、学习知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知识论、认识方法,国际文凭课程做出概念界定。阅读知识论相关著作及国际文凭课程中知识论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教材分析的模型和工具,建立分析指标体系,确立教材分析的样本和相关的栏目。通过对教材的内容分析,试图对国际文凭预科课程(下称IBDP课程)化学教材中的知识论栏目及化学知识进行剖析。建议在中国境内化学教材中渗透关于知识论的思想,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探究知识的本质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途径,激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促进学生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并对知识进行整体思考。经过研究笔者得到以下结论:1.IB知识论主要研究知识的本质与认识方法。根据认知科学研究,认知因素是构成认识活动的主要成分,能使客体刺激向主体内部转换、物质存在向意识事实转化。认识主体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与注意等。这些认知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主体在认识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反映者。除了被动学习知识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意义与效率的学习方式是建立一套概念化的工具运用于学科学习。不仅仅是化学学科领域,也可以推广到不同的学科领域。2.渗透入IBDP化学教材中的认识方法有侧重点。IBDP化学教材内容分析表明,推理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最多,分布范围最广。语言和感知这两种认识方法在微观化学如原子结构,化学键等章节中出现频率较多。想象、直觉相对来说出现次数较少。但每次出现都非常有启发意义,不同背景知识的积累及文化的影响对于科学思维方式及认识方法加强有深远影响。3.对知识论栏目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对知识本身进一步了解。通过对IBDP化学教材知识论栏目的分析,教师能够宏观感受IBDP化学知识结构脉络,感受知识论融入化学知识点不同比重与方式。通过对整本书及不同章节中八种认识方法出现频次的归类,认识到不同知识点对应不同认识方法类型,思考不同知识点产生与发展的不同模式。这有助于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知识本身,有意识加入方法与过程的引导。IBDP教材知识论栏目内容分析为知识论更好地融入课堂做了充分的准备与基础工作。本论文的局限在于没有进一步对知识论融入IBDP化学教学提出具体策略,与境内教材进一步做知识论方面比对。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做进一步研究。
[Abstract]:Knowledge theory is a branch in philosophy , it studies the essence of knowledge , the way to acquire knowledge , and the commonness and particularity of knowledge in various disciplines .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eight kinds of cognitive methods in the whole book and different chapters , the author realizes that different knowledge points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types of knowledge points and reflect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different knowledge points .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灏;;IB化学 科学方法比实验技术更重要[J];上海教育;2014年32期

2 徐祖辉;蒋皓;孙灏;;IB化学课程概况[J];化学教学;2014年09期

3 李栋;;国际高中阶段课程探析——以IBDP课程为例[J];基础教育;2009年08期

4 胡军;中国现代哲学中的知识论研究[J];哲学研究;2004年02期

5 陈嘉明;当代知识论:概念、背景与现状[J];哲学研究;2003年05期

6 张耀南;知识论居先与本体论居先——中国现代哲学家对本体论与知识论之关系的两种见解[J];新视野;2003年02期

7 陈嘉明;当代知识论中“知识的确证”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成中英,曹绮萍;中国哲学中的知识论(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黄颂杰,宋宽锋;对知识的追求和辩护─—西方认识论和知识论的历史反思[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10 洪光磊;知识论——一门培养求知者的新型科目[J];外国教育资料;199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德鹏;走出知识论困境之途[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韩爽;《无机化学》与《Chemistry》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宋海鸥;国际学校高中阶段课程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顾彬彬;国际文凭项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瑞祥;关于教科书分析与评价的理论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15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915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c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