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初中蒙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31 12:24
【摘要】:论文以初中蒙语文课本中文言文为研究对象,针对田园调查所了解到的初中蒙语文课程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的措施。全文由绪论、正文的三章内容、小结、参考文献等内容组成。绪论中介绍了选题的原因、研究概况、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初中蒙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研究的必要性等问题。第二章、通过田园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的分析,掌握了初中蒙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三章、针对初中蒙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改进教学的具体方法。如:掌握初中蒙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基本特点、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等。小结中概括了论文的主要内容,提出了结合文言文的基本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的观点。
[Abstract]:Taking the classical Chinese text of middle school Mongolian language textboo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of Mongolian language cours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Mongolian language course learned from the rural investigation. The full text is composed of the introduction, the three chapters of the text, the summary, the references and so on. In the introduction, the reasons, research situation,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so on are introduced.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the goal, the requirement and the necessity of research of Mongolian language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second chapt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irst-hand data obtained from the rural investigation, has mastered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Mongolia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pointe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The third chapter, aiming at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Mongolia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uch as: master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ongolian language curriculum in junior high school, flexible use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In the summary,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thesi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al Chinese and the flexible use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红;中学文言文教学与现代化建设[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宋丽蓉;委婉修辞格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3 张敦富;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4 张茂东;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5 张大根;谈目标教学、分类指导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6 刘茂海;中学文言文教学谈[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7 张清河;集腋之裘 精深之见——读王裕兴先生专著《文言文教学研究》[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周复刚;探骊得珠 导夫先路——读王昱昕《文言文教学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张弦;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刘玉兴;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内拓、外延、纵比、横联”[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大鹏;;浅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王道庄;;盲文文言文教学特殊性浅论[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朱丽芬;;无限风光在“过程”——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发现创造能力的个案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李春红;;浅谈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简素颖;;给广州话与文言文搭座桥——关于利用粤语特点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思考[A];中国名校卷(广东卷)[C];2013年

6 王小红;;多媒体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7 杨红霞;;中学文言文教学之我见[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8 杨准科;;授生以鱼 不于授生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9 胡彩霞;;从《论语六则》看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A];2013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邵柏灵;;新课改下对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 沈凤兰;让诵读为文言文教学架桥铺路[N];江苏教育报;2011年

2 河南省新安县北冶二中 李志鸿;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N];学知报;2011年

3 河南省商丘市四高 李钧力;文言文教学浅议[N];学知报;2011年

4 汉滨高中 张红;文言文教学“言文”并重[N];安康日报;2012年

5 浙江省仙居县仙居中学 林青;重塑文言文教学[N];中国教师报;2014年

6 马文卿;谈小学文言文教学[N];甘肃日报;2007年

7 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 徐稳英;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8 灵台一中 于贵红;文言文教学的四个要点[N];甘肃日报;2009年

9 贵州省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 袁仁坤;对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10 衡阳县金兰中心学校 欧阳柳成;文言文教学须改变传统“串讲法”[N];衡阳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力玛;初中蒙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2 张岩;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3 丁丽丽;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谷明磊;运用诵读法改善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状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欢欢;文言的现实存在与文言文教学新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波;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丹丹;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杜明辉;文言文教学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辉霞;新课标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万进峰;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50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450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7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